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老電影怒潮插曲送別原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老電影怒潮插曲送別原唱

發布時間: 2023-02-10 14:50:17

『壹』 60年代的歌怒潮"送別"是誰唱的

孟貴琳

1963年八一廠攝制的故事片《怒潮》,反映的是平江起義背景下的湖南農民革命運動、彭德懷彭老總早年革命生涯,所以文革時被扣上「為彭德懷翻案」的帽子,插曲《送別》也被禁唱。《怒潮》中有兩首電影插曲《一支人馬強又壯》和《送別》,成為多年來久唱不衰的電影歌曲。

《送別》由鄭洪等詞,鞏志偉作曲。歌曲以《孟姜女》等民間小調為範本進行再創作而成,四段歌詞都用地方戲曲和民間小調中常見的「送君送到……」開頭,感情深沉細致,旋律宛轉流暢。這是在影片中,農友們含淚相送他們的領路人之時,漁鼓老人唱了這首凄楚、悲壯的《送別》。

這首歌曲原唱為有中國「四大抒情男高音」之譽的孟貴彬 演唱。

《怒潮》另一插曲《一支人馬強又壯》

『貳』 「送軍送到大路旁」這句歌詞是哪首歌的歌詞

歌詞應該是「送君送到大路旁」,是歌曲《送別》的歌詞。

歌名:送別

歌手:刀郎

作詞:刀郎

作曲:刀郎

歌詞:

送君送到大路旁,君的恩情永不忘

農友鄉親心裡亮,隔山隔水永想望

送君送到大樹下,心裡幾多知心話

出生入死在一起,風里浪里共甘苦

半間屋前川水流,君的友誼才開頭

哪有利刀能劈水,哪有利劍能斬愁

送君送到江水邊,知心話兒說不完

風里浪里你行船,隔山隔水望君還

(2)老電影怒潮插曲送別原唱擴展閱讀:

《送別》是歌手刀郎演唱的一首歌曲,歌曲由刀郎作詞作曲。歌曲收納於專輯《紅色經典》中,歌曲於2008年3月13日開始發行。

專輯介紹:繼去年底推出一張「新疆10年」環球巡演現場DVD後,「西域歌王」刀郎又推出一張翻唱革命歌曲的專輯《紅色經典》,這張專輯中的歌曲均選自抗日戰爭電影和歌舞劇等作品中的主題歌曲,一直在人們口中傳唱。在全國各大電台熱播,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叄』 1963年電影《怒潮》中插曲《送別》賞析

歌詞:

送君送到大路旁,君的恩情永不忘

農友鄉親心裡亮,隔山隔水永想望

送君送到大樹下,心裡幾多知心話

出生入死在一起,風里浪里共甘苦

半間屋前川水流,君的友誼才開頭

哪有利刀能劈水,哪有利劍能斬愁

送君送到江水邊,知心話兒說不完

風里浪里你行船,隔山隔水望君還

註:電影《怒潮》主要表現大革命低潮時,工農運動的艱難發展。這首主題歌,幼時看過電影,聽過歌唱。歌詞朴實真誠,娓娓道來,充滿深情。曲調舒緩,如山澗小溪,淳淳流入心田。歌中兩位革命兄弟深情送別,一唱三嘆,表達了濃濃的情誼。時隔幾十年,印象深刻。只不過以前只知道旋律優美抒情,只能簡單哼唱幾句。今天從網路上搜到歌詞,也算是對流金歲月的一次回望吧。原唱孟貴彬,後經刀郎翻唱,讓不同年齡段的人們又重溫經典,接受紅歌熏陶。尤其是60、70後的人,只要熟悉的旋律想起,就會勾起一段難忘的回憶。歲月流逝,經典詠流傳。讓我們一起緬懷先烈,重溫紅色經典。

『肆』 孟貴彬的《送別》 歌詞

歌名:送別

歌手:孟貴彬

作詞:鄭洪

作曲:鞏志偉

送君送到大路旁,君的恩情永不忘

農友鄉親心裡亮,隔山隔水永想望

送君送到大樹下,心裡幾多知心話

出生入死在一起,風里浪里共甘苦

半間屋前川水流,君的友誼才開頭

哪有利刀能劈水,哪有利劍能斬愁

送君送到江水邊,知心話兒說不完

風里浪里你行船,隔山隔水望君還

(4)老電影怒潮插曲送別原唱擴展閱讀:

《送別》這首歌曲原唱為有中國「四大抒情男高音」之譽的孟貴彬演唱。

歌曲背景

《送別》由鄭洪等詞,鞏志偉作曲。歌曲以《孟姜女》等民間小調為範本進行再創作而成,四段歌詞都用地方戲曲和民間小調中常見的「送君送到……」開頭,感情深沉細致,旋律宛轉流暢。這是在影片中,農友們含淚相送他們的領路人之時,漁鼓老人唱了這首凄楚、悲壯的《送別》。

『伍』 歌曲 《送別》 的原唱是誰

《送別》的原唱是約翰·P·奧德威。

李叔同留日期間,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於1915年的《送別》,並且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

所以《送別》曲調取自約翰·P·奧德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原唱便是《夢見家和母親》的歌手約翰·P·奧德威。

(5)老電影怒潮插曲送別原唱擴展閱讀

送別歌詞:

送別

詞:李叔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陸』 怒潮插曲送別原唱

怒潮插曲送別原唱是:孟貴彬。

孟貴彬(1926年),直隸(今河北)深縣人,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聲樂進修班,中國男高音歌唱家。他曾任西南軍區文工團歌劇隊隊長、總政治部歌舞團獨唱組組長和國防科委文化部副部長兼文工團團長,曾創作歌曲《支援農業車馬忙》《一個共產黨員的自白》。

歌唱家

歌唱家,即歌唱藝術大家,是指具有精湛的歌唱水平,深厚的藝術水準,高尚的道德修養,並深受廣大人民群眾愛戴與歡迎的歌者。英文單詞Singer 可以翻譯為歌唱家,也可以翻譯為歌手,兩者是一個說法。

一個優秀的歌唱家必定擁有給人靈魂震撼,引起人們共鳴,有思想深度的歌曲作品,從而引起人們的印象深刻。樹立歌唱者在聽眾心目中的良好藝術形象和風格形象,用美好的音樂鼓舞人心,感動社會,感動世界。

歌唱家屬於歌手,又不同於一般的歌手,而是特指歌手中成就大、貢獻大、影響力深遠,資歷高的那部分人。他(她)們往往具有被國家或世界肯定的實力和人品,並受到群眾的尊敬和愛戴。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都由他們演唱的。

『柒』 孟貴彬的《送別》 歌詞

歌曲名:送別
歌手:孟貴彬
專輯:原版名歌.我的祖國

送別(電影<怒潮>插曲)
<百年經典>
孟貴彬
送君送到大路旁
君的恩情永不忘
農友鄉親心裡亮
隔山隔水永想望
送君送到大樹下
心裡幾多知心話
死裡逃生鬧革命
槍林彈雨把敵殺
但見五千川水流
革命的友誼才開頭
哪有利刀能劈水
哪有利劍能斬愁
送君送到江水邊
知心話兒說不完
風里浪里你行船
我持梭鏢望君還

http://music..com/song/429512

『捌』 送別這首歌是什麼電影主題曲

《送別》是2013年電影《廚子戲子痞子》主題曲

『玖』 送別原唱是誰

歌曲送別原唱是誰?哪年的歌?
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杯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這就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盛極一時的著名校園歌曲《送別》,系五四時期著名音樂教育家李叔同先生於1910年前後所作,是根據美國人j.p.奧特威所作的曲調填以新詞而成的新歌。

李叔同,就是1918年在杭州虎跑泉出家為僧的弘一法師。

這首《送別》歌,在解放前的知識界幾乎無人不知,在江南一代更是家喻戶曉,數十年中,成千上萬的大、中、專學生,就是唱著這首歌告別母校、老師,走向社會的。正因為如此,它先後為不少中外影片所引用,有的還作為影片的主題歌,比如《早春二月》,日本影片《啊,野麥嶺!》;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獲得國際金鷹大獎的《城南舊事》,就是用李叔同的這首《送別》作為主題歌的,它使《城南舊事》影片增添了無限的詩情畫意。

這么個簡單的短歌,為什麼具有這么大的魅力、幾乎不受時間的限制,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

