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鬼子來了》是在諷刺自己的民族姜文道出了其中玄機
影視口碑榜(微信ID:yingshikoubei): 一提起戰爭題材的電影,可能很多人都會立馬想到《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單》、《黑鷹墜落》等這些國外的優秀影片,彷彿一時間想不起來好的國產戰爭電影有哪些。
那麼,在這兒我就安利兩部評價比較高的國產戰爭題材電影,然後談一談它們對於戰爭的詮釋,還有揭示的一些道理。
該片講述了解放戰爭時期,連長穀子地率領九連47名戰士在汶河岸執行掩護大部隊撤退的任務,團長劉澤水下令,以集結號為令,聽見號響就撤退。慘烈的戰爭在炮彈的轟鳴中開始,九連的戰士死傷慘重,排長焦大鵬,犧牲前說自己聽見了集結號,穀子地自己沒有聽見,他決定死守陣地。
九連打退了敵人三次進攻,炸毀二輛坦克,殲敵無數,全連除連長穀子地,47人全部陣亡。這場戰爭改變了穀子地的人生。由於部隊改了編號,穀子地找不到組織,九連犧牲的烈士們也被認定為失蹤。穀子地開始了艱難的尋找,為九連的兄弟們討個說法,也為了探明當年集結號的真相。
《集結號》使中國戰爭電影進入了正面書寫普通士兵個體生命價值的時代——即使最後他們連名字都沒有留下來,即使他們的犧牲只能給他們的家屬帶來700斤小米,即使那些戰士明明是犧牲的卻被列為「失蹤」,可能到最後連個名分都得不到。在戰爭中,他們普通的像塵埃,他們堅硬的像城牆。
《集結號》有很多地方其實也在向美國的戰爭電影學習:美國的戰爭電影中,將軍、領導一向是居於幕後、不加以突出表現的。看看之前的國產戰爭片,通常是大肆渲染英雄主義、浪漫主義,一片歌唱英雄、贊美領導之聲,普通的士兵們則為了虛無的理想、主義和看不見的人民而死。
但是在《集結號》中,他們是為了看得見的兄弟而死,為了看得見的信任而死,他們沒有說一句空洞和美麗的廢話。它擯棄了傳統的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手法,還原了戰爭的殘酷無情、荒謬絕倫。它沒有歌頌,甚至也沒有批判,而是以冷靜的敘事角度講了一個極為殘忍和迷亂的戰爭故事。
有的觀眾看了以後這么來形容這部影片:一次事先未知、有去無回的戰役;一群生死與共、血肉相連的士兵;一位丟失了自己身份,但是永不放棄的執拗軍官;一段永遠沒有吹響的集結號,所演繹的不為人知的戰爭故事。
就在《集結號》打動中國網友的同時,也打動了一個日本網友。上面這張照片,是《集結號》日語版的封面,名字叫做《戰場的鎮魂歌》。為了獲取更多的點擊量,片名改為《國共戰爭》,從彈幕上可以看出,影片一開始日本觀眾是對這部影片嗤之以鼻。結果看到最後,發現這部電影真的還不錯!!甚至讓日本網友覺得中國電影超過了日本電影。
接下來介紹的是,姜文導演的一部戰爭題材電影——《鬼子來了》。這部影片可以說是國產戰爭題材電影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反映「戰爭與人」主題的國產電影中最有突破性的一部作品。
《鬼子來了》是一部以抗日戰爭為背景的影片,講述的是在抗日戰爭末期,河北某偏僻鄉村掛甲台的老實村民馬大三迎來棘手難題:某人將分別裝有日本鬼子花屋小三郎和漢奸翻譯董漢臣的麻袋扔給他,聲稱不日來取,卻遲遲不見其來。
