① 如何下載春苗網flash視頻 網址:http://www.chunmiao.cn/c_red_kejianjingxuan_home.asp
很簡單。 在網站 看視頻。 等視頻緩沖完成 其實就已經下載下來了。 PS :視頻一定要換成完成 。 工具 Interent選擇 Interent臨時文件裡面找到 設置 查看文件 在裡面點右鍵 排列圖標 選擇大小 那個FIV文件 就是你看的空間視頻。 在文件的最下面 PS :最好在看視頻的時候 在Interent臨時文件 先選擇一下 刪除Cookies 先刪除一下。一會方便找到文件。 希望能對您有幫助 謝謝採納。
② 看過電影《春苗》嗎簡述故事
1965年,江南某大隊婦女隊長田春苗,幫助阿芳嫂帶女兒小妹到公社醫院開急診,錢醫生不進行搶救,將其推往縣醫院,致使小妹死亡。
毛主席發出指示:「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春苗被送到公社醫院學習,她不顧杜院長和錢醫生的打擊刁難,刻苦學習,回隊後熱心為貧下中農治病。但不久,杜院長沒收了她的葯箱。
「文革」開始後,她把久病的老貧農水昌伯接到醫院來治療。錢醫生下毒葯謀害水昌伯,嫁禍於春苗,杜又以搶救為名,用救護車劫走水昌伯。春苗識破他們的詭計,和他們進行斗爭。
最後,杜、錢受到批判,並且被趕下台去,春苗等赤腳醫生掌握了農村醫療大權。
這里可以看
http://bbs.muwen.com/topic429/429213.htm
③ 求老電影《春苗》資源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④ 電影《春苗》演員 李紅
李紅,中國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主持人,中國吉林省吉林市人,畢業於吉林大學新聞專業。作為中國中央電視台涉台新聞、政論欄目—《海峽兩岸》的女主播,李紅的主持風格親和、端莊、大氣,是中央電視台《海峽兩岸》欄目具有代表性的當家女主播。
李紅以央視《海峽兩岸》主持人的身份專訪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周鐵農[4] 和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前台北市市長郝龍斌以及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前台中市市長胡志強等兩岸高層人士。
李紅還擔任過「國共論壇」(《兩岸和平發展論壇》)的主持人和第二屆《海峽論壇》、第十一屆《台商論壇》的主持人以及兩次擔任《海峽兩岸文博會》的主持人,是中國大陸傳媒領域主持人中涉台交流的重要人物之一。
⑤ 求《春苗》電影
⑥ 求春苗(1975)年由李秀明和高寶成聯合主演的影片百度網盤資源在線觀看高清
鏈接:
導演:謝晉/顏碧麗/梁廷鐸
編劇:趙志強/楊時文/曹雷
主演:李秀明/高寶成/達式常
類型: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語言: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1975-10-01(中國大陸)
片長:113分鍾
又名:Spring'sSeedling
故事發生在文革前夕的1965年。婦女隊長春苗(李秀明飾)看不慣醫療衛生大權把持在有資產階級思想意識的人手中,她主動請纓到公社衛生院學習,以期學成回村為貧下中農服務。她不顧院長杜文傑(白穆飾)和醫生錢濟仁(馮奇飾)的刁難排擠,在方明(達式常飾)的幫助下,她刻苦鑽研專業知識,但杜與錢的所做所為還是讓她憤然離開了醫院。春苗回村後,在黨支部的支持下,她在村裡的衛生室做了一名赤腳醫生。
⑦ 1976年《紅旗》:評電影《春苗》上映
評《春苗》(內容有刪減)
初 瀾
《紅旗》1976年1期
