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老電影雙槍陸文龍MKV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老電影雙槍陸文龍MKV

發布時間: 2023-02-12 03:39:42

⑴ 宋朝名將陸登生平

陸登,字子敬,乃宋朝名將,人稱「小諸葛」。官拜北關鎮守節度使,駐守潞州,後金兵大舉南侵,陸登死守城池,與金人血戰,城破後,自刎殉國。
北宋末年金兀術統領50餘萬大兵,圍攻潞州。北關鎮守節度使陸登聞訊即令城外老百姓移進城裡居住,堅壁清野。陸登又急修告急表章,差人星夜前往相鄰州府求援。兀術領大兵一路滾滾而來,在離潞州25公里處安營,隨後來到城下討戰。陸登囑咐守城軍士小心看守城池,自己披掛上馬,來會兀術。兀術勸陸登投降,陸登當下持搶大戰兀術。打了五六個回合,陸登自知不敵,回馬便走。那兀術來到潞州已40餘日,屢次攻打不得成功,反傷了許多將士,急得捶胸頓足,就率50萬大兵以排山倒海之勢向城池壓來。
再說陸登正在城門上鎮守,忽聽胡笳音響,知道情況不好,忙下令將士准備迎戰。霎時城門上火炮巨響,烈焰騰空。說時遲,那時快,眾金兵已到城牆外。陸登令火炮、火箭打射下來,金兵死傷無數,屍首成片。但兀術已領一群金兵闖到城門下,用刀砍,用槍砸,眾人推,終將城門打開,金兵一擁而進。時值天亮,陸登率領將士與金兵代成一團。看陸登那一桿槍,左挑右撥,劈面分心,渾如蛟舞龍飛,直代得金兵猶如落葉遭風卷,四散亂竄,真是將遇將傷、兵逢兵死。只是能虎打不盡群狼多,金兵打破一道道防線,捲入城裡。陸登戰了兩個時辰,連追帶殺來到衙門口,又飢又累,無力再戰,被一群金兵圍住。陸登心想,城已破,我焉能得生。連喊數聲罷了,自刎而亡。
一群金兵看見陸登人亡,身體卻昂然挺立,嚇得大叫。這時兀術闖過來,走近一看是陸登,也大驚,忙提劍向衙內走去。進衙入後堂,見一婦人屍首,橫倒在地,知是陸登夫人為丈夫盡節而死。兀術為陸登夫婦的忠義烈舉所感動,遂將陸公子文龍收為義子,將陸登夫婦合葬在城外土山上。
台灣電影《百戰保山河》中講以後陸公子在金營長大成人,練得一身好武藝,並師從梁山泊好漢豹子頭林沖,從林教頭處學得雙槍將董平的雙槍絕技,人稱「雙槍陸文龍」。他得知自己身世後,棄金歸宋,替父報仇,為國盡忠。
陸登堅守潞州為國盡忠的故事,在百姓中流傳了數百年。