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首先,作者在創作這首歌詞時,借鑒、學習、繼承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並且學而化之,更上一層樓。大家如果注意,就會發現,李叔同在這首歌的創作上,無論在遣詞造句上,還是在意境上,都受到了《西廂記》《長亭送別》的影響。我們不妨將《西廂記》有關段落引證如下:

[正宮][端正好]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滾綉球]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馬兒迍迍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卻告了相思迴避,破題兒又早別離。聽得道一聲去也,鬆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

[四邊靜]霎時間杯盤狼籍,車兒投東,馬兒向西,兩意徘徊,落日山橫翠。知他今宵宿在那裡?在夢也難尋覓。

四煞]這憂愁訴與誰?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岳低。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柳長堤。

[三煞]笑吟吟一處來,哭啼啼獨自歸。歸家若到羅幃里,昨宵個綉衾香暖留春住,今夜個翠被生寒有夢知。留戀你別無意,見據鞍上馬,閣不住淚眼愁眉。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我為甚麼懶上車兒內,來時甚急,去後何遲?

[收尾]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大家只要稍做對比,就可以發現兩者的許多共同之處。只不過李的歌詞,將《西廂記》情人相別的內容上升、擴展到了學子告別朋友、師長、母校的離請別緒,進而引申到對生命、自然、宇宙和時間的思考。

我們不是說要繼承傳統文化么?這就是一例典型的繼承!

第二點,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作者在創作上,屏棄了政治的說教,而是緊緊抓住人性做文章。政治有時間、階級的限制,不可能像人性那樣永恆。「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古人抓住這個「別」大做文章,還專門寫了個《別賦》,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這個「別」,是人類經常遇到的東西,它觸及了人類最為敏感的情愫,撥動了人性最為敏感的神經。通過這個「別」,人們往往會涉及到生命與時間、時間和空間、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許多重大問題的思考,宇宙的永恆和生命的短暫,時世的變幻和人類感情的傷痕,所喚起的人類的滄桑感,是刻骨銘心的。文藝作品如能准確反映人類在此時的人性的特徵和要求,都會成為不朽的作品。

這就是李叔同《送別》成功的主要原因。

由此我想到平時在網上看到的一些詩歌,它們的一個根本性的缺陷,就......>>
歌曲 《送別》 的原唱是誰?
這首李叔同作詞的〈送別〉的曲調是選用美國歌曲作者J·P·奧德威的《夢見家和母親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至於到底誰才是最早的原唱,早已無從考證。《城南舊事》里是合唱版的,上影樂團演奏。
送別這首經典的歌曲原唱是誰啊
《送別歌》,是一首由藝術家李叔同作詞的中文歌曲。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名曲。是城南舊事的主題曲。

原唱不詳。二十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送別》是作為在新式學堂中教授的學堂樂歌,廣為傳唱,受到大眾的深愛;1970和1980年代,《送別》作為插曲或主題曲分別出現在電影《早春二月》和《城南舊事》中,更使其膾炙人口,傳唱不息。唐朝樂隊在其第二張專輯《演義》中對《送別》作了改編演唱。

送別

作詞:李叔同

作曲:John Pond Ordway

演唱:朴樹

發行時間:2013-03-29

所屬專輯:《送別》

長亭外 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今千里 酒一杯 聲聲喋喋催

問君此去幾時還

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余歡 今宵別夢寒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問君此去幾時還

來時莫徘徊

問君此去幾時還

來時莫徘徊
送別的歌詞的原唱是誰
《送別》 陳綺貞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李叔同《送別》 《送別》作於李叔同在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任教之時,當時是作為音樂教學之用而創作的學堂樂歌。不料卻廣為傳唱,影響深遠。而電影《早春二月》、《城南舊事》採用它作為插曲或主題曲之後,更使這首歌在幾代人口中傳唱不衰。其實《送別》的曲子並不是李叔同的原創,它是美國通俗歌曲作者j.p奧德威所作,歌曲的名字叫做《夢見家和母親》。 多年以後,林海音在創作小說《城南舊事》時寫到了這首歌,不過小說中的歌詞與李叔同的原詞有很大的出入,應該說是遜色了許多。不妨抄錄如下: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離別多。 導演吳貽弓在拍攝影片《城南舊事》的時候,選用了《送別》的主旋律貫穿影片始終,不過,在選擇《送別》作為主題歌時,毅然將歌詞恢復成原來的樣子,顯然是很有見地的。 我想大家很多都跟我一樣,從《城南舊事》這部電影中聽到這首歌,並喜歡上這首歌,繼而了解這首歌,知道這首詞,知道了李叔同這個人,知道了弘一法師的傳奇一生。這首歌一直影響著我們,也一直喜愛這首歌直至現在!
歌曲送別原唱
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杯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這就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盛極一時的著名校園歌曲《送別》,系五四時期著名音樂教育家李叔同先生於1910年前後所作,是根據美國人j.p.奧特威所作的曲調填以新詞而成的新歌。

