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渡江偵察記電影1974演員表
《渡江偵察記》演員表 :
孫道臨
飾 李連長
齊衡
飾 吳老貴
孫永平
飾 小馬
康泰
飾 周長喜
中叔皇
飾 楊威
穆宏
飾 參謀長
李玲君
飾 劉四姐
莫愁
飾 陳老奶奶
陳述
飾 敵情報...
崔超明
飾 敵軍長
馬驥
飾 侯妾
㈡ 老電影演員陳述有著怎樣的藝術人生
著名的電影表演藝術家陳述老先生已經離開我們十餘年了。每當人們提起藝術家陳述先生時,我們就會想到他在電影《渡江偵查記》中所扮演的敵情報處長的角色,以及那早已在人們心中刻下烙印的台詞。陳述老先生飾演的情報處長陰險狡詐,入木三分,是當年最受歡迎飾演反派人物的演員之一。他的作品,數十年來被人們常常提起,津津樂道、經久不衰。
陳述先生藝術精湛,而且戲路寬廣。他不僅能演話劇、電影,而且演過喜劇、小品等。陳述先生多才多藝,除電影、話劇之外,還從事過相聲、繪畫、書法、攝影、音樂、配音、等工作,且樣樣精通。他還喜愛體育,如吊環、游泳等,另外,他還喜歡文學、會化妝、好烹飪。陳述先生極有語言天賦,除會些日語、德語、俄語和義大利語外,其英語水平極佳,曾受到國家領導人的好評。
陳述老先生曾在1957年文化部1949年~1955年的優秀影片評選中獲得個人一等獎;1995年獲得中國表演協會的「特別榮譽獎」;2005年,入選為100位國家廣電總局評選的「優秀電影藝術家」之一。
2006年底,陳述先生因病去世。
㈢ 一部老電影《曙光》
曙光
故事片(上下集)。上海電影製片廠1979年攝制。
1930年春,中共中央代表林寒和秘書 藍劍到達湘鄂西根據地洪湖,推行王明路線,排斥堅持正確路線的賀龍, 使革命形勢驟然惡化。這時,國民黨 警備旅旅長趁賀龍不在洪湖蘇區,派 重兵進攻洪湖。林寒制定了陣地作戰 的極左方案,使紅軍處於全軍覆沒的 危險境地。幸虧賀龍及時趕到,採取 正確作戰方針打退了敵人。為了掌握 敵人圍剿洪湖的計劃,賀龍派遣保衛 局長馮大堅打入敵營,巧奪敵軍事部 署圖,並獲悉有內奸潛入紅軍。馮大 堅偵察回來,卻被林寒誣蔑有通敵嫌 疑,將他逮捕,押送途中被藍劍殺害 。這時,獨立師長岳明華率部與敵人 血戰,寡不敵眾,而林寒仍堅持死打 硬拼,還大搞肅反擴大化,使反圍剿 斗爭徹底失敗。賀龍聞訊,十分震怒 ,他親自指揮突圍轉移。紅軍撤退至 湘西山區,處境非常困難。林寒沒有 從失敗中引出教訓,卻想借蔣介石派 來勸降的劉雨齋整賀龍。賀龍當眾揭 露蔣介石的陰謀,槍斃了劉雨齋。之 後,賀龍親臨前線指揮作戰,林寒卻 在後方下令解散紅三軍各級黨團組織 。此時敵人傾巢出動,岳明華因掩護 撤退受傷,送醫院途中被藍劍逮捕。 林寒誣陷岳明華是「改組派」,准備 將其處死。賀龍快馬趕到,救出岳明 華。洪湖獨立團游擊隊在尋找賀龍部 隊的途中,抓獲國民黨情報處長,得 知藍劍是潛入紅軍的內奸,將其處決 。1935年遵義會議召開後,岳明華和 一些受迫害的同志,終於重見曙光。 本片獲文化部1979年優秀影片獎、青 年優秀創作獎(王天鵬)。
編劇: 白樺、王蓓
總導演: 沈浮
導演: 天然
攝影: 許琦
美術: 葛師承、鄭長符
作曲: 賀綠汀、王強
扮演者 劇中人
王天鵬 賀 龍
李振潼 林 寒
馬冠英 馮大堅
郭 浩 藍 劍
達式常 岳明華
㈣ 渡江偵察記情報處長的扮演者
《渡江偵察記》敵情報處長的扮演者陳述。
陳述飾敵情報處長
陳述(1920.6.30-2006.10.17),原名陳致通,上海人。中國表演藝術家,上影集團演員。
1954年陳述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敵情報處處長這一角色而揚名影壇。他的表演不僅生動的揭示了這些人物陰險狡詐,兇狠毒辣的反動本質,而且表演得真實可信,此外,他還嘗試喜劇表演,在《球迷》、《老兵新傳》中都有詼諧幽默的表演。
陳述先生表演的敵人情報處長的模樣確實比較好看,別看他扮的是一個頂級的銀幕壞蛋,但他壞得還算是頗有計謀。水淮也高。陳處長的問話也屬於老謀深算,同時相當老道。他對化裝成民工的我軍偵察員質尋:干莊稼活的肩膀上哪裡來的紅印子?接著不久,這位敵人的情報處長在沿江炮火工事區,又一次撞到了化裝偵察的我軍人員,冤家路窄,這次他問得愈發專業和刁鑽。「你們師長姓什麼叫什麼?」「李國棟。」「參謀長呢?」「何思凱。」「工兵營長呢?」「江鵬飛。」「你呢?」「第二連連副江彪。」
《渡江偵察記》是由湯曉丹執導,沈默君編劇,孫道臨、李玲君等人主演的一部戰爭片。在1954年1月由上海電影製片廠發行上映。
㈤ 老電影《渡江偵察記》的演員們後來怎麼樣呢
