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電影孔子經典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電影孔子經典

發布時間: 2023-02-07 23:44:23

㈠ 電影《孔子》經典台詞

剛剛在電影院看過。。。感覺不錯。。。受益匪淺啊。。。這是《孔子》的經典台詞。。雖然不是自己背下了的。。。感謝下網路。。。 1.「如果你無法改變這個世界,你就要學會改變自己的內心。」 2.「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為政者,力戒急功近利、急於求成。」 4.「為官者,每日當外正衣冠、內正品德心靈。」 5.「大象無形,大音稀聲。」 6.「欲取之,必先予之。」 7.「吾未見好德有如好色者。」 8.「人們很容易理解夫子的艱辛痛苦,卻很少有人能理解先生這痛苦背後的內心至高境界。」 9.「欲行文事,武事備之。」 10.「無為而治。有所為,而有所不為。」
老子:「孔丘啊,當今之世王綱失序,禮樂紛亂,你還要推行禮樂仁義嗎?」
孔子:「丘慚愧,一無所成。」老子:「那就索性放棄吧,名爵者,公器也,不可久居。」
孔子:「可丘畢竟不能像葫蘆一樣掛在門楣上無用於世。」
老子:「無用,安知不是大用,弱則生,柔則存,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上善若水啊。」
孔子:「先生微言大義,吾道一以貫之,先生的道是大道無形,不限於世間萬物,而我的道則只在人間。」
老子:「那就不要在意天下的誤解吧,富人贈人以金,我沒有金子,就送你這幾句話吧。

㈡ 電影《孔子》主要內容

東周末年,屹立數百年的周室王朝已經朝不報夕,各個諸侯國均割據一放,為了達到稱霸的目的而相互征戰。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氣勢磅礴的時代,一個輝煌燦爛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中,有戰爭、有英雄、有思想、有著作……孔子為了理想奔走在列國之間,孤獨地和整個時代抗爭,希望以他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然而就像歷史上的其他聖賢,孔子的時代還未到來,他曾數度被亂軍圍困而絕糧,也曾被捲入陰謀的漩渦,甚至被世人誤解……知道麒麟現世,悲痛輟筆,一腔報國熱血空付東流。但是,禮崩樂壞終促成萬世師表,創造與支撐了泱泱大國兩千年的輝煌。

㈢ 電影《孔子》主要內容

《孔子》講述了東周末年,諸侯割據,相互征戰。孔子為了理想奔走在列國之間,孤獨地和整個時代抗爭,希望以他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


劇情簡介:

公元前六世紀,屹立數百年的周室王朝已朝不保夕,各諸侯國割據一方,為了達到稱霸的目的而相互征戰。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氣勢磅礴的時代,一個輝煌燦爛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中,有戰爭、有英雄,有思想、有著作。中國史稱為"春秋"時代。

孔子名丘,字仲尼。他出身於當時一個小諸侯國——魯國的沒落貴族家庭,為社會的混亂情形而憂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然而就像歷史上的其他聖賢早年的經歷一樣,彼時孔子的時代還未到來。

雖曾仕官於魯國,並以其勇敢和智慧帶給魯國以尊嚴和強大的希望,但最終政治理念破滅於現實之前。隨後孔子為了理想率領眾弟子奔走在列國之間長達十四年之久,傳播其思想,想與整個時代抗爭,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間,不容其主張。

他曾數度被亂軍圍困而身陷絕境,也曾被捲入政治陰謀的旋渦,甚至曾被世人誤解。於晚年返鄉祖國--魯國,他歸而不隱,不懈於教育弟子眾人及進行文獻整理工作。孔子在失意中逝世,一腔報國熱血空付東流。


(3)電影孔子經典擴展閱讀:

主要角色介紹

1、孔子

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創始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名丘,字仲尼。孔子是全片的核心。也是正反雙方爭斗交戰的焦點。