江南水鄉,晨曦曚曨,旭日正從波光閃爍的湖面升起。通宵搶救病人的田春苗,這時又拎著一籃新採的草葯走來,赤著的雙腳還沾著泥巴和水珠。「千家萬戶留腳印,葯香拌著泥土香」,歌聲唱出了貧下中農對自己的醫生的無限深情。影片《春苗》通過對春苗藝術形象的塑造,從她「頂著風雨長,挺拔更堅強」的斗爭經歷,展現了赤腳醫生這一 社會 主義的新生事物是怎樣在階級斗爭、路線斗爭中成長起來的。
在舊中國,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造成了廣大農村缺醫少葯的深重災難。影片中春苗的父親,就是到臨死時連一口湯葯也沒有喝上。在那些地主老爺們的眼裡,赤腳人「生來就是窮命,死了不如一根草」。解放以後,貧下中農翻身作了主人,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舊 社會 遺留下來的農村缺醫少葯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影片中的朝陽公社衛生院,就被杜文傑這類走資派和錢濟仁這樣的老爺醫生把持著,湖濱大隊就有賈月仙這樣的巫醫騙錢害人。
就在這個時候,傳來了毛主席「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偉大號召。影片動人地體現了毛主席的光輝思想是多麼符合廣大貧下中農的迫切願望,真使人有雲開日出之感。廣大貧下中農是多麼盼望有自己的醫生啊!陽光雨露育新苗,春苗這個「一腳牛屎一腳泥」的赤腳人,在毛主席的偉大號召的鼓舞下,由貧下中農推薦出來,到衛生院學醫去了。這表明,赤腳醫生這一新生事物的出現,是人民的需要,是 歷史 的必然。
但是,「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長都是要經過艱難曲折的」。春苗要為貧下中農背葯箱,拿針頭,那有多難啊!她不但要破除千百年來舊的傳統觀念,而且還要頂住在醫療衛生領域仍然佔有優勢的資產階級的種種打擊和刁難。赤腳人當醫生,這是自古以來從未有過的大事。這一 社會 主義的新生事物,新就新在它體現了一個嶄新的方向,赤腳人既拿鋤頭,又拿針頭,亦農亦醫,去佔領廣大農村的醫療衛生陣地。錢濟仁以其反動階級的政治嗅覺,一開始就意識到不能小看這些「泥腿子」,「讓田春苗得了勢,我們腳底下這塊地盤都要讓人家佔去了」。是的,新陳代謝,這是一個斗爭的規律。任何新生事物的誕生,都意味著要推翻和代替舊事物。
杜文傑、錢濟仁既然不讓赤腳人學醫,春苗就只好回到生產隊,在大隊黨支部支持下,在知識分子方明的幫助下,自力更生地辦起了衛生室。而杜文傑卻把這看成是在和自己「唱對台戲」,憑著手中的職權,硬要把它砍掉。於是,在大隊衛生室里,春苗和杜文傑展開了一場短兵相接的交鋒。
一個是襟懷磊落,堅韌不拔,一個是威脅利誘,色厲內茬。任何時候,斜著眼睛看新生事物的人總是有的。但杜文傑走得更遠,在他看來,他們不執行毛主席的指示,卡住貧下中農的脖子,倒是「有理」的;而春苗全心全意為貧下中農治病,竟是「非法行醫」,甚至連黨籍都成了問題!杜文傑宣布春苗「沒有處方權」,奪走了她的葯箱。
春苗不是考慮什麼個人的得失,而是用毛主席的教導、白求恩的光輝榜樣來鼓舞自己的革命鬥志,這正顯示了她崇高的精神境界。
⑧ 經典的六七十年代的老電影有哪些
《春苗》、《海霞》、《創業》、《決裂》 、《青松嶺》
一、《春苗》
《青松嶺》是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劇情片,劉國權、姜樹森執導,李仁堂主演,於1974年上映。該片根據河北省承德地區話劇團的同名話劇改編,講述了青松嶺生產大隊的青年社員秀梅、大愣等人在模範飼養員張萬山大叔帶領下與破壞生產的富農分子作斗爭的故事。
⑨ 李秀明頂替張金玲達式常替換喬榛,電影《春苗》出爐記
很多影迷都知道,李秀明是因為主演電影《春苗》而走紅,一鳴驚人,成為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最閃亮的電影明星的。
但大家可能並不知道的是,《春苗》這部電影最初的版本,女主角定下的,卻不是天津的李秀明,而是武漢的張金玲。
這是怎麼回事呢?