《渡江偵察記》是一部很有年代感的電影了,它是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於1954年出品的,該片主要講述了在渡江戰役的前夕,解放軍某部李連長率領偵察班探明敵人江防部署,協助大部隊取得戰役勝利的故事。
這部電影上映至今也有64年了,這部影片的演員們幾乎全都已經去世了,只有極個別還在世,但已經是人到暮年了。那麼這些演員在飾演過這部電影之後的人生是什麼樣子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一、李連長——孫道臨
孫道臨是我國老一輩藝術家,他出生於1921年,這部電影是他主演的第三部電影,而他的前一部電影《烏鴉與麻雀》(1949年)獲得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評獎個人一等獎。演完《渡江偵察記》之後,他又主演了《南島風雲》、《早春二月》、《李四光》等經典影片。
自1984年起,他開始自己導演作品,比如《雷雨》、《非常大總統》、《繼母》、《詹天佑》等影片都是他執導的。1988年他擔任央視春晚主持人。
孫道臨曾經於1995年獲得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獎、第5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協會特別榮譽獎、2000年執導的《詹天佑》獲得第7屆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故事片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2005年獲得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獎等。2007年12月28日,孫道臨因突發心臟病在上海華東醫院去世,享年86歲。
二、吳老貴——齊衡說起齊衡,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他出生於1912年的沈陽,自小就生活在日本統治的環境下,在他讀中學的時候,因為日本學生經常嘲弄中國學生,學校卻對日本學生加以袒護,他不堪忍受屈辱,憤而退學。
在九一八事變後,他離開東北考入上海大夏大學,但因經濟窘迫讀了一年就退學了。之後他加入上海中國藝術供應社和山東省劇團,參加了《父歸》、《大刀王五》等具有反帝反封建意義的演出。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各地劇團演出了一系列宣傳抗日的演出。
在1946年11月,齊衡參加了人生第一場電影《聖城記》的拍攝,從此走上了電影演員的道路。後來他加入了上海電影製片廠,先後在很多戰爭影片中扮演了各種角色。在《渡江偵察記》這部影片中他飾演的老偵查員吳老貴,成功塑造了一個對革命事業無限忠誠、最後英勇的獻出自己生命的動人形象。
這部影片被評為1949-1955年優秀影片一等獎,而這部影片中演員一等獎有兩個,其一是孫道臨,另一個就是齊衡。在「溫閣」(諧音)剛開始的時候,他因耿直的性格,不滿於當時的環境,曾跳入黃浦江自殺,但被好多人救了上來。後來他長期抑鬱,最終患上了腎癌,於1972年病逝,享年60歲。
三、小馬——孫永平
孫永平出生於1930年,1946年進入膠東國防劇團、新四軍軍部文工團任演員。1949年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曾在《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南島風雲》、《老兵新傳》、《51號兵站》、《金沙江畔》等二十多部電影中飾演重要角色。
從1964年開始,孫永平轉型幕後,從事導演工作,執導了《大慶戰歌》、《火紅的年代》、《三定樁》、《石油盛開大慶花》、《白蓮花》等經典電影。2011年11月24日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81歲。
四、周長喜——康泰
現在能記得康泰的人估計也不多了,他出生於1927年,於1985年1月22日突發心肌梗病逝,享年58歲。他1945年進入華北電影公司任演員,在他40年的從藝生涯中,為我們塑造了不少角色。
他曾經在《玫瑰多刺》、《青春之歌》、《渡江偵察記》、《海魂》、《苦難的心》、《第二次握手》、《特殊身份的警察》等影片中飾演重要角色,其中他主演的《苦難的心》還獲得了文化部優秀影片獎,而他也曾於1980年獲得第二屆電影小百花獎優秀男主角獎。