更有一位被傳為「聖人緋聞」的衛國艷後「南子」。影片時間跨度20餘年,涉及到春秋諸國的故事,於亂世的沖折與混亂中,唯見曠世一人——孔子。

2、季孫斯

春秋魯國大夫,「三桓」之一。謚號桓子。季孫氏一支為魯桓公子季友後裔。魯定公五年(前505),父季平子死後,繼任為卿。實權一度被家臣陽虎掌控。

3、南子

春秋時期衛靈公夫人。宋國貴族女。又稱釐夫人,姓子。原與宋國公子朝相好,受衛靈公寵幸。魯定公十四年(前496),告發太子蒯聵謀圖行刺,蒯聵出逃。

㈣ 電影 《孔子》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劇情簡介 · · · · · ·
公元前六世紀,孔子(周潤發 飾)受到魯定公(姚魯 飾)賞識,從中督宰晉升為大司寇,這讓他得以實行自己的以禮治國的執政理念.但是,三桓獨霸朝綱,也讓孔子感受到了重重阻力.他因阻止季桓子(陳建斌 飾)家奴免受陪葬,而與之結怨.他隨魯定公赴齊國會盟,與齊景公(馬精武 飾)和大夫黎鉏(王繪春 飾)鬥智斗勇,維護了魯國的利益,討回三城,因此出任代國相.他提出隳三都的政策,引發佞臣謀反,在平叛之後,季桓子假傳聖旨,罷黜了孔子.從此,孔子率顏回(任泉 飾)、子路等弟子開始游歷各國.在衛國,孔子得到衛靈公的尊重,獲俸粟6萬石.他見到了衛靈公的夫人南子(周迅 飾),並在交談中展現了正氣凜然的君子風范……
本片主題曲《幽蘭操》為歌後王菲息聲多年後復出之作.

㈤ 如何評價電影《孔子》

《孔子》的失敗,不是編劇導演的失敗:不管誰拍聖人,都只能拍成這樣,十全十美,就意味著毫無趣味。

所以,討論這部電影的創作沒有什麼意義:這部電影根本就不該拍。《孔子》的悲劇告訴我們:靠官方宣傳,是無法讓老百姓喜歡上一部電影的。

基本信息

《孔子》是一部2010年的傳記歷史片,由胡玫執導,周潤發、周迅、陳建斌領銜主演,任泉、陸毅、姚櫓等主演,於2010年1月22日全國上映。

電影講述了春秋末年,諸侯割據,相互征戰。孔子為了理想奔走在列國之間,孤獨地和整個時代抗爭,希望以他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

㈥ 孔子經典電影的觀後感

電影《孔子》中的情節主要從孔子五十多歲起展開。五十多歲的孔子受到魯定公賞識,從中督宰晉升為大司寇,這讓他得以踏上仕途。孔子經典電影的觀後感,我們來看看。

孔子經典電影的觀後感1

在魯定公的支持下,孔子在那一時期完成了自己許多的政治設想,設計幫助魯國收回了被齊國侵佔的三城,維護了魯國的尊嚴,提出墮三都的想法。然而就是因為如此導致三都對此大為不滿,在季桓子的設計下,孔子開始流亡,周遊於列國,直至晚年才回到魯國。

電影《孔子》改編了史書中記載的墮三都、周遊列國、子見南子、孔子回國以及韋編三絕等故事,除了闡述中國儒家「仁義禮樂」思想外,兩千多年前的陪葬祭祀、叩拜禮數、木簡文書、建築風格等都映射著中國深厚的傳統文化。片中孔子帶領弟子離開魯國踏上周遊列國的顛沛之路——他們走過四季輪回,在傳道授業的同時遭受百姓非議、經歷飢寒和戰亂、忍受弟子死亡的切膚之痛等場景,氣壯悲歌,令人敬畏。

電影中孔子在沒有季桓子*的幫助之下,巧用計謀奪回被齊國侵佔的三城這一情節很令我震驚。我們都知道孔子是世家大儒,是位聖人,這似乎就給了我們其實孔子只是個書生的感覺,卻不知其實孔子也是很善於用兵作戰的,他的射藝其實也是頗為高超的,這可以從孔子與季桓子比試那一情節中看出來。通過電影孔子,我們不難發現,孔子其實是一位文武雙全的大儒。