話說在上個世紀70年代初,上影廠終於恢復了故事片的拍攝計劃。可是拍什麼呢?以當時的情況來說,當然是要拍攝與「工農兵」題材相關的電影。於是上影廠提出了「工」、「農」、「兵」各拍一部的想法。「工」呢,就是《鋼鐵洪流》(後來電影片名改為了《火紅的年代》,由於洋主演),「兵」呢,則指定將經典名片《渡江偵察記》重新拍攝成彩色版,而「農」呢,大家一致看好的題材,就是赤腳醫生王桂珍的故事。於是組織了專門的創作組,與王桂珍同吃同住同勞動,經過深入生活,最終創作出了電影劇本《赤腳醫生》。
劇本出來後,上影廠很重視,並指定曾執導過《今天我休息》、《李雙雙》等影片的魯韌擔任導演,來創作完成這部電影。為此魯韌摩拳擦掌,做了充足的准備,並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尋找影片的演員。
而影片中的女主角,自然就是以王桂珍為原型的李紅華了(是的,在當時的劇本里,女主角的名字還不叫田春苗,而是叫李紅華,一個很有時代感的名字)。在魯韌的想像中,這個女主角的扮演者,不僅要長得漂亮,而且身上還要能呈現出一種 健康 向上的狀態來。為了找到這個演員,他跑了許多地方,直到在湖北話劇團,他終於看到了一個不錯的人選。
這個演員,就是張金玲。
是的,沒錯,當初張金玲是作為《赤腳醫生》這部電影的女主角,而被看中的,而不是重拍版的《渡江偵察記》。
當時魯韌導演覺得,這個女演員濃眉大眼,面龐飽滿,長得喜慶,且具有勞動人民的朴實勁兒,很是喜歡。他相信由張金玲來擔任《赤腳醫生》中的女主角,一定能大受歡迎。
但卻沒想到《赤腳醫生》的劇本在審查時沒被通過。於是張金玲扮演赤腳醫生的想法只好被擱淺下來。但是也許張金玲命中註定是要紅起來的,所以盡管《赤腳醫生》的拍攝計劃下馬,但是重拍版的《渡江偵察記》卻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而且劇組也正在為尋找女主角劉四姐的扮演者大費腦筋。於是魯韌便向湯化達和湯曉丹導演推薦了張金玲,兩位導演一看,也同樣喜出望外,很快就拍板定下張金玲扮演劉四姐。
而正如大家所預想的一樣,張金玲因出演重拍版的《渡江偵察記》而一炮而紅,成為那個時代擁有頂級流量的當紅明星。
而李秀明又是如何成為《春苗》中的田春苗的呢?
當時李秀明還只是天津人藝的一名小演員,剛剛從學員班畢業,同期學員班裡,還有陳道明、張玉玉等同學。當時北影廠正在籌拍電影《海霞》,演員劇團團長陳強也是負責四處選演員,有一次看天津人藝的演出,就發現了一臉稚氣但頗具星相的李秀明,便將她帶入北影廠,作為電影《海霞》的女演員進行培養。
話說在上影廠,《赤腳醫生》的劇本被打回來之後,編創人員也在不斷地修改,後來大家建議將其改編成話劇,邊演出邊根據效果進行改動。就這樣,《赤腳醫生》的故事與最初有了較大不同,而女主角的名字,也由李紅華改為了更具有泥土氣息的田春苗,因為「春苗」代表著新生事物,而當時,到處都在講「新生事物」,於是話劇的名字,也改成了《春苗》。
為了演好《春苗》,上影廠演員劇團組織了強大的表演陣容——由曾在《年青的一代》中扮演林嵐的曹雷扮演女主角田春苗,由剛剛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的喬榛扮演男主角方明,而其中天真活潑的女配角蓮蓮,則由主演過《馬蘭花》的王蓓扮演。另外程之、吳雲芳、富恆智等演員都加入其中。
結果這台話劇上演後,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因此上影廠又計劃將其搬上銀幕。而導演,也由魯韌換成了謝晉。女主角田春苗的扮演者,原本擬定的是張金玲,但因為她正在緊鑼密鼓地拍攝《渡江偵察記》,所以無法分身。再考慮在話劇版中扮演春苗的曹雷,其實也是個不錯的人選,但謝晉認為她年齡稍微大了一點,缺少了一點青春朝氣。這時,謝晉把目光投到了另一位女演員身上。
這個女演員,就是李秀明。
而原本要參演《海霞》的李秀明,又是怎樣進入謝晉視線的呢?
原來,《海霞》劇組最終選擇當時還在福建京劇團唱京劇的吳海燕,在電影中扮演女主角海霞,而李秀明原本定下的角色是海霞的好姐妹玉秀,可是這個角色後來又安排給了年齡更小的洪學敏,於是李秀明就空了出來。然而也正是因為她空了出來,所以又被另一個攝制組給看中了,這個攝制組,就是上影廠重拍版的《年青的一代》。他們都非常看好李秀明,認為她是影片中林嵐的最佳人選,於是就將她帶到上海,並安排她住進了在原版中扮演過林嵐的曹雷的家中。
這事兒說來也巧了,當時謝晉正在籌拍《春苗》,其實有想過讓曹雷來扮演女主角的,只可惜年齡稍微大了一點,所以他想,如果有哪個女演員,形象氣質都不輸曹雷,而年紀更年輕一些,那就最好不過了。正在此時,傳來李秀明將代替曹雷扮演新林嵐的消息,謝晉就很好奇,這個女演員,又是個什麼的人物呢?