厚道的馬大三一邊將兩人當親爹娘侍奉,一邊同村人商議計策,最後決定將兩人處死,但終因「天意」不了了之。巧舌如簧的董漢臣為自救,設法令掛甲台村民與花屋小三郎簽署合約,稱將花屋安全送到日方憲兵隊後,村民可得到幾大車糧食。馬大三與眾村民興高采烈趕到憲兵隊,將俘虜交由日方,然而日方並無「以其禮還其禮」的教養。
看了前半段你可能會一直笑,到了後半段就漸漸笑不出來了,看完了之後只會覺得深深的悲哀。在抗日戰爭中,我們是勝利的強者,也是被侵略的弱者。整部影片發人深省,我們生活在當下這個抗日神劇的年代,是不是更應該理性、真實地去看待那段歷史。
《鬼子來了》這部影片一反中國電影傳統的敘述和鋪墊方式,異常坦率直接,充滿力量與激情,體現了人性的復雜與多面性。整部影片反映了中國人忍讓但堅韌不拔的性格,觀眾可以看到在中國人心底里流動的善,同時也能感受到這種善不能被隨便欺侮。
電影將原著中描寫「軍民奮勇抵抗侵略」的主題擱置,注重提煉「農民愚昧」和「戰爭荒誕」的一面,筆鋒直指國人弱點,將更多憂患意識注入影像化的故事中。這一點讓我從中看到了些許魯迅先生的影子。
黑白電影的真實感和記錄感給予觀眾真實的回饋,手持攝像機的搖晃感給人一種歷史的滄桑和畫面的撕裂。這部電影里包含著姜文對那段歷史的解讀。影片中過多的展現中華民族的愚昧無知,對民族的諷刺,其實是在用一種黑色幽默的方式來揭示歷史的另外一面。如此不落俗套在眾多戰爭題材的影片中才會脫穎而出。
另外,附上兩段姜文導演的自述,了解一下他拍這部電影的初衷。
1、我為什麼要拍「鬼子戲」?
姜文說:這部電影不僅是再現日本軍隊當年的暴行,更是出於一種警世的責任。在這部影片里,日本軍屠殺的是真正的中國老百姓、中國平民。而事實上,當年日本軍也確實殺過很多中國老百姓。我的老家唐山就發生過這樣的慘案。
我想通過這部影片告訴日本觀眾:你們要真正面對這段歷史,別想再否認。我也想以此告誡中國觀眾:面對惡人,我們不能無端地報以善良。面對這些已經發生的事實,中國人和日本人都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才能避免這種事再發生。
2、我為什麼不在影片中讓中國觀眾痛痛快快地「打」鬼子?
姜文說:拍這部電影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改變一些抗戰題材的「老片」可能會給人,尤其是給日本觀眾造成的一些誤解。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那些片子都是很好的,確實起到了教育人民、打擊敵人的作用。但這些電影也有一些問題。
比如說,這些老電影被日本人拿到日本去放,並以此教育日本的年輕人說:你們看,中國的老百姓哪一個不是間諜,他們哪個不是不穿軍裝的軍人?既然他們「全民皆兵」,我們就可以對他們「全民殲滅」。於是,我們的這些老電影成了他們掩蓋當年屠殺中國平民的把柄。但事實上,那時候我們並沒有「全民皆兵」,那隻是我們的一個理想。而我們現在拍電影,就再不能給日本人這種口實了。
我覺得通過拍一部電影過嘴癮是容易的,而且往往能很急功近利地討點好,但是事情過去之後既不起作用又不能使觀眾真正進行思考。我拍《鬼子來了》就是試圖讓觀眾明白,如果想避免我們大家都知道的那段不愉快的歷史,除了過嘴癮還有什麼辦法。我不敢說《鬼子來了》給出了這個結論,事實上我一個導演和一部影片也做不到,最高的理想也就是有個方向吧!