在整部影片中,孔子都像觀眾們展示了一個大愛大仁,擁有高尚政治理想的形象。他可以為一個陪葬的小奴隸而向君王求情不惜得罪在魯國權勢滔天的季桓子,可以在被魯國拋棄的情況下依舊讓弟子回去解救魯國於危難中,可以在被困飢寒交迫之時依舊彈琴、講授······這樣看,稱孔子為聖人當真不為過,他的言行舉止貌似已超脫於「人」這個概念了。

然而,我想說,孔子的確當真是個聖人,但也絕對是個普通人。這部電影將孔子拉下神壇,從一個凡人的角度去詮釋這個「聖人」。孔子亦是一個普通人,他也有缺點,也有七情六慾。不經意見了南子給後人留下口實,他是驚艷和動心於南子的美貌的,但他終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決然斬斷了即將升華為曖昧的一種情愫。簡單的人物出場,寥寥的情節鋪陳,卻巧妙地反映出了孔子在本性和信仰之間的取捨,耐人尋味。

有家小而不能享其樂,惜弟子而不能全其身,愛國家而不能報其君,戀故土而不能立其足,懷理想而不能償其志。孔子周遊列國十四載,受盡風霜之苦離別之痛,嘗遍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依然堅守禮儀仁和,堅持在求索,這樣的孔子留下的是立足萬世的思想,是奠定中華文化兩千年文化的核心,是使後人受益匪淺的精神之髓。

周潤發飾演的孔子是這部電影的主線和靈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終堅決淡定,禮儀之說娓娓道來。顏回、子路、冉求,性格各異,但愛師如命,遵循禮儀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衛國,冉求回魯國效命。最牽動人心的是顏回,顏回是孔子最鍾愛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卻機智靈活、意志堅定。在電影中,顏回死後,孔子一直緊緊地抱住他的屍體,始終一語不發,呆坐在那裡,茫然如求,若有所思。孔子愛顏回甚至比愛他的兒子還要多一些,因為兒子只能傳承血脈,顏回卻可以傳他的大道。

當影片最後皓首霜須的孔子再回到闊別多年的故國之時,跌落塵埃痛哭失聲,既符合一個受盡顛沛之苦的遊子應有的情懷,也凸顯了這個於平凡之中孕育偉大的生命個體的不同凡響之處,同樣地這一手也深深撥動了我內心中那根最脆弱的弦。

孔子說:後人理解我,後人誤解我,都因為《春秋》。不難預料,《孔子》也一樣,會在不同人心裡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內心埋下不同的種子。電影抓住了孔子的神,抓住了那個時代的症結點,讓我有悲傷又有感動。君子固窮、君子死義、君子傳道以及君子不慍,這便是一部《論語》,這便是一個孔子。

孔子經典電影的觀後感2

根據學校的推薦和要求,今天,我在爸爸的陪同下,再次觀看了《孔子》這部電影。

電影《孔子》在前部分都是講孔子投身政治與教育,使用「仁義禮治」來治理魯國,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成就,感覺一切都是那麼的順利。然而,在後部分卻峰迴路轉,即從孔子推翻三桓失敗和齊國大兵壓境之後,孔子便開始里顛沛流離的苦難生活,最後到老的時候回到魯國投身教育。孔子一輩子也沒有將「仁義禮治」推行成功。

電影幾乎沒有涉及到孔子在學術上的成就和「仁義禮治」的思想,只是從一個很普通的`視角來描述孔子的一生。片子的前半部分和孔子的面孔一樣,看起來一切都是那麼的平和。然而,前半部分也為孔子的命運埋下了伏筆,即該部分實際上是危機四伏。同樣的,平和的孔子,背後是其經受了一般人沒有經歷的痛苦以及在痛苦中體驗的境界和對信念的執著。

這部電影有幾個情節讓我記憶尤深。

第一個情節是孔子推翻三桓失敗後,孔子和魯王的對話以及孔子和老子的對話。孔子以一腔充滿「仁義」的熱血誓以推翻三桓以維護「君臣之綱」。魯王便說了,「仁義只是一個說辭,如果失敗了,誰還在乎你仁義與否」,「我們應該『無為方 1