結果一眼就相中了朝氣蓬勃的李秀明,認為她是田春苗的不二人選。就這樣,李秀明走進了《春苗》劇組。
所以有人說「李秀明頂替張金玲演春苗」的說法,並不是完全准確的。
女主角選好後,謝晉對於《春苗》這部電影也就更有底了。不過在整部電影的演員配置上,他還是頗費了些腦筋,最終他選定由在《年青的一代》中扮演林育生的達式常替換喬榛,扮演方明。
另外,劉子農扮演李阿強,李玲君扮演阿芳嫂,八一廠的高保成扮演水昌伯,白穆扮演杜文傑,高淬扮演賈月仙,馮奇扮演錢濟仁。而王蓓當時已人到中年,顯然已經無法再扮演小姑娘,所以蓮蓮這個角色,由剛進廠沒多久的張瑜扮演。這個演員陣容,也算是相當強大了。
1975年,電影《春苗》終於出爐,與觀眾見面了。而大家,也正是通過這部電影,認識了一個叫李秀明的女演員,她因此成為那個年代擁有頂級流量的另一位當紅女明星,和因出演重拍版《渡江偵察記》而走紅的張金玲一起,成為了當時的「影壇雙星」。
後來,她們雙雙被招入到北影廠麾下,然後和劉曉慶一起,組成了著名的「北影三花」。
孫道臨幫她,她幫遲志強,這位80年代女明星,為何拍戲不多卻難忘
13歲頂替李羚演《邊城》成明星 卻當紅時息影 如今50歲成真正美人
⑩ 求六七十年代經典電影
66~76年流行的國產電影及譯製片2012-04-04 18:34《艷陽天》長春電影製片廠1968
《節振國》長春電影製片廠1965
《年青的一代》大陸1965
《紅燈記》(京劇)八一電影製片廠1970
《智取威虎山》(京劇)北京電影製片廠1970
《紅色娘子軍》(舞劇)北京電影製片廠1971
《沙家浜》(京劇)長春電影製片廠1971
《白毛女》舞劇)上海電影製片廠1972
《海港》(京劇)北京電影製片廠1972
《龍江頌》(京劇)北京電影製片廠1972
《奇襲白虎團》(京劇)長春電影製片廠1972
《海港》(京劇,重拍)北京電影製片廠1973
《青松嶺》長春電影製片廠1973
《戰洪圖》長春電影製片廠1973
《半籃花生》(越劇)長春電影製片廠1974
《創業》長春電影製片廠1974
《杜鵑山》(京劇)北京電影製片廠1974
《渡江偵察記》(重拍)上海電影製片廠1974
《鋼鐵巨人》長春電影製片廠1974
《火紅的年代》上海電影製片廠1974
《金光大道-下集》八一電影製片廠1974
《南征北戰》八一電影製片廠1974
《南征北戰》(重拍)北京電影製片廠1974
《平原游擊隊》(重拍)長春電影製片廠1974
《平原作戰》(京劇)八一電影製片廠1974
《沙家浜》(粵劇)珠江電影製片廠1974
《閃閃的紅星》八一電影製片廠1974
《送貨路上》(湖南花鼓戲)北京電影製片廠1974
《無影燈下頌銀針》上海電影製片廠1974
《向陽院的故事》長春電影製片廠1974
《一副保險帶》上海電影製片廠1974
《園丁之歌》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1974
《偵察兵》北京電影製片廠1974
《阿勇》西安電影製片廠1975
《碧海紅波》西安電影製片廠1975
《草原兒女》(舞劇)北京電影製片廠1975
《長城新曲》長春電影製片廠1975
《車輪滾滾》長春電影製片廠1975
《春苗》上海電影製片廠1975
《第二個春天》上海電影製片廠1975
《渡口》(河北梆子)北京電影製片廠1975
《沸騰的群山》北京電影製片廠1975
《烽火少年》北京電影製片廠1975
《海霞》北京電影製片廠1975
《紅燈記》(維吾爾語歌劇)八一電影製片廠1975
《紅雨》北京電影製片廠1975
《黃河少年》長春電影製片廠1975
《激戰無名川》八一電影製片廠1975
《揀煤渣》(淮劇)上海電影製片廠1975
《金光大道-上集》長春電影製片廠1975