⑵ 楊麗花的星路歷程

母親楊好藝名筱長守,為宜蘭「宜春園」的知名小生。楊麗花四歲時開始上台跑龍套,七歲時與母親演出《安安趕雞》以「小安安」聞名。十三歲時正式加入「宜春園」,十七歲時以《陸文龍》一舉成名。十八歲時進入「賽金寶歌劇團」,曾拍攝電影與前往海外演出。民國五十四年(1965)楊麗花加入台北「正聲天馬歌劇團」在廣播電台演唱,後以《精忠岳飛》跨入電視界,成為電視歌仔戲界的巨星。
1947年,開始上台跑龍套
1950年,與母親在宜蘭「宜春園」歌仔戲班演出《安安趕雞》,頗受觀眾的歡迎與肯定,「小安安」的名聲不脛而走,楊麗花自此正式踏入內台歌仔戲的舞台
1956年,楊麗花正式加入「宜春園歌仔戲團」
1960年,躍升為團中要角,以《陸文龍》嶄露頭角一舉成名
1961年,楊麗花離開「宜春園」,進入以拍攝歌仔戲電影著稱的「賽金寶歌劇團」
1963年,「賽金寶歌劇團」集合諸多當時歌仔戲界的名伶,組團赴菲律賓華宮戲院演出長達半年之久
1965年,楊麗花加入台北「正聲天馬歌劇團」,與小麗雲搭檔在電台演出,由陳清海負責編導,在全省擁有無數的聽眾,同年以「聯通廣播歌劇團」的成員身份,參加台視電視歌仔戲的試演競賽,劇團推出《精忠岳飛》,順利取得周四中午時段的播出權,自此楊麗花開始了電視歌仔戲的生涯
1969年,楊麗花成為「台視歌仔戲劇團」團長
1972年,組織「台視聯合歌劇團」,推出《七俠五義》、《碧血青天》、《萬花樓》、《隋唐演義》與《楊家將》等叫好又叫座的戲出
1976年,前往新加坡「楊麗花」人民劇場演出三十天,共計推出十五齣戲
1980年春節,楊麗花率領「台視歌仔戲劇團」全省基層巡迴演出一個月,總計演出《唐伯虎點秋香》百餘場
楊麗花利用休息的兩年時間,與狄珊合作籌畫了《俠影秋霜》、《蓮花鐵三郎》與《青山綠水情》三檔歌仔戲,開啟了電視歌仔戲的改良風
而後台視重組「台視歌仔戲劇團」,邀請楊麗花出任團長,陸續推出《龍鳳再生緣》、《薛平貴》、《鐵扇留香》、《情海斷腸花》、《鐵漢金鷹》、《薛丁山》、《楊家將》、《恩怨情天》、《萬花樓》、《薛仁貴征東》、《梁山伯與祝英台》、《狸貓換太子》、《風流才子唐伯虎》、《年羹堯新傳》與《孫臏下山》等戲碼
1981年與1986年,楊麗花更在台視兩度招收新人,為電視歌仔戲培育許多新生代演員
1981年,楊麗花應「新象國際藝術節」的邀約,在「國父紀念館」推出《漁娘》,開啟了歌仔戲進軍現代劇場的樞紐
1988年,以《王文英與竹蘆馬》獲得電視金鍾獎的肯定
1994年在台視推出《洛神》,成為首度在黃金八點檔時段演出歌仔戲的先例
1991、1995、2000年先後在國家劇院推出《呂布與貂蟬》、《雙槍陸文龍》與《梁祝》等三檔大戲
2003年,最新力作為在台視推出的《君臣情深》,也致力於歌仔戲新生代的培植薪傳
楊麗花的歌仔戲演出絕大部分為女扮男裝,這不但是她的演出特色,也是台灣歌仔戲的特色。而楊麗花雖為宜蘭藉,但其演戲時並不使用宜蘭腔,而以台北腔。
童星階段1940年代末期,歌仔戲仍為全台灣最受歡迎的娛樂或戲劇,因此楊麗花以安安趕雞這出戲劇裡面的演出名字「小安安」(漢文翻譯為「翁安落」)聞名。該「翁安落」的劇中角色名字,仍為60歲以上歌仔戲戲迷所熟悉。
1957年,13歲楊麗花正式成為「宜春園」歌仔戲劇團的成員,所有演出均為「女扮男裝」小生演出。因為她扮相優美,不但迅速成為該團的台柱,隨後的1961年更以「陸文龍」一劇走紅全台灣。這出戲也奠定她為台灣歌仔戲第一小生的名號。
