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八女投江是什麼電影
中國大陸電影《八女投江》,拍攝於1987年。由張凱麗、岳紅主演。影片講述了冷雲等八名抗聯女英雄在抗擊日本侵略軍的戰斗中,寧死不屈,投江自盡的故事。
Ⅱ 八女投江,是哪八女
她們分別是第2路軍第5軍婦女團的指導員冷雲,班長胡秀芝、楊貴珍,戰士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李鳳善和被服廠廠長安順福。
烏斯渾河 屬於松花江的二級支流,是牡丹江的一條支流。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林口縣境內。
1、故事簡介
抗日戰爭時期的1938年10月,以冷雲為首的東北抗日聯軍8名女官兵,在指導員冷雲率領下,與日偽軍展開激戰。她們主動吸引日偽軍火力,使部隊主力迅速擺脫敵人的攻擊,但卻被敵軍圍困河邊。在背水戰至彈盡的情況下,她們面對日偽軍逼降,誓死不屈,毀掉槍支,挽臂涉入烏斯渾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高唱「奴隸們起來」的國際歌,集體沉江,壯烈殉國,表現了中華民族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在人民群眾中廣為傳頌。
她們分別是第2路軍第5軍婦女團的指導員冷雲,班長胡秀芝、楊貴珍,戰士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李鳳善和被服廠廠長安順福。她們中年齡最大的冷雲23歲,最小的王惠民才13歲。
八名女戰士為中華民族的解放獻出了她們年輕的生命,寫下「八女投江」的壯麗篇章,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舉行「八女投江紀念碑」奠基典禮。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婦聯主席的康克清為工程奠基題詞:「八女英靈,永垂不朽!」。2009年9月14日,她們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2、英雄簡介
冷雲
原名鄭志民,1915年7月11日出生,黑龍江省樺川縣人。1931年入樺川縣立女子師范學校讀書。「九一八」事變後,她積極參加抗日救國活動。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佳木斯從事秘密抗日活動。1936年,與具有愛國思想的吉乃臣(後改名周維仁)加入東北抗聯第5軍,後經組織批准兩人結為革命伴侶,志同道合,共同進行抗日斗爭。冷雲先在軍部秘書處做文化教育工作,後調到5軍婦女團擔任小隊長和指導員。1938年夏,冷雲強忍丈夫英勇犧牲的巨大悲痛,告別剛剛出生兩個月的嬰兒,隨5軍1師部隊西征,任婦女團政治指導員。
胡秀芝
1918年12月30日出生,漢族,黑龍江林口縣人,中共黨員,抗日巾幗英雄,犧牲前任我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婦女團班長。在掩護大部隊突圍中,與日寇戰斗到彈盡糧絕,和冷雲等七位巾幗英雄一道投江殉國,年僅20歲。
楊貴珍
1920年12月22日出生,漢族,黑龍江林口縣人,中共黨員,抗日巾幗英雄,歷任我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管理員,被服員、班長、副小隊長等職。在掩護大部隊突圍中,與日寇激戰到彈盡糧絕,和冷雲等七位巾幗英雄一道投江殉國,年僅18歲。
郭桂琴
約1920年或1921年12月19日出生,漢族,黑龍江林口縣人,抗日巾幗英雄,犧牲前任我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婦女團戰士,在掩護大部隊突圍中,與日寇血戰到彈盡糧絕,和冷雲等七位巾幗英雄一道投江殉國,年僅17歲。
黃桂清
1918年9月3日出生,黑龍江林口刁翎鎮南園子人,婦女團戰士。年僅20歲。
王惠民
1925年4月1日出生,黑龍江人,父親王皮襖,1938年,她與安順福、李鳳善等人一起投江殉國犧牲時,年僅13歲。是八女投江中年齡最小的一個。
安順福
1915年11月2日出生於黑龍江省穆棱市穆棱鎮新安屯(今老牛槽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里,中共黨員,朝鮮族。安順福從小就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13歲就跟隨父兄參加抗日救國運動。「九·一八」事變後,屯子里成立了黨支部和抗日救國先鋒隊組織,發動群眾參加抗日救亡斗爭。她16歲就和屯子里的青少年們站崗、放哨、抓壞人、貼標語。
李鳳善
1918年10月31日出生,「八女投江」烈士。朝鮮族,犧牲時年僅20歲左右,黑龍江省林口縣龍爪鄉人。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婦女團戰士。
Ⅲ 《八女投江》故事梗概50
故事梗概:抗日戰爭時期的1938年10月,8名女官兵,在冷雲率領下,與日偽軍激戰。她們吸引日偽軍火力,使部隊主力擺脫敵人攻擊,被敵軍圍困河邊。在彈盡的情況下,面對逼降,涉入烏斯渾河壯烈殉國。