『貳』 求幾部關於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的電影
土地革命時期: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百色起義、井岡山、這些是描寫大人物的
萬水千山、大渡河、金沙江畔、洪湖赤衛隊、這些是描寫小人物的。
抗日戰爭時期:地道戰、地雷戰、百團大戰、兩個小八路、(這些都是老電影,因為近期抗戰題材的電視劇太多了,電影就少了,有一些是電影頻道製作的在電影頻道播,沒上過電影院,如許世友、楊得志等等)
解放戰爭時期: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淮海戰役、大轉折(兩集)、大進軍(四集)、這些是描寫大人物的
濟南戰役、解放石家莊、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這些都是老電影)
『叄』 【合集】國產老電影戰爭題材,【免費高清】在線觀看百度網盤資源
國產老電影戰爭題材,免費高清資源在線觀看
劇名:高山下的花環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英雄兒女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西楚霸王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渡江偵察記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血戰台兒庄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一個和八個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三輪車夫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大決戰之淮海戰役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我這一輩子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鴉片戰爭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小花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平原游擊隊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狼牙山五壯士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我的1919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紅色娘子軍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上甘嶺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鐵道游擊隊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肆』 盤點九十年代國產戰爭老電影,【免費高清】在線觀看百度網盤資源
九十年代國產戰爭老電影,在線觀看免費資源
劇名:鐵血昆侖關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大決戰之淮海戰役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悲情布魯克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七七事變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重慶談判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紅色戀人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決戰之後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神龍車隊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蘭陵王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步入輝煌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南京大屠殺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伍』 關於解放戰爭老電影
南征北戰
『陸』 求二戰時期美國打日本的電影
美日在太平洋地區發生的幾次重大戰役,主要有偷襲珍珠港、珊瑚海之戰、杜立特空襲、中途島戰役、瓜達卡納爾戰役、硫磺島戰役、沖繩戰役等等,有關這方面的電影很多:
《虎、虎、虎》、《珍珠港》這兩部電影主要描寫珍珠港被襲和杜立特空襲
《父輩的旗幟》反映硫磺島戰役
《中途島戰役》
《珊瑚海殲滅戰》
《細細的紅線》反映瓜達卡納爾戰役
《血戰沖繩島》
有關這方面的電影很多,但大多數電影拍的比較早了,這里也就不說了,如果你對這段歷史有興趣,我建議你看看紀錄片吧,真實的鏡頭帶來的震撼不是電影能比的,希望能幫到你。
『柒』 推薦十部朝鮮戰爭電影