能無不為』」。於是,孔子便回憶起和老子的對話,老子提了一句話,如果做不到便索性放棄吧,這非常符合老子「無為」的思想。老子的「無為」,即無違,不要違反規律,也就是如果你真的做不到的話,說明條件還不成熟,無需勉強硬來。孔子眼見馬上得以成功推行「仁義」,卻在這一時刻失敗了,要放棄以前所做的所有的努力,這真是一般人難以接受的。於是,孔子便離開魯國,顛沛流離到周朝列國,每到一個地方便開始「仁義」的教育。

第二個情節是孔子和衛國君夫人南子的對話。南子對孔子說了一句話,「世人也許容易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體會夫子在痛苦中體會的意境」。南子在電影出現的第一幕是,她拿著一卷書,趴在草上讀書,從這一幕可以看出南子是一個有知識知禮節的人,當然也是一個美麗性感的女人。同樣的,從她與衛君和太子等人的對話中,你也會發現,南子是一個聰慧、做事強硬果斷的女強人。她對孔子充滿一種「惺惺相惜」的敬仰與欽佩,他和夫子兩個人在對話的那一刻都能夠深深體會到對方的痛苦和境界。南子的出現,讓我能夠進一步理解孔子的內心和執著。

第三個情節是顏回之死。這個情節是讓我最無法忘記的情節。我對顏回的體會是,他在片子是一個非常帥氣、有才和忠誠的人。在這一個情節,一方面是顏回為了挽救孔子流離各國譜寫的書籍而一次又一次的深潛到冰冷的水裡,撈起一卷又一卷的竹簡;另一方面是夫子慟哭的說道「回,你給我回來」,夫子只想顏回安全的爬出水面,而不是要他去撈那些花費了無數心血編寫的書籍。顏回對夫子和夫子對顏回間的這種感情,真是讓人無法言表。

第四個情節是孔子回到魯國。他和弟子們經歷了諸國戰火,顛沛流離的回來後,在城牆底下哭著喊,我回來了。

看完這部電影,孔子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世人也許能夠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體會夫子在痛苦中體會的境界」。孔子內心的痛苦和對信念的執著讓我無法忘記。這是一部非常有內涵的國產片。該片弘揚傳統文化中國古聖先賢幾千年經驗、智慧的結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能把這樣的題材拍成如此優秀的電影,在當前文化缺失、物慾橫流的大環境下,有不少人誤認道德是限制人們行為的條條框框。其實,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正常、幸福的生活。

孔子經典電影的觀後感3

電影《孔子》主要講述了公元前六世紀,屹立數百年的周王朝已日漸衰落,各諸侯國割據一方,為了達到稱霸的目的而相互征戰。此時社會混亂,民不聊生。一代大思想家孔子出身於魯國的沒落貴族家庭,為社會的混亂而深感憂慮,希望以他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

但是,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想要就單單用一個簡單的「禮」字來改變當時的社會狀況結束那紛亂的社會是不可能的!所以,孔子在魯國碰壁後,被迫離開親人離開故鄉,開始他長達十四年之久的顛沛流離的生活!他率領著眾弟子奔走在列國之間,傳播其思想,想與整個時代抗爭,在期間,他們曾數度被亂軍圍困而身陷絕境,也曾被捲入政治陰謀的旋渦,甚至曾被世人誤解。但是不管怎麼樣,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間,想要被世人接受這些思想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最終孔子於晚年返回魯國,仍然不懈於教育弟子眾人及進行文獻整理工作。最終,孔子在失意中逝世,一腔報國熱血空付東流。但是,禮崩樂壞終促成萬世師表。孔子逝世之後,其言行及思想終為後世所認同推崇,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根源,尊謚「大成至聖先師」。 從這部電影我們了解到孔子淵博的學識的同時,更讓我們了解到孔子真實的為人,他的家庭,他的教學,他的胸懷??盡管電影中有可能有捏造的地方,但是這還是讓我們了解到一個我們所沒有了解過的孔子,這樣呈現出來的這樣的一個孔子更令人佩服!