李叔同,就是1918年在杭州虎跑泉出家為僧的弘一法師。

這首《送別》歌,在解放前的知識界幾乎無人不知,在江南一代更是家喻戶曉,數十年中,成千上萬的大、中、專學生,就是唱著這首歌告別母校、老師,走向社會的。正因為如此,它先後為不少中外影片所引用,有的還作為影片的主題歌,比如《早春二月》,日本影片《啊,野麥嶺!》;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獲得國際金鷹大獎的《城南舊事》,就是用李叔同的這首《送別》作為主題歌的,它使《城南舊事》影片增添了無限的詩情畫意。

這么個簡單的短歌,為什麼具有這么大的魅力、幾乎不受時間的限制,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

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首先,作者在創作這首歌詞時,借鑒、學習、繼承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並且學而化之,更上一層樓。大家如果注意,就會發現,李叔同在這首歌的創作上,無論在遣詞造句上,還是在意境上,都受到了《西廂記》《長亭送別》的影響。我們不妨將《西廂記》有關段落引證如下:

[正宮][端正好]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滾綉球]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馬兒迍迍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卻告了相思迴避,破題兒又早別離。聽得道一聲去也,鬆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

[四邊靜]霎時間杯盤狼籍,車兒投東,馬兒向西,兩意徘徊,落日山橫翠。知他今宵宿在那裡?在夢也難尋覓。

四煞]這憂愁訴與誰?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岳低。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柳長堤。

[三煞]笑吟吟一處來,哭啼啼獨自歸。歸家若到羅幃里,昨宵個綉衾香暖留春住,今夜個翠被生寒有夢知。留戀你別無意,見據鞍上馬,閣不住淚眼愁眉。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我為甚麼懶上車兒內,來時甚急,去後何遲?

[收尾]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大家只要稍做對比,就可以發現兩者的許多共同之處。只不過李的歌詞,將《西廂記》情人相別的內容上升、擴展到了學子告別朋友、師長、母校的離請別緒,進而引申到對生命、自然、宇宙和時間的思考。

我們不是說要繼承傳統文化么?這就是一例典型的繼承!

第二點,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作者在創作上,屏棄了政治的說教,而是緊緊抓住人性做文章。政治有時間、階級的限制,不可能像人性那樣永恆。「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古人抓住這個「別」大做文章,還專門寫了個《別賦》,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這個「別」,是人類經常遇到的東西,它觸及了人類最為敏感的情愫,撥動了人性最為敏感的神經。通過這個「別」,人們往往會涉及到生命與時間、時間和空間、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許多重大問題的思考,宇宙的永恆和生命的短暫,時世的變幻和人類感情的傷痕,所喚起的人類的滄桑感,是刻骨銘心的。文藝作品如能准確反映人類在此時的人性的特徵和要求,都會成為不朽的作品。

這就是李叔同《送別》成功的主要原因。

由此我想到平時在網上看到的一些詩歌,它們的一個根本性的缺陷,就......>>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首歌叫什麼?原唱是誰?
原唱是英文歌,指路→夢見家和母親
軍歌《送別》的原唱是誰?
這是60年代的電影《怒潮》主題曲。由當時中國四大抒情男高音之一的孟貴彬演唱。 查看更多答案>>
長亭外 古道邊 ..的名字 原唱
「長亭外,古道邊」出自歌曲《送別》,原唱是李叔同。

創作背景

《送別》曲調取自約翰·P·奧德威John Pond Ordway(1824-1880)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夢見家和母親》是首「藝人歌曲」,這種歌曲。