五、楊威——中叔皇
中叔皇是我國重要的電影演員、導演,他出生於1925年,全國解放之後,他參演了第一部電影《人民的巨掌》,在影片中他飾演的是人民公安,之後他又參加了多部影片,飾演過工會主任、公方經理、三輪車工人、革命軍人等角色。
上世紀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期,是中叔皇演員生涯的黃金時期,在此期間他創作了很多經典角色。從1975年開始,中叔皇轉型做導演,其中一部作品《白蓮花》就是他和孫永平一起執導的。2005年8月25日中叔皇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80歲。
六、參謀長——穆宏
穆宏是我國早期電影演員代表人物,他出生於1920年,於1969年不幸去世,享年49歲。他是話劇演員、導演出身,曾經自己編排並出演大型話劇《文天祥》。從1948年起,他開始參演電影,在《再相逢》、《子孫萬代》、《萬象寶塔》等影片中飾演了重要的角色。
全國解放後,他除了拍戲之外,還編寫劇本,不過他飾演的角色大部分都是配角。他的戲路很寬,好人壞人,正反兩派都能演,1949-1955年優秀影片二等獎的《南島風雲》就是他的代表作。除此之外,他還參演過《翠崗紅旗》、《南征北戰》、《金沙江畔》等經典電影。
七、劉四姐——李玲君
在眾多男演員中,李玲君飾演的女游擊隊長劉四姐可謂是影片中的亮點,她也因此榮獲1949-1955年文化部頒發的金質獎章一枚。李玲君出生於1931年,今年已經87歲高齡了。自拍攝完這部影片後,李玲君又陸續拍攝了二十多部作品,塑造了很多經典角色。
由於年齡原因,李玲君自1998年拍攝完《不夜城》之後,就再也沒參演電影了,而恰巧的是,在這部影片中,她跟孫道臨又一次合作。現如今李玲君已經有20年沒有拍戲了,而且她的年事已高,估計以後也不會再拍戲了,希望她的身體 健康 ,萬事如意,畢竟當年《渡江偵察記》同劇組的主演們,就只有她老人家還在世了。
這部老電影的導演是湯曉丹,解放前馬來西亞回來的華僑,是個高壽的老人家,2012年一百零二歲時去世。當年湯導演花了一年的心血,完成了《渡江偵察記》,然後把從電影里所得的個人收益,用來買了架鋼琴給兒子,兒子湯沐海也很爭氣,最終成為一名音樂家。主角孫道臨,是老燕大哲學系出身的高知,在當年,他所扮演的角色,都富有知性氣息,迥異於流行的工農兵形象,大概也算銀幕上知識分子最後的堅守了,但是在渡江偵察記里,他飾演的主角形象並不是很出彩,他真正令人難忘,塑造的銀幕形象是《永不消逝的電波》里的男主角李俠。
孫老師逝世於07年,同年以他命名的孫道臨紀念館葉成立開放,真是對老藝術家最好的紀念。渡江偵察記里最出彩,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莫過於陳述老先生扮演的敵情報處長,那句「不是我軍無能,實在是共軍太狡猾!」至今依然在網路間流傳,大概已經影響感染到第四、敵五代人了。我這代人的童年記憶里,玩打仗 游戲 ,別的角色隨意,踢門喊湯「司令到!「的湯司令,牛大大演的「高!實在是高!」
以及陳老先生演的:「不是我軍無能…」這三個角色必需保留。陳老先生是06年過世的,一代反角啊!後來重拍過一部渡江偵察記,情報處長也專門請他出場,可惜那是一部爛片,就這一個賣點。老渡江偵察記里主要演員里,最不幸的,應該是齊衡同志,在嗡嗡嗡剛開始的年代,上海電影圈是江阿姨清洗的重災區,他就因性格過於耿直,在一開始就氣憤不過,跳了黃浦江,被救起後,也一直鬱郁寡歡,在72年,就早早過世。
現在渡江偵察記劇組的主要演員,唯一還在世的就是已87歲的李玲君,在電影中飾演女游擊隊長劉四姐,這位老奶奶在98年最後一次演電影時,還是和孫道臨一起合作,拍的《不夜城》。祝老人家也能像湯導演一樣,成為百歲老人吧!也感謝老電影渡江偵察記,帶我走上痴迷軍事的道路。
《渡江偵察記》是上海電影製片廠1954年上映的戰爭片。講述的是渡江戰役前夕,解放軍某部李連長率偵察班探明敵人江防部署,協助大部隊取得戰役成功的故事。這部黑白影片花了導演湯曉丹整整一年創作的時間才完成這部影片,獲得八百元勞務費給孩子湯沐買了一架鋼琴。有趣的是,這孩子後來長成了國際樂壇的音樂大師。
孫道臨——飾演李連長 孫永平——飾演小馬 中叔皇——飾演楊威
老電影《渡江偵察記》是由沈曉丹導演,孫道臨、齊衡、陳述等主演,於1954年上映的一部黑白銀幕戰爭故事片。該片講述的是解放戰爭渡江戰役前,一支解放軍偵察小分隊,在李連長的帶領下,提前來到江南進行偵察。在當地游擊隊及老百姓的配合下,小分隊獲得了敵軍在江防主要火力的布防圖並偵察到敵軍突然增加的榴彈炮團的位置。小分隊最終並克服重重困難,勝利地將情報送回至總部的故事。