在電影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孔子為救回從季式葬禮上本要陪葬的一個小男孩,也為了反對那種沒有人性令人憤慨的陪葬制度,而在殿堂上那激揚憤慨的演說,在那朝堂之上,孔子舌戰群儒,圓形的會場,整個場景就像現在的英國會議,讓人忍俊不禁!而對待像公山狃那種小人,孔子的方法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一句「給個話啊」完全把孔子的從容與智慧展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也充分地把孔子幽默的一面展現了出來!

另外,提到孔子當然不能不提他那些弟子們。在孔子所有的弟子中,顏回、子路、冉求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這三個雖性格各異,但是他們都非常尊敬他們的老師,遵循禮儀仁和的精神如命,可以說真的是完完全全把孔子的思想收入心底呀!最後,子路選擇了幫助衛國,冉求則是回到了魯國效命!然而,最牽動人心的則是顏回,而顏回也是孔子最鍾愛的弟子,他外表雖然文文弱弱的但卻也機智靈活、意志堅定。但是,最終卻也是英年早逝呀!而他死的那一幕,也真的令人震撼不已呀,為了挽救掉入水中孔夫子的竹簡,而放棄自己生命!當看到孔子抱著顏回屍體大哭的那一幕,我的眼淚也情不自禁地掉了下來!當時我在想,孔子是有多大的魅力多大的才華才能贏得弟子如此的尊重呀!這也充分說明了孔子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他的禮儀他的儒雅他的胸懷他的大志都是讓人非常佩服的,我想著也是孔子能被世世代代人銘記學習,他的思想能夠流傳百世影響世代人的原因吧!

當初,在那紛亂的社會里,孔子的志向沒能夠得到實現!但是,如今孔子和他的思想影響著無數人,我想孔子當初的志向也算是實現了吧!我從電影《孔子》中也深切感受到,作為年輕的新一代,我們更應該學下孔子鑽研學問的嚴謹態度,以及「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還有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待人之道,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素質,成為一個正直、有學問、光明磊落之人!

㈦ 電影《孔子》里的台詞很經典 很多都含有《論語》中的句子

凡人很能理解父子的痛苦、但未必能理解到夫子在痛苦中領悟到的境界、這是周迅演的南子對孔子說的

㈧ 電影孔子的內容簡介

公元前六世紀,孔子(周潤發 飾)受到魯定公(姚魯 飾)賞識,從中督宰晉升為大司寇,這讓他得以實行自己的以禮治國的執政理念。但是,三桓獨霸朝綱,也讓孔子感受到了重重阻力。他因阻止季桓子(陳建斌 飾)家奴免受陪葬,而與之結怨。他隨魯定公赴齊國會盟,與齊景公(馬精武 飾)和大夫黎鉏(王繪春 飾)鬥智斗勇,維護了魯國的利益,討回三城,因此出任代國相。他提出隳三都的政策,引發佞臣謀反,在平叛之後,季桓子假傳聖旨,罷黜了孔子。從此,孔子率顏回(任泉 飾)、子路等弟子開始游歷各國。在衛國,孔子得到衛靈公的尊重,獲俸粟6萬石。他見到了衛靈公的夫人南子(周迅 飾),並在交談中展現了正氣凜然的君子風范。
電影中的孔子雖然一直尋覓「知音」,但結局卻知音寥寥。《孔子》的故事不是一部聖人傳記,說到底是一部關於自我認同的故事。「孔子眾門徒與孔子的關系」和「子見南子」是《孔子》的兩大部分,無論是眾門生還是南子,都是在彼時為數不多的孔子「知音」。而慘烈的不止是知音者寥寥,而是知音們的結局死的死,傷的傷,無一不以悵然落幕。所以本片著墨於「子見南子」與「顏回救書簡」,孔子明知南子賞識他,亦無法留在衛國;明知顏回落水性命堪輿,亦無法營救——通篇其實是在製造一種關於人物的「無力感」:既無法改變時局,亦無法改變身邊人的命運。
這也是電影的另一個主題,就是孔子「無為」的由來。電影中年輕的孔子有一身鴻圖抱負,不認同老子的「無為而治」,而希望能夠憑借一己之力改變時局。但迎接他的卻是其後的風餐露宿,顛沛流離,幾近喪家之犬,理想主義要被挖空殆盡。在電影結尾,孔子的背影一襲白衣,與老子相若無幾,他最終領會到「不參政事」以及「無為而治」,「改變不了世界,只能改變自己的內心。」電影看似描摹了一個理想主義失敗者的落魄與無奈,實際上是敘述了另外的一番「豁然開朗」:以「傳道授業解惑」來終其一生,用「無為」來「有為」,結尾孔子死後鮑德熹的鏡頭探到窗外,一片淡定從容的畫卷,正與此心態相得益彰。
電影講到尾巴的時候已經立意鮮明,《孔子》從入世到出世,最後希望逃避政治與爭端。「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戲中的孔子領悟到生命中彌足珍貴東西相當多:師生之情,知音之情,家園之情……而那些黨同伐異的斗爭並無意義。這也是這部電影為什麼顯得相當「中庸」的原因,因為他要表達的本身就是「無為」的價值觀。因為缺失激烈的矛盾與可看性強的戲劇性斗爭,所以電影節奏顯得相當緩慢。不過原本希望「逃避政治」的《孔子》,卻因循墜入戲外的「輿論口角」之中,這豈非另外一種黑色幽默?