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

該歌曲的歌詞有以下多個版本

1、李叔同版

送別(廣泛版本)

詞:李叔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2、林海音版

台灣女作家林海音在其自傳體小說《城南舊事》中兩次提到《送別》這首歌。她記錄的《送別》歌詞是: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3、陳哲甫版

可能是因為《送別》比較短小,所以在其流行後有人續填歌詞。而有的續詞隨原詞一起傳播,時間一長,被人誤當作李叔同《送別》的第二段。最著名者當屬陳哲甫續詞。

全詞為: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曉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曉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孤雲一片雁聲酸,日暮塞煙寒。

伯勞東,飛燕西,與君長別離。

把袂牽衣淚如雨,此情誰與語。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4、陳綺貞版

《送別》還有這樣一個版本: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韶光逝,留無計,今日卻分袂。

驪歌一曲送別離,相顧卻依依。

聚雖好,別離悲,世事堪玩味。

來日後會相予期,去去莫遲疑。

5、《城南舊事》版

電影《城南舊事》對《送別》的使用,並沒有被林海音版所限。它實際是把李叔同版和林海音版合二為一,但又有個別差異。兩段歌詞是: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6、朴樹版

電影《廚子戲子痞子》片尾曲

長亭外 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今千里 酒一杯 聲聲喋喋催

問君此去幾時還

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余歡 今宵別夢寒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問君此去幾時還

來時莫徘徊

問君此去幾時還

來時莫徘徊...>>
離別的列車原唱是誰
[00:03.6]離別的車站

[00:07.2]演唱:趙薇 by:陳皓

[00:57.1]當你緊緊握著我的手

[01:02.1]再三說著珍重珍重

[01:07.3]當你深深看著我的眼

[01:12.3]再三說著別送別送

[01:17.5]當你走上離別的車站

[01:22.5]我終於不停的呼喚呼喚

[01:27.6]眼看你的車子越走越遠

[01:32.6]我的心一片凌亂凌亂

[01:40.2]千言萬語還來不及說

[01:45.6]我的淚早已氾濫氾濫

[01:50.6]從此我迷上了那個車站

[01:55.8]多少次在那兒痴痴的看

[02:00.6]離別的一幕總會重演

[02:05.8]你幾乎把手兒揮斷揮斷

[02:11.1]何時列車能夠把你帶回

[02:16.1]我在這兒痴痴的盼

[02:21.3]你身在何方我不管不管

[02:26.8]請為我保重千萬千萬

[02:33.0](music)

[03:15.1]當你走上離別的車站

[03:20.3]我終於不停的呼喚呼喚

[03:25.1]眼看你的車子越走越遠

[03:30.2]我的心一片凌亂凌亂

[03:37.5]千言萬語還來不及說

[03:42.7]我的淚早已氾濫氾濫

[03:48.1]從此我迷上了那個車站

[03:53.3]多少次在那兒痴痴的看

[03:58.2]離別的一幕總會重演

[04:03.5]你幾乎把手兒揮斷揮斷

[04:08.6]何時列車能夠把你帶回

[04:13.5]我在這兒痴痴的盼

[04:18.9]你身在何方我不管不管

[04:23.6]請為我保重千萬千萬

[04:31.5]千言萬語還來不及說

[04:36.5]我的淚早已氾濫氾濫

[04:41.7]從此我迷上了那個車站

[04:46.8]多少次在那兒痴痴的看

[04:51.6]離別的一幕總會重演

[04:56.9]你幾乎把手兒揮斷揮斷

[05:02.1]何時列車能夠把你帶回

[05:07.2]我在這兒痴痴的盼

[05:12.3]你身在何方我不管不管

[05:17.9]請為我保重千萬千萬

[05:23.0]

『拾』 這段詞是誰唱的歌曲(送君送到大路旁)

歌名:送別

作詞:鄭洪

作曲:鞏志偉



送君送到大路旁

君的恩情永不忘

農友鄉親心裡亮

隔山隔水永相望

送君送到大樹下

心裡幾多知心話

出生入死鬧革命

槍林彈雨把敵殺

半間屋前川水流

革命的友誼才開頭

哪有利刀能劈水

哪有利劍能斬愁

送君送到江水邊

知心話兒說不完

風里浪里你行船

我持梭鏢望君還

我持梭鏢望君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