內台戲與電影歌仔戲1962年楊麗花被「賽金寶歌劇團」挖角,除了繼續以小生扮相於歌仔戲界受到觀眾歡迎外,也連同該劇團於當時的台語電影風潮推動下,在1960年代期間演出十數部歌仔戲台語電影。此較值得一提的是,這時期楊麗花還以「女裝」扮相,於重拍的台語電影「望春風」擔綱擔任「女主角」,這是楊麗花極為罕見的演出。
這階段的楊麗花的演出重心已從1950年代末期的野台戲轉為戲院演出的內台戲。許多戲院甚至為了楊麗花,把本來放映電影的戲院,改裝成適合歌仔戲演出的舞台。
電台與電視演出1965年,楊麗花加入台北「正聲天馬歌劇團」。該劇團時為正聲廣播電台的子劇團。楊麗花的歌仔戲電台演出,雖不是歌仔戲界的第一,但是以「倍思調」、「慢頭」、「慢尾」、「大哭」等等傳統老曲調,獲得各界的矚目。
同年,甫開播不久的台灣第一家無線電視台灣電視公司看中楊麗花可能帶來的電視廣告收益,特地邀請楊麗花參與演出。而演出戲碼為《精忠岳飛》的楊麗花,以女生身分演出岳飛一角,也立即獲得電視觀眾的喜愛。「岳」劇不但是台灣無線電視史上第二出轟動的電視歌仔戲之外(第一出為1961年演出的【雷峰塔】),楊麗花也是繼廖瓊枝與何鳳珠之後的第三位電視歌仔戲藝人。事實上,楊麗花也是這三個人當中最活躍的一位。
1969年,累積數十檔電視歌仔戲主角與製作經驗後的楊麗花,成為「台視歌仔戲劇團」團長,正式將演出重心轉移到無線電視。
黃金時期
1971年,台灣無線電視從黑白邁入彩色,第一出彩色電視歌仔戲《相思曲》,正是由楊麗花與小艷秋主演。之後,以楊麗花為中心的台視歌仔戲劇團,連同知名歌仔戲編劇狄珊,以新穎的服裝,緊湊的劇情,加上廢除武場現場演出與加強音效等因素,納入了新生代的該仔戲戲迷。
1970年代是楊麗花與電視歌仔戲的黃金時期,這時期讓楊麗花成為台灣歌仔戲的同義詞。而此間代表作有《七俠五義》、《碧血青天》、《萬花樓》、《隋唐演義》、《楊家將》、《俠影秋霜》、《蓮花鐵三郎》、《青山綠水情》、《龍鳳再生緣》、《薛平貴》、《鐵扇留香》、《情海斷腸花》、《鐵漢金鷹》、《薛丁山》、《楊家將》、《恩怨情天》、《萬花樓》、《薛仁貴征東》、《梁山伯與祝英台》、《狸貓換太子》、《風流才子唐伯虎》、《年羹堯新傳》與《孫臏下山》等戲碼
「電視歌仔戲」原本就是藝術包裝的商品,它和所有的電視節目一樣,是靠著廣告的支持而生存的,商業與本土藝術的結合雖然或多或少會產先一些令人垢病的問題。但是楊麗花藉由科技之利、傳播之便,讓傳統歌仔戲得以在台灣政府不重視的情況下留存,讓歌仔戲脫離「外台」「內台」局限,這是楊麗花對台灣歌仔戲的重大貢獻。
重回舞台1990年代,解嚴後的台灣,允許世界各國影視娛樂進入,加上有線電視興起,依賴台灣無線電視業的楊麗花電視歌仔戲漸次沒落。除此,楊麗花之後的小生接班人,也無法接續楊麗花的氣勢,這些因素導致楊麗花所組成的台視歌仔戲團無法繼續1970年代,甚至1980年代的台灣歌仔戲榮景。
雖然如此,楊麗花仍繼續培養新人。並將表演觸角重新伸出大型舞台,這裡面以1991年、1995年與2000年於國家劇院推出《呂布與貂蟬》、《雙槍陸文龍》與《梁祝》為其代表作。

香港電影陸文龍是哪部電影

《雙槍陸文龍》是1959年上映的香港戲曲影片,由珠璣執導,祁筱英、陳錦棠、鄭碧影、靚次伯、半日安、少新權等領銜主演。 該劇講述宋朝忠良之子陸文龍自小被金國收養,長大得知身世後投身宋朝,殺 敵 抗 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