㈨ 孔子電影里的名言名句

1、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結交正直的朋友,誠信的朋友,知識廣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結交諂媚逢迎的人,結交表面奉承而背後誹謗人的人,結交善於花言巧語的人,是有害的。」

2.、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一個人內在的質朴勝過外在的文采就會顯得粗野,外在的文采勝過內在的質朴就未免浮誇虛偽。只有文采和質朴配合恰當,然後才能成為君子。

3、巧言令色,鮮矣仁。

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人,很少有仁愛之心的。

4、德不孤,必有鄰。

有道德的人不會孤立,必然有同他相親近的人。

5、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聽到傳聞不加考證隨意傳播,就是拋棄了道德。

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團結群眾但不相互勾結,小人拉幫結派而不團結群眾。

7、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人沒有對將來的考慮,就必定會有近在眼前的憂愁。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消逝的時光就像這流水一樣啊!日日夜夜不停流去。

9、聽其言而觀其行。

評判一個人的時候,要看他說的話,觀察他的言行舉止,才可全面了解。

10、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用不義的手段得到富貴,就像浮雲一樣不確定。

㈩ 孔子電影中的名言名句

孔子電影中的名言名句

1、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論語·子路》2、不遷怒,不貳過。--孔子《論語·雍也》3、君子周急不繼富。--孔子《論語·雍也》4、乘肥馬,衣輕裘。--孔子《論語·雍也》5、禮之用,和為貴。--孔子《論語·學而》6、食不語,寢不言。--孔子《論語·鄉黨》7、知其不可而為之。--孔子《論語·憲問》8、當仁,不讓於師。--孔子《論語·衛靈公》9、既來之,則安之。--孔子《論語·季氏》10、不學禮,無以立。--孔子《論語·季氏》11、德不孤,必有鄰。--孔子《論語》12、君子以當仁不讓。--孔子《論語》13、未知生,焉知死?--孔子《論語·先進》14、小不忍,則亂大謀。--孔子《論語·衛靈公》15、為君難,為臣不易。--孔子《論語·子路》16、不知言,無以知人。--孔子《論語·堯日》17、惟上知與下愚不移。--孔子《論語·陽貨》18、巧言令色,鮮矣仁。--孔子《論語·學而》19、道不同,不相為謀。--孔子《論語·衛靈公》20、朝聞道,夕死可矣。--孔子《論語·里仁》21、見利思義,見危授命。--孔子《論語·憲問》22、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孔子www.gs5000.cn《論語·衛靈公》23、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孔子《論語·述而》24、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論語·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