十部朝鮮戰爭電影:
1、《長津湖》
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終階段,志願軍在金城發動最後一場大型戰役。為了在指定時間內向金城前線投放更多戰力,志願軍戰士們在物資匱乏、武裝懸殊的情況下,不斷抵禦敵機狂轟濫炸,以血肉之軀一次次修補戰火中的木橋。
『捌』 《大決戰》三部曲看不了
看到標題,不作他想,必然說的是《大決戰》三部曲。這三部電影分別於1990年、1991年與1992年上映,每一部都有200多分鍾時長,場面宏大、細節豐富。鄧小平曾在看完三部電影後說:「片子拍得很好,我每年都要看一遍。」(
《電影〈大決戰〉誕生記》 作者袁成亮,刊登於《百年潮》2008年第10期
)
這三部電影絕不僅僅只是戰爭片,它們的野心更大。
電影的核心是中國共產黨為什麼會取得最後的勝利,這樣的勝利不是來源於簡簡單單幾場戰爭的勝利,而是來自全方面的勝利,是人心向背,是歷史選擇。
落腳點不在打下了錦州、徐州和天津,而在從各個方面擊破了國民黨的虛偽面貌,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場真真正正的人民群眾與「三座大山」之間的「大決戰」。
有人說,解放戰爭不過是一場中國人打中國人的內戰,是的,解放戰爭是中國人和中國人在打,但是如果真的了解了那批中國人是怎麼看待我們這批中國人時,那就不意外為什麼大家要反抗了。劃分陣營不該只是中國人和非中國人,而應該是人民群眾和「三座大山」。
電影最後給出了解答,它會原原本本告訴你,「三座大山」是什麼樣。
這幾年把這三部電影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每次都會發現一些新的細節。今年正逢三大戰役七十周年,決定整體聊一聊這三部曲。
聊具體內容之前,我們先來說一些題外話,看看這三部電影背後的力量。
三部曲由中央軍委直接牽頭,片尾的字幕上,直接寫有「本片攝制領導小組成員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北京軍區、沈陽軍區、南京軍區、濟南軍區、蘭州軍區、海軍、空軍、中央軍委辦公廳、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河北省、遼寧省、黑龍江省、吉林省、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山東省、河南省、陝西省、廣播電影電視部、鐵道部、文物局、電影局、總政文化部、八一電影製片廠等單位有關負責人組成」與「本片在史料工作方面得到了中共中央黨校、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中國革命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的大力協助」的字樣,這一長串名單直白地讓我們感受到,這三部電影的誕生是借了舉國之力,過去沒有過這么大的陣勢,以後也很難再現了。
而片頭顧問名單里的七個人,也大都是親身經歷過三大戰役的老同志。
張震將軍,解放戰爭時任華中野戰軍第九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華東野戰軍第二縱隊副司令員、一兵團參謀長,第三野戰軍參謀長,華東軍區兼第三野戰軍參謀長。曾參與指揮淮海戰役,並與粟裕同志聯名提出將南線國民黨軍主力抑留於徐州及其周圍逐步殲滅的重要建議,毛主席以中央軍委名義親復粟、張,採納了這個建議,對擴大淮海戰役規模,使之發展成為南線的戰略決戰起到了積極作用。
楊國宇將軍,解放戰爭時任中原軍區司令部軍政處處長、交通處處長。淮海戰役中參加動員組織百萬民工運輸隊及交通工具日夜奮戰,保證了戰役的勝利。
蘇靜將軍,解放戰爭時任山東軍區參謀處副處長兼情報處處長、東北民主聯軍司令部情報處處長、東北野戰軍司令部作戰處處長兼教育處處長等職,參加了開辟東北根據地的斗爭和遼沈、平津、渡江等戰役。在平津戰役中,作為我軍代表進入北平同傅作義的代表及傅本人進行談判,為和平解放北平做出了特殊貢獻。
葉子龍同志,曾擔任毛澤東同志秘書。
崔月犁同志,原名張廣印。1948年曾以中共代表的身份參與和平解放北平的工作。電視劇《北平無戰事》里張月印的原型。
陳荒煤,左翼作家,曾寫有報告文學《劉伯承將軍印象記》《陳賡將軍印象記》。
丁嶠,解放戰爭時任華東野戰軍文工團第一團副團長,直到上海解放。
言歸正傳,我們來聊電影。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最一開始的那個問題,這個系列的核心,中國共產黨的合法性。
第一部《遼沈戰役》開篇是毛澤東等五大書記在黃河上坐著船離開陝北與蔣介石夫婦在紫金山天文台。
有趣的是,他們都說了類似的話。毛澤東說:「至少我們應該祭掃一下黃陵,我們這些炎黃不孝的子孫哦。」蔣介石說:「這些古老珍貴的國寶文物,曾經遭受八國聯軍的搶掠。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歸還給中國一部分,其中就有你們看到的這幾件。可是,還有一大部分,散失在國外的博物館里。」
毛蔣二人的感慨意味著國共雙方都認為自己代表中華正統,都認為自己是炎黃子孫,那麼究竟誰才是真正的正統呢?歷史很快就給出了答案。《遼沈戰役》開篇是冰封萬里、冰裂凜冬,《平津戰役》結尾是長城萬里、春暖花開,中國迎來了新生。
「驚濤拍岸,大地在龜裂聲中諦聽著春的訊息……碩大的冰塊相互撞擊著、翻滾著、冰河炸裂、咆哮……」
氣勢磅礴,雷霆萬鈞。
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什麼?