《決裂》北京電影製片廠1975
《雷雨之前》八一電影製片廠1975
《難忘的戰斗》上海電影製片廠1975
《人老心紅》(淮劇)上海電影製片廠1975
《沙漠的春天》長春電影製片廠1975
《小將》上海電影製片廠1975
《小螺號》珠江電影製片廠1975
《沂蒙頌》(舞劇)八一電影製片廠1975
《戰船台》上海電影製片廠1975
《阿夏河的秘密》長春電影製片廠1976
《長空雄鷹》長春電影製片廠1976
《春潮急》峨嵋電影製片廠1976
《反擊》北京電影製片廠1976
《楓樹灣》珠江電影製片廠1976
《海上明珠》北京電影製片廠1976
《歡騰的小涼河》上海電影製片廠1976
《寄託》峨嵋電影製片廠1976
《江水滔滔》上海電影製片廠1976
《金光大道-中集》長春電影製片廠1976
《金鎖》上海電影製片廠1976
《開山的人》長春電影製片廠1976
《連心壩》上海電影製片廠1976
《芒果之歌》長春電影製片廠1976
《南海長城》八一電影製片廠1976
《南海風雲》八一電影製片廠1976
《南疆春早》北京電影製片廠1976
《牛角石》北京電影製片廠1976
《青春似火》北京電影製片廠1976
《山村新人》長春電影製片廠1976
《山花》北京電影製片廠1976
《山裡紅梅》珠海電影製片廠1976
《鎖龍湖-上集》長春電影製片廠1976
《新風歌》上海電影製片廠1976
《雁鳴湖畔》長春電影製片廠1976
《征途》上海電影製片廠1976
《主課》廣西電影製片廠1976
譯製片:
1966年
《大地的兒子》(二、三集)(朝鮮)
《一個戰士的故事》(朝鮮)
1970年
《森林之火》(越南)
《琛姑娘的松林》(越南)
《達吉亞人》(羅馬尼亞)
《血海》(上下集)(朝鮮)
《看不見的戰線》(朝鮮)
1971年
《腳印》
《勇敢的人們》
《戰斗的早晨》
《第八個是銅像》
《天亮的時候》
《一個自衛團員的遭遇》(朝鮮)
《戰斗在繼續》(越南)
《在鐵道線上》(朝鮮)
《前方在召喚》(越南)
《鮮花盛開的村莊》(朝鮮)
《摘蘋果的時候》(朝鮮)
《同志,你的道路》
1972年
《巴黎聖母院》
《簡愛》
《勇敢的米哈依》(上下集)(羅馬尼亞)
《記者》(上下集)(蘇聯)
《勞動家庭》(上下集)(朝鮮)
《戰爭與和平》(四集)(蘇聯)
《賣花姑娘》(寬)(朝鮮)
《回故鄉之路》(越南)
《冷酷的心》
1973年
《綠色的群山》
《空中舞台》(朝鮮)
《賣花姑娘》(普)(朝鮮)
《禿魯江畔之花》(朝鮮)
《軋鋼工人》(寬)(朝鮮)
《原形畢露》(朝鮮)
《氣球上的旅行》(法國)
《永生的戰士》(朝鮮)
《軋鋼工人》(普)(朝鮮)
《一個護士的故事》(朝鮮)
《烈火行動計劃》
1974年
《在那些年代裡》
《沉默的朋友》
《火》(越南)
《延豐湖》(朝鮮)
《警察局長的自白》
1975年
《戰斗的道路》
《送信人》(英國)
《為了新的一代》(朝鮮)
《特羅塔》(聯邦德國)
《紐約奇談》(美國)
《巴布希卡歷險記》(羅馬尼亞)
《金姬和銀姬的命運》(朝鮮)
《三妯娌》(朝鮮)
《潔白的道路》(阿爾巴尼亞)
1976年
《基度山伯爵》
《生死戀》
《阿里巴巴》
《沉默的人》
《蛇》
《斯特凡大公》(上下集)(羅馬尼亞)
《哥白尼》(波蘭)
《火車司機的兒子》(朝鮮)
《石油贊歌》(阿爾巴尼亞)
《多瑙河三角洲》(羅馬尼亞)
《初春》(阿爾巴尼亞)
《礦山的主人》(朝鮮)
《貝尼自己走》(阿爾巴尼亞)
《在燦爛的陽光下》(朝鮮)
《高山之鷹》(朝鮮)
《最後冬天》(阿爾巴尼亞)
《斬斷魔爪》(阿爾巴尼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