李連長的扮演者——孫道臨 吳老貴的扮演者——齊衡 敵情報處長的扮演者——陳述
《渡江偵察記》是1954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題材老電影,可以說風靡了幾代人。
因為這部電影太過經典,和「渡江」諧音的現在正當紅的青年演員杜江,在他的社交平台的名字,就叫「杜江偵察記」,而這位杜江,現在是擅長演出主旋律正面人物,如果要重拍《渡江偵察記》的話,說不定他真的可以來試試孫道臨老師的這個經典的李連長呢。
由於已經是近70年前的電影了,《渡江偵察記》的老藝術家們,絕大部分都已經仙逝了。
1、 李連長——孫道臨
當時孫道臨老師33歲,風華正茂,他簡直就是當年銀幕上的男神與偶像般的存在。之後,他還演出過非常多經典的電影。
《家》演大少爺
《不夜城》
《革命家庭》
《早春二月》,這部在中國電影史上非常重要和經典。
《李四光》
中日合拍的《一盤沒有下完的棋》
進入1980年代中期,已到離休年紀的孫道臨沒有閑著,而是開始當導演。
1984年他導演和主演了《雷雨》。
1986年拍了《非常大總統》
進入新世紀後,他還以80高齡導演了一部《詹天佑》
孫道臨老師因突發心臟病於2007年12月28日在上海去世,享年86歲。
2、齊衡扮演吳老貴,這是偵察班長,是那個時代的暖男。
吳老貴的扮演者齊衡是上影廠演員,他在1950年代中期到1960年代初,在銀幕上非常活躍,先後拍攝了《湖上的斗爭》、《小夥伴》、《阿福尋寶記》、《秋翁遇仙記》、《鐵窗烈火》、《鋼鐵世家》、《地下航線》等片中扮演重要或次要角色。1963年他拍完《金沙江畔》後就再也沒有拍片了。
《秋翁遇仙記》
1972年齊衡去世,享年60歲。
3、孫永平扮演小馬,放牛娃小馬是一個性格鮮明的角色,由當時只有23歲的小山東孫永平扮演。
孫永平在《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南島風雲》、《老兵新傳》、《51號兵站》等電影中都出演過角色,到了1960年代後,他轉型做起了上影廠的導演。
這是他最後一部導演作品,1980年由著名影星吳海燕主演的《白蓮花》。
2011年11月,孫永平去世,享年81歲。
4、康泰扮演周長喜,這個角色壯烈犧牲了,當年可是看哭了。
康泰老師後來借調到北影廠,在著名的《青春之歌》里成功扮演了盧嘉川,成為家喻戶曉的大明星。
21年後,康泰和謝芳又在《第二次握手》中重逢,可惜,歲月啊……
1985年1月21日,康泰在廣州剛剛拍完電影《公寓》,第二天因心臟病突發去世,享年55歲。
5、中叔皇扮演楊威,一個性格有點急躁的小夥子。
中叔皇老師可以說是當年比較少見的大個子魁梧硬漢演員了,他身高184,氣宇軒昂。
中叔皇1970年代中期開始當導演,第一部電影是《小將》,當年雲集了很多新人演員,比如後來上影廠著名演員張芝華。
他的最後一部導演作品是一部古裝電視劇《七星鎮二妖》,著名男演員毛永明主演。
中叔皇於2005年8月在上海去世,享年81歲。
6、陳述扮演情報處長,這是中國電影中一個經典的反派形象,陳述老師的表演簡直出神入化。
陳述後來成為「反派專業戶」,先後在《鐵道游擊隊》、《海魂》、《林家鋪子》、《聶耳》等三十餘部影片中,扮演了多個經典的反派角色。
陳述在張藝謀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也有扮演重要角色。
2006年10月17日,陳述在上海去世,享年86歲.
7、李玲君扮演劉四姐
李玲君老師三年後還和孫道臨一起演了《不夜城》。
李玲君和康泰也是老搭檔。
1982年,《渡江偵察記》中的楊威——中叔皇開拍地擔憂《飛來的女婿》,農村題材喜劇片,就找來陳述、李玲君等老搭檔,李玲君扮演的小蘭娘相當出彩。
1986年她在演出了上影廠的驚險反特片《波斯貓在行動》後就基本上沒出來演過角色了。李玲君老師如今依然健在,祝她 健康 長壽。
8、穆宏扮演參謀長,他1957年後去天馬電影製片演員當劇團團長,之後還在上影廠、天馬廠的電影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最後一部電影是1964年天馬廠的《血碑》。1969年穆宏不幸去世,享年49歲。
9、需要說明的是,1975年,老版《渡江偵察記》導演湯曉丹和湯化達合作重拍了彩色版,不過演員幾乎全部換了,只有陳述還保留。
您好,我是文娛小菲,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老電影《渡江偵察記》拍攝於1954年,至今已經有66個年頭了。
《渡江偵察記》中的演員後來都怎樣了呢?