為弘揚八女先烈的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舉行「八女投江紀念碑」奠基典禮。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婦聯主席的康克清為工程奠基題詞:「八女英靈,永垂不朽!」
1982年,林口縣在八女殉國處建起了八女投江烈士紀念碑,碑文正面銘刻著時任黑龍江省省長陳雷同志的題詞「八女英魂光照千秋」;1988年,牡丹江市在江濱公園建起由鄧穎超題詞「八女投江」的群雕像。
(3)老電影戰爭片八女投江擴展閱讀
八女投江,她們分別是第2路軍第5軍婦女團的指導員冷雲,班長胡秀芝、楊貴珍,戰士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李鳳善和被服廠廠長安順福。她們中年齡最大的冷雲23歲,最小的王惠民才13歲。
八名女戰士為中華民族的解放獻出了她們年輕的生命,寫下「八女投江」的壯麗篇章,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舉行「八女投江紀念碑」奠基典禮。
1957年,年僅34歲的我國著名畫家、「關東畫派」奠基人王盛烈創作了那幅被傳頌了半個多世紀的名畫《八女投江》,該做現收藏在中國軍事博物館。
《八女投江》是根據抗日聯軍八位女戰士為了不被敵人活捉,集體投江的真實感人故事而繪制的革命歷史畫。
Ⅳ 八女投江的故事
八女投江」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8名女官兵,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軍,與日軍血戰到底而決不屈服,最後集體投江殉國的英勇事跡。
1938年夏天,日本關東軍糾集偽蒙、偽滿軍在松花江下游展開了「三江大討伐」,東北抗聯第4、5軍為擺脫困境決定向西轉移,遭到日軍多次圍追堵截,犧牲了很多抗聯戰士。10月,東北抗日聯軍第5軍第1師的一支百餘人的隊伍被烏斯渾河擋住了去路,隊伍中有第5軍婦女團的八名女戰士,她們是:冷雲(原名鄭志民)、胡秀蘭、楊貴珍、郭桂琴、黃貴清、李鳳善、王惠民、安順福。抗聯隊伍經過幾日的奔襲,戰士們又餓又累,師長決定在岸邊休息一夜明天早晨過河。10月的北方天氣已經非常寒冷,部隊在河畔露營後,燃起了幾堆篝火取暖。日偽特務葛海祿發現了江邊有篝火閃動,向日本守備隊報告有抗聯戰士在江邊休息。後半夜,日軍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軍與偽軍將抗聯戰士包圍。拂曉時,抗聯戰士們發現了日軍,急忙向外沖。冷雲比較冷靜,命令七名女戰士卧倒,敵人沒有發現她們,向大部隊逼近。此時情況十分危急,在此生死關頭冷雲果斷地組織女戰士殿後,從背後襲擊敵人,吸引日軍火力,掩護大部隊突圍。敵人一下子慌了神,以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們還擊,大部隊乘機突出了日軍的包圍圈。沖出去的同志最後聽到她們齊聲喊――「快往外沖啊!保住手中槍,抗戰到底!」日軍在得知她們只有八名女兵時,變的更加猖狂邊打邊叫:「乖乖投降吧!皇軍不會虧待婦女!」當大部隊發現還有八名女戰士沒有沖出日軍的包圍後,多次組織抗聯戰士回來營救,因日軍火力強大未能成功。被包圍的八名女戰士投出了最後一顆手榴彈,趁敵人卧倒的機會,毀掉槍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烏斯渾河中……寫下「八女投江」的壯麗篇章。 8名女戰士為中華民族的解放獻出了她們年輕的生命,她們中最大的25歲,最小隻有13歲。
「八女投江」體現了中華兒女為民族解放事業敢於與日軍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東北抗聯第2路軍總指揮周保中得知「八女投江」後,當即題寫了「烏斯河畔牡丹江岸將來應有烈女標芳」。解放後,中國共產黨以「八女投江」為題材拍攝了一部電影《中華兒女》,女英雄們的高尚氣節強烈地感染了千千萬萬個中國人民。1986年9月7日,為紀念八名女烈士,建立了一座巨型「八女投江紀念碑」。全國政協副主席康克清為其親筆題詞:「八女英靈,永垂不朽」。
Ⅳ 八女投江的影片評價
該片描寫了東北抗日聯軍「八女投江」的真實故事,贊頌了先烈們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和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愛國主義精神。它以比較鮮明的紀實手法和散文化風格,展現生活和斗爭,塑造了胡秀芝、冷雲等女英雄的形象,尤其著重描寫了胡秀芝由普通農村婦女到革命戰士的成長過程。創作者追求一種純朴的感情抒發,整個影片內蘊深沉,富有激情,還具有鮮明的詩的象徵意境。影片的結尾處理,既渲染了緊張壯烈的戰爭氣氛,又較為細膩地展示了八名女戰士的精神風貌,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該片是新中國最早獲得國際榮譽的電影之一, 1950年曾獲捷克斯洛伐克第5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自由斗爭獎,在文化部1949年至1955年優秀影片評獎中,又獲二等獎。