三部電影時長十個多小時,要場面有場面,要戰略有戰略,要細節有細節,可謂是真真正正全景式地再現了七十年前發生在中華大地上的三場超大規模戰役。全片沒有後期特效,在那個年代也沒能力做後期特效,該爆破時就爆破,該打仗時就用大量軍隊來拍攝,全部正面拍攝,不從側面迂迴。
《遼沈戰役》攻克錦州的拍攝是在錦州城全景實地翻拍,飛機飛過去,鏡頭推過去。伴隨著宏大的背景音樂,觀眾們會站在歷史的角度悲憫而又不充滿感情地看著這座飽經滄桑的城市。
那些年月里,飛鳥早已習慣了槍聲炮聲,習慣了硝煙彌漫的天空,它們卻不曾見識過整個一座城市在顫栗著、搖撼著、傾斜著、旋轉著,它們不能想像古城錦州竟這樣痛快淋漓地在做一次火浴,以熊熊烈焰洗滌著自己。
而影片的視角也不僅僅只有這一種,《遼沈戰役》里林彪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台詞無過於「我不要你的傷亡數字,我只要塔山」,隨後就是一個小戰士光榮犧牲、一個老鄉拖著豬肉燉粉條過來慰問解放軍時卻發現整支隊伍都打光了。
無情,在無情中透露出大悲憫。
而在表現戰場時,電影表現得也從不吝嗇,大場面說來就來,《遼沈戰役》最後鋪天蓋地的士兵密密麻麻地在平原上奔跑著,航拍加上長達三分鍾的鏡頭,在戰爭片史上留下了無法迴避的一幕。
但這還不是最為人稱道的大場面。三部曲里最令人贊嘆的兩幕大場面分別來自《淮海戰役》里黃維軍團的行軍與《平津戰役》里解放軍解放天津。
我們分別來看。
從《淮海戰役》第67分鍾開始,又是一個長達三分鍾的長鏡頭,和上面那個長鏡頭不一樣的是,這次調用了萬餘人拍攝,據說直接拉來了某個集團軍,拍攝過程中必須井然有序,因此一丁點兒都不能錯,只能一口氣拍完。
這組長鏡頭從隊伍最前列的坦克拍起,盡管是長鏡頭,但視角一變再變,先是沿著行軍路線逆著從隊首到隊尾,等俯瞰到黃維登上小丘遠眺這支行軍隊伍時,便又切換到黃維視角,從黃維的角度再看一遍這支軍隊。可謂是給足了國民黨軍隊的面子。
那麼《平津戰役》里那一場呢?
那場戲的背景是解放軍打敗陳長捷的軍隊後攻破天津城,如何表現天津城呢?電影用了最笨也是最可怕的辦法——正面全方位拍攝。
這樣的拍攝方法不討巧,但是非常令人震撼,單說這組鏡頭就可以說是空前絕後了。
據回憶錄顯示,當時為了拍這場戲,動用了兩萬武警,封閉了半座天津城。
從《平津戰役》第145分鍾開始,我們來欣賞欣賞。
東北野戰軍經29個小時的奮戰終於拿下了天津城,鏡頭搖晃,從大馬路轉到金湯橋,此時河面上也結了冰,士兵們紛紛從冰面上奔跑過來,在金湯橋上揮舞著旗幟。
『玖』 抗戰經典老電影戰爭片大全有哪些
一、《一江春水向東流》(1947年)
電影內容:上海某紗廠女工素芬,賢淑善良,在夜校讀書時結識教師張忠良,結為夫婦。婚後一年,抗戰爆發,孩子呱呱墜地,取名抗生。忠良參加救護隊,奉命隨軍轉移。
『拾』 為父親求中國戰爭老電影,像南征北戰一類的題材電影,越多越好,謝謝好心人
集結號,紫日,南京大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