1、孫道臨: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李連長。
1921年12月18日出生於北京,2007年12月28日因發心臟病在上海華東醫院去世,享年86歲。
2、齊衡: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吳老貴。
1912年出生於遼寧沈陽,1972年去世,享年60歲。
3、孫永平: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小馬。
1930年4月13日出生,山東龍口人,2011年11月24日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81歲。
4、康泰: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周長喜。
1927年出生,北京人,1985年1月22日,康泰突發心肌梗死猝然離世,享年58歲。
5、中皇叔: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楊威。
1925年7月14日出生於南京,2005年8月25日在上海去世,享年81歲。
6、穆宏: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參謀長。
1920年出生,山東泰安人,1969年8月被文化大革命迫害致死,年僅49歲。
7、李玲君: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劉四姐。
1931年6月出生於山東,15歲開始從事文藝。
8、陳述: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敵情報處長。
1920年6月30日,上海人,2006年10月17日在去世,享年86歲。
9、崔超明:在《渡江偵察記》中班扮演敵軍長。
1918年出生於廣州,2010年逝世,享年90歲。
10、石靈: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敵炮兵參謀。
1922年出生,1999年去世,享年77歲。
11、馬驥: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侯妾。
1919年出生,1999年去世,享年80歲。
上述這些演員中,只有劉四姐的扮演者李玲君還在世,現在也89歲了。
其他的演員們都已經去世了。
他們是新中國第一代電影人,是新中國電影事業的奠基人,將畢生的心血和精力奉獻給了新中國的電影事業,向他們致敬!
渡江偵察記是54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拍的`,有60多年了,當時的演員們大部份都過世了,只有個別的還在世,是一批優秀的演員,為中國演藝事業作出了非常的貢獻。
《渡江偵察記》是一部由著名演員孫道臨參加主演的電影,拍攝於1954年,
這部影片講述:
1949年,我人民解放軍響應毛主席「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號召,礪兵秣馬,准備橫渡長江。大軍渡江之前,特派李連長帶領一個偵察班先行渡江了解敵人的江防情況。接受命令後,他帶領吳老貴、周長喜、楊威、小馬等迅速過江,並及時和游擊隊劉四姐取得了聯系。他們混入江邊修工事的老百姓中,略施小計搞到一份江防工事圖,並及時匯報給上級。不久,他們得知敵人新增一個榴彈炮團,於是他們假扮敵人工兵混入敵炮陣地,出色完成了偵察任務,在返回的路上,周長喜為掩護同志而壯烈犧牲。軍事機密的再三泄露,令敵軍長火冒三丈,他下令炮擊我游擊隊根據地,敵人惱羞成怒,派遣特務,探明了游擊隊根據地,出動大批軍隊,企圖消滅這隊偵察兵。正當李連長和江北通話,報告榴彈炮情況時,敵人攻進村子,炮彈擊中了報話機,和江北失去了聯系。李連長只得率隊搶上山頭,居高防守。等到天黑以後,就派遣吳老貴和小馬奮勇突圍,乘夜泅渡過江,把這份報告帶給指揮部。他們接受了這個艱巨的任務,來到江邊,吳老貴為了掩護小馬過江.和敵人進行頑強戰斗,英勇犧牲。小馬在江中掙扎一夜,筋疲力盡。正當解放軍指揮部為斷了與李連長的聯系而焦急時,小馬把報告送到參謀長手裡。這時,李連長也率領部隊突圍出來,到達江邊青龍山。江南江北都發出信號,預示著總進攻就要開始了。
1949年4月21日,解放軍萬帆齊發,大炮雷鳴,把敵人沿江的工事全部摧毀。大軍像排山倒海似的渡過長江,獲得了輝煌的勝利。小馬也見到了李連長。偵察英雄們又投入了繼續南進的行列,去迎接新的戰斗任務。
孫道臨——飾(連長) : 中國電影藝術界著名代表人物,曾被文化部授予的22大明星之一,在其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藝術生涯中,出演了100餘部舞台劇和影視劇,其中《雷雨》《家》《日出》《茶花女》《永不消逝的電波》《早春二月》《渡江偵察記》《革命家庭》《51號兵站》等塑造了一系列藝術形象。