Ⅵ 盤點八十年代國產戰爭老電影,【在線觀看】免費百度雲資源
八十年代國產戰爭老電影,在線觀看免費資源
劇名:風雨下鍾山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南昌起義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長排山之戰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八女投江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黃橋決戰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七月流火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蛇谷奇兵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佩劍將軍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西安事變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戰地之星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Ⅶ 八女投江的故事
「八女投江」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8名女官兵,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軍,與日軍血戰到底而決不屈服,最後集體投江殉國的英勇事跡。
抗日戰爭時期的1938年10月,8名女官兵,在冷雲率領下,與日偽軍激戰。她們吸引日偽軍火力,使部隊主力擺脫敵人攻擊,被敵軍圍困河邊。在彈盡的情況下,面對逼降,涉入烏斯渾河壯烈殉國。
(7)老電影戰爭片八女投江擴展閱讀
「八女投江」體現了中華兒女為民族解放事業敢於與日軍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東北抗聯第2路軍總指揮周保中得知「八女投江」後,當即題寫了「烏斯河畔牡丹江岸將來應有烈女標芳」。
解放後,中國共產黨以「八女投江」為題材拍攝了一部電影《中華兒女》,女英雄們的高尚氣節強烈地感染了千千萬萬個中國人民。1986年9月7日,為紀念八名女烈士,建立了一座巨型「八女投江紀念碑」。全國政協副主席康克清為其親筆題詞:「八女英靈,永垂不朽」。
Ⅷ 抗戰經典老電影戰爭片大全有哪些
一、《一江春水向東流》(1947年)
電影內容:上海某紗廠女工素芬,賢淑善良,在夜校讀書時結識教師張忠良,結為夫婦。婚後一年,抗戰爆發,孩子呱呱墜地,取名抗生。忠良參加救護隊,奉命隨軍轉移。
Ⅸ 以「八女投江」的事跡為題材拍攝的電影是
中國抗戰女性題材經典。中國導演楊光遠代表作。根據真人真事改編。1937年中國全面抗戰爆發後至1938年武漢淪陷前的南滿洲,東北抗日聯軍八位女英雄的抗戰事跡:除了與男戰士一樣在天寒地凍中打鬼子、餓肚子,還要盡女性的天職做後勤、與自己的身體作斗爭……最後,「八女」為掩護支隊人馬突圍而主動吸引日軍火力,並在力盡關山後寧死不做俘虜、集體投江自盡……「八女」中有兩位朝鮮族女子,還有一位13歲少女。此外,影片又虛構了女一號主人公與漢奸警長丈夫決裂以及懷孕時自殘、最後生下死胎的情節。中國抗日女戰士的付出與犧牲。革命情懷,人性視角。情節相當豐富,表現也堪稱出色,只是對「八女」精神動力的詮釋稍嫌不足。張凱麗、王蘭英、岳紅、蔡鶯等主演。
笑獨行按:該影片未明確交代故事發生時間,史載「八女投江」事件發生在1938年秋冬之交的烏斯渾河(牡丹江支流)。或有網友指責它表現手法陳舊、人物沒有個性、「給人以假大空的感覺」,實在是有點睜著眼睛說瞎話。該影片為新中國第一部抗戰電影兼第一部國際電影節獲獎電影《中華女兒》(Eight Heroines of China,1950)的重拍片。《中華女兒》由凌子風、翟強導演,由張錚、岳慎、柏李等主演,著重再現八名抗日女英雄的革命氣節和壯烈事跡,曾獲卡羅維發利電影節「自由斗爭獎」,情節、對白相對簡單,表現、演技略嫌粗陋。以上兩部影片在下所見D5影碟均有英文字幕,後者為膠片版,畫質較差。
Ⅹ 八女投江電影的梗概
八女投江的劇情簡介:
抗戰初期,東北某地。小學教師冷雲(張凱麗 飾)不願做偽滿統治下的亡國奴,毅然與做偽事的丈夫決裂,投奔抗聯,抗聯老戰士王皮袱(江化霖 飾)為掩護女兒王惠民(蔡鶯 飾)和冷雲脫險光榮犧牲。冷雲和王惠民在五合村親眼目睹了日寇的殘暴,和幾個有共同遭遇的姐妹一起加入到抗聯隊伍。冷雲在山上,教姐妹們識字,給她們講述革命道理,並在老林里建起秘密宿營地,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為前線戰友趕制棉衣,照顧前方送來的傷員。班長胡秀芝(王蘭英 飾)經歷坎坷,生性堅毅,她和冷雲一起擔負著營地的組織管理任務。日軍圍剿日甚,為掩護主力轉移,八女在打完最後一顆子彈後,走進滔滔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