他的一生中都在為影映事業做貢獻, 2007年12月28日,享年86歲的中國著名演員、導演孫道臨,因心臟病逝世於上海華東醫院,
孫永平——飾(小馬): (1930年4月13日-2011年11月24日) 山東省龍口市西轉渠村人,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1946年進入膠東國防劇團 [1] 、新四軍軍部文工團任演員,並曾在山東軍區文藝培訓隊受訓。1949年底,進上影廠擔任演員,參演作品《 南島風雲 》等。1964年後從事導演工作。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石油攝影家協會會員、顧問。 孫永平於2011年11月24日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81歲。
崔超明——飾(敵軍長): 生於廣州市,中國電影演員、話劇演員, 1936年 ,畢業於廣州摘石軒書畫苑, 1943年 ,崔超明在他的第一部話劇《秦淮月》中飾演配角王隊長,由此登上話劇舞台。同年,在黃宗江編劇、朱瑞鈞導演的話劇《大地》中飾演主角王龍。1954年,參演湯曉丹執導的戰爭片《渡江偵察記》,在影片中飾演國民黨軍長。崔超明於2010年逝世享年92歲。
《渡江偵察記》連環畫講述了在1949年春天,解放大軍渡江作戰前夕,為了摸清大江南岸敵軍兵力部署的情況,解放軍某部特派遣一隊偵察兵巧渡長江,進行深入偵察。該連環畫描寫這隊偵察兵在當地游擊隊和群眾的協助下,如何活躍在兵力雄厚、守衛嚴密的敵軍陣地上,完成了偵察任務的經過,歌頌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機智勇敢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生老病死是人生規律,經典老電影《渡江偵察記》的誕生至今已經超過半個多世紀了,電影里的人民英雄人物:李連長、周長喜、小馬、吳老貴、女游擊隊長和反面角色扮演者陳述等等的精彩演繹,給新中國幾代的銀幕觀眾,留下了永遠難以忘懷的深刻印象,電影里的不少藝術家如:孫道臨、陳述
(陳述)
都
(孫道臨)
已經去世了,如今健在的恐怕也不多了。
㈥ 「情報處長」陳述:晚年貧病纏身,離世後,後來怎樣
理性和感性是不沖突的,跟理性沖突的是愚昧,跟感性沖突的是麻木。理性和感性應該給人雙重的滋養,此端越深、彼端越深。 ——柴靜
對於每個人來說,人生都有各自不同的具象化,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像是一台好戲。有的人,生來貧困潦倒,吃不飽穿不暖,這是苦情戲;有的人的人生,生來不愁吃喝,不懼寒暖,這便是喜劇;有人為了愛情痴纏一生,這是愛情戲;也有人一生放盪不羈,最終落得一個瘋癲下場,這是荒誕派戲劇。
他是演員,與其說他演戲,不如說,他演的是自己的一生,曾經也算是風頭無二,晚年卻落得一個孤單落魄下場。
後半生的陳述,被無情的病魔纏身,成為了不幸纏綿病榻的人,但是他依然堅持與強大的病魔作斗爭,即使最後沒有獲得勝利,離開了人世間,但是他的精神卻永存於世,成為了我們最為敬仰的活在回憶中的人。
在他最後的日子裡,他沒有說過話,也沒有留下任何遺言。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天,他生活貧困,他繼承的遺產是一盒服裝和道具。他帶走的和他留下的一樣珍貴——一部不可復制的中國電影經典,以及他對它的「講述」。
㈦ 《渡江偵察記》故事,老電影也有浪漫愛情,兩位元帥親自指導什麼
《南征北戰》《紅日》等電影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老電影的代表,這兩部影片包括那個時代的其他大部分戰爭題材電影,在感情戲上都是著墨不多或者乾脆沒有,像《南征北戰》里稍微有那麼一點兒苗頭,《鐵道游擊隊》里進了一步但還不完整,也不是很浪漫。
相對來說,誕生在1954年的《渡江偵察記》里卻擁有一段比較完整也比較浪漫的感情戲,這在當時的戰爭電影里是極少見的。
在《渡江偵察記》拍攝完樣片去接受上級審查時,有一部分人就提出了片中這樣的感情戲是否合適,是否需要刪掉或者刪一部分的問題。
參與審查的羅榮桓元帥對本片給予了肯定,他認為片中的感情戲應該存在,只要不過分造成喧賓奪主就行。
陳毅元帥則提出,影片結尾的感情戲可以再豐富一些,氣氛甚至可以再浪漫一些。
在兩位元帥的指導下,湯曉丹修改了結尾,就是我們看到的這個,他讓劉四姐和李連長告別戲的情感更為豐富,但在語言上則含蓄很多,「我們就會再見面的」和「我一定會等你」其實是一語雙關的,這也符合當時的現實。而影片最後一個鏡頭並不是大軍出發,而是劉四姐站在坡上遠望著李連長遠去的背影。
最後,用一句什麼話來結束本文呢?
還是用陳老總那句話吧:我們的創作,需要革命的現實主義,也需要革命的浪漫主義。
㈧ 「情報處長」陳述,一生塑造經典角色無數,晚年貧病交加幾度自殺
在我國銀幕上叱吒風雲的「五大反派」中,相對來說陳述老師的名氣似乎相對小了一點兒,陳強和葛存壯有倆明星兒子,劉江老師有各種經典台詞流傳於世,方化則有「鬼子王」的名號。
陳述老師除了一個「情報處長」之外似乎沒有其他能讓觀眾記住的閃光點,其實這中間有兩點必須說一下,一方面是陳述老師雖然什麼都會但為人很低調,另一方面他在晚年飾演了很多經典的配角,但無奈演技太好讓觀眾根本認不出來這是陳述,所以說,有時候演技太好也是有「副作用」的。
一、多才多藝的演員
陳述1920年出生於上海,原名陳致通。在舊 社會 ,陳述做過很多工作,在商務印書館當練習生,在郵政管理局當郵遞員,還在國際飯店當過吧台服務生。通過這些生活,他接觸到了形形色色的 社會 人物,為其日後演技的發揮奠定了基礎。
陳述是一位帶有海派老克勒氣質的老上海,他通曉多種外語,興趣廣泛且都玩得很好。
比如在《渡江偵察記》拍攝時,陳述雖然只是一位配角,但他在劇組里比導演還忙。
孫道臨對演軍人沒有信心,陳述拉著他去化妝室,親自給孫道臨化了一個軍人妝,讓他增加了信心出演偵察連長。
李玲君飾演的劉四姐在片中有個撐桿跳一樣的動作, 體育 達人陳述親自上陣給她做示範,並手把手教會李玲君熟練掌握動作。
孫永平飾演的小馬有個橫渡長江的戲,但孫永平不會游泳,陳述給他當游泳教練甚至還親自上陣在長江里拍游泳的遠景。
可以說,陳述在劇組中幾乎是無處不在的人,這不僅是能者多勞也是他開朗性格的表現。
值得一提的是,1985年相聲界在青島舉辦全國相聲大會,就是侯寶林收師勝傑為關門弟子那次,陳述作為業余相聲名家也被邀請參加了此次大會,可見其相聲表演水平已經得到了專業承認。
二、不得不提的情報處長
上世紀九十年代央視首次推出「五大反派」概念時,陳述面對觀眾「無奈」地說,四十年前我就是情報處長,這么多年過去了,我還是情報處長,感情我這么長時間一直沒陞官啊。
陳述的話一方面說明這些年他確實沒有更多新角色被觀眾記住,另一方面也說明《渡江偵察記》里的「情報處長」是多麼地深入人心。
本身在電影里「情報處長」是一個陰險狡詐又有些志大才疏的反派角色,如果按照一般的思路很容易演成張牙舞爪又自作聰明的小丑,所以這個角色有戲也有陷阱。
陳述在設計自己的演法時做了很多功課,一方面他年輕時在國際飯店接觸過很多國民黨軍官,對他們的日常舉動早有留意。另一方面他又跑到南京軍事學院找那裡留用當教官的國民黨軍官取經學習,掌握他們說話的方式,探詢內部的關系。
為了突出人物,陳述還給「情報處長」這個角色設計了一個梗著脖子的造型,像一隻鵝一樣驕傲地昂著頭,讓人物驕橫的一面呼之欲出。
值得一提的是,當七十年代《渡江偵察記》重拍之時,全片演職人員幾乎全換了一遍,但情報處長這個角色實在難以找到合適人選,於是五十多歲的陳述再次上陣出演了這個讓他成名的角色。
三、百變黃金配角
之所以觀眾對陳述的印象長時間停留在情報處長一角上,很關鍵一點是陳述演繹角色的能力太強,使每個角色都有其鮮明特點同時又將演員自身的東西抹掉,觀眾自然容易記住角色而不是演員,這可能就是演員的最高境界了吧。
比如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兩部熱門電影《鐵道游擊隊》和《51號兵站》里,陳述分別飾演了日本人岡村還有上海青幫老太爺。
這兩個角色跨度極大,也讓人很難將演員和情報處長聯系在一起,讓人不得不佩服陳述的演技,不過這還只是開頭。
筆者認為,陳述老師演技的最高巔峰可能還不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而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時他在幾部電影里的角色堪稱精彩絕倫。
在義大利導演貝托魯尼的《末代皇帝》中,陳述飾演偽滿洲國高官張景惠,這個角色發揮餘地不大,但陳述的台詞運用極好,將張景惠兩面逢迎的復雜態度演繹得很到位。
和張藝謀合作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里,陳述出演師爺,這個角色看問題洞若觀火又深藏不露,和李保田飾演的黑幫老大簡直是絕配。
在和姜文合作的電影《鬼子來了》里,陳述又搖身一變飾演了一位讓觀眾念念不忘的瘋七爺,由於這個角色太過於經典,以至很多觀眾壓根想不到這是一位老戲骨陳述飾演的。
值得一提的是,陳述在七十多歲的年齡還出演了一部兒童科幻片《瘋狂的兔子》,在這部電影里他的形象再次大翻盤,讓人想像不到當年的情報處長居然還有這種演技。
不得不說,陳述老師在晚年的幾次百變配角經歷,其演技之精湛,角色之經典,讓人嘆為觀止。
四、晚景凄涼貧病交加
為什麼陳述老師在年逾古稀之後還不斷出演電影呢,一方面這是他的熱愛,是他的事業。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的經濟狀況不是很好。
由於種種原因,陳述退休之後在上海電影製片廠領到的退休金非常少,在二十一世紀初才達到1132元的水平,在上海這座都市裡,這個退休金的壓力可想而知。他的三個兒子也都是老實巴交經濟狀況同樣堪憂。
為了貼補家用,陳述的愛人在上海開了一家小吃店,陳述也要經常出去演戲,但由於演戲的工作壓力也很大,他在80歲高齡之際在拍攝地因腦溢血昏倒,雖然搶回來一條命但在隨後幾年不得不長期卧床。雖然有醫保保障,但這也讓家庭的經濟狀況雪上加霜,被迫舉債度日。
在卧床的四年多時間里,陳述一方面不願自己被疾病折磨,另一方面也不願意拖累家人,他幾次自殺以求解脫。
2006年10月,我國傑出的電影表演藝術家陳述老師在上海因病去世,享年86歲。
陳述老師的遺願是編撰一本個人畫冊,這個願望由他的愛人幫他實現,他的自傳體畫冊的名字叫《陳述的陳述》。
㈨ 求助·求一部老電影的名字·
是《十天》。
主 演:祝新運 韓非 常戎 陳惠珍 馬吉告
十天 (1980)故事梗概
廣西解放前夕,國民黨某師管區司令龍耀祖把剛開完的軍事會議的密件私自帶回了鄉下老家。第二天,這份密件不翼而飛。敵人驚恐萬狀。敵軍莫司令處決了龍耀祖,並限令龍耀祖的兒子、情報處長龍家昌十天之內"逮捕逃犯,追回密件"。偷出密件的是三個少年:阿峰、虎仔和蘭妹。地下黨支書農伯叮囑他們一定要在十天之內把密件送到游擊區,並將阿峰親生父母長征途中留下的一面紅旗交給他們。為了掩護孩子們脫險,農伯不幸中彈犧牲。敵軍處處設防,方圓200里之內到處都張貼著捉拿三個少年的通緝令;各要道、哨卡、鄉鎮都被嚴密封鎖。三個少年來到一條山區公路旁,發現有三輛敵軍卡車停在那裡。阿峰等三人扒車混過了哨卡。下車時,虎仔被敵軍王參謀發現。虎仔打昏了王參謀,自己也負了傷。在老農陳阿伯的幫助下,他們找到善良的丁濟平醫生夫婦為虎仔做手術。手術剛作完,王參謀就來了,威逼丁醫生把人交出來。丁醫生夫婦和阿峰一齊上手,打死了王參謀。三個少年終於來到了接頭地點翠竹寨。組織上派楊亞伯的女兒阿擔把三個少年送到青沙縣交通站。詭計多端的敵軍吳副官在河邊設下了埋伏。阿妲察覺後,為了掩護蘭妹,與敵人同歸於盡。敵人抓住了蘭妹,決定把她押送到青沙縣。阿峰和虎仔爬上押送蘭妹的敵軍船,在輪機手的幫助下,打死了龍家昌。原來,輪機手是黨派來營救蘭妹的,他就是孩子們要找的交通員黃剛。阿峰把裝情報的竹筒交給了黃剛。敵人的汽艇追來了,黃剛決定點著軍火拖船,把敵艇炸掉。阿峰爬上拖船,點燃了導火線,剛要離開,不幸被敵人的機槍打中了。他毅然砍斷了拖船上的繩,和敵人同歸於盡……黨交給的任務勝利完成了。虎仔和蘭妹升起了那面用烈士鮮血染紅的紅旗。
觀看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Y0Nzg1MzY=.html
㈩ 老電影里,哪個人物讓你過目不忘
六十年代的反特電影《鐵道衛士》里的故事情節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記憶!
當敵特就要在火車上實施爆炸之際,我公安局的高科長迅速爬上急速行駛的火車,在車頂與特務展開了驚心動魄的搏鬥!為了搶奪快到爆炸時間的炸葯包啟動開關,兩個人時跳躍,時而翻滾,時而擰在一起,其緊張程度著實讓人捏著一把汗!最終高科長成功取勝,從而避免了一場車毀人亡的重大破壞事故!
高科長的扮演者是著名演員印質明,他那精彩逼真的演技,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老電影《紅日》中,著名電影演員楊再葆扮演的解放軍連長石東根入木三分,把石東根那種解放軍基層指揮員粗魯豪邁的性格、勇猛頑強的戰斗作風,演繹得入木三分,特別是在他帶領連隊,在消滅國民黨七十四師最後決戰時,帶領戰士們高喊:攻上孟良崮,活捉張靈甫!最終在山洞裡和排長楊軍將張靈甫擊斃,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地道戰》中的偽軍司令湯澮:「高!實在是高!」
革命舞台劇電〈智取威虎山〉中特型人物楊子榮,演員演技十分了得,面部表情神韻味十足,舞台功夫扎實,氣質神采飛揚。
太多了,如紅牡丹的主潢美黎黎留下深刻的印象。
倆個人物讓我過目不忘,印質明的高科長!張良的董存瑞[贊][贊]
《渡江偵察記》的敵情報處長(陳述飾)。[微笑][祈禱]
孫悟空!
早春二月裡面的謝芳[呲牙]
(地道戰)中的老鍾叔。
(英雄兒女)里的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