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老電影戰士被燒傷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老電影戰士被燒傷

發布時間: 2023-02-03 09:49:26

⑴ 一個八九十年代的電影,講一個戰士在回家做公交時,汽車起火,戰士被燒傷的

我也在找這部電影,我記得是6公主播的,那位解放軍戰士最後被抬出來的時候全身燒傷,但就是不記得名字

⑵ 一輛長途客車在路上沒油,後來加油時引起火災,一個軍人出手相救車上乘客,最終自己被燒傷的老電影,請

加油的時候還是用油壺加的,男主直接把後面的擋風玻璃撞壞救的人,如果是的話,我也在找!

⑶ 找一部俄羅斯戰爭電影,電影最後是一個裝甲車坦克連隊,然後一個存活下來的士兵坐在裝甲車上,電影最後介

很像白色虎式,俄羅斯電影,是一個士兵被燒傷活了下來,說有個坦克白色的幽靈一樣,瞬間打壞15輛坦克,最後憑借隊友一起幹掉了這厲害的坦克

⑷ 爾冬升在哪部電影里演一個已經隱退的摩托車手,最後與人賽車時翻車被火燒傷了

烈火戰車烈火戰車1 國語 1995
豆瓣評分:6.7
視頻綜合指數:9
時長:109分鍾
導演:爾冬升
國家/地區: 中國香港
別名:暴走戰士
主演: 劉德華 梁詠琪 吳大維 秦沛 錢嘉樂
簡介: 阿祖(劉德華 飾)母親逝世後,父親(秦沛 飾)管教方法不當,父子倆的關系疏離。阿祖離開家獨自生活,生活狀況並不如意,幸好有女友阿儀(梁詠琪 飾)在旁鼓勵照顧。阿祖一向喜愛賽電單車,但他性格要強,一次與父親車隊中的大偉(吳大偉 飾)比賽,結果阿祖在比賽中受傷了,昏迷了十天。女友悉心照顧並勸他以後不要再賽車了,於是阿祖康復後便決定放棄賽車,好好經營修車店。可是好友嘉樂(錢嘉樂 飾)在一次與大偉的比賽中身亡,事件令阿祖的初衷改變了,阿儀卻失望離去……收起<<

⑸ 有一部電影的男主角被火燒傷%90多沒死後來全身套了一套鎧甲.電影很能打,好像是在監獄裡面開汽車打

你說的是《死亡飛車》。影片(《死亡飛車》第1部)翻拍自1975年的那部由史泰龍主演的《死亡飛車》。故事的背景設定在2012年的美國,那時美國經濟大蕭條,失業率不斷攀升,監獄也以獲取暴利為目標。各式各樣的罪犯聚集在監獄里,都翹首以待「死亡飛車」比賽的進行,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同時也是最殘忍的汽車比賽。你可以用各種噴火器、槍支、手榴彈武裝自己的車子,同時也必須躲過其他罪犯對你有組織的槍擊,直至沖過終點線。主人公傑森參加這種比賽已經有八年了,還剩六個星期他就可以出獄與家人團聚了。然而這時他被監獄的主管要求必須再進行一場比賽。為了贏得自由,傑森不得不答應下來,參與到這場死亡車賽之中。。這個你網路就知道了。還不錯,後面還有續集。

⑹ 有一部電影的男主角被火燒傷%90多沒死後來全身套了一套鎧甲.裡面的BOSS

火神騎士?
主演: 丹尼爾·奧圖 / 塞吉·洛佩茲 / 艾曼紐·德芙
類型: 劇情
語言: 法語
上映日期: 2003-08-06
片長: 109 分鍾

⑺ 金剛川里眼睛被灼傷的是誰

根據對《金剛川》電影的了解,眼睛被灼傷的應該是第一個視角里,班長身邊那個講四川話的小胡同志,是一位戰士。
知識拓展:《金剛川》是為了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勝利而推出的一部電影,是一部為表達對中國軍人的感激之情的力作。該電影主要是以那位小胡同志的回憶為主,講述了在抗美援朝時期的戰爭。主要以金剛川的河上為故事發展背景,以志願軍無畏敵軍的炮火,用自己的身軀架起一條運送物資的橋梁為故事主要內容,塑造了此次戰爭中戰士們無畏的精神以及殊死拼搏的忠心赤膽。

⑻ 客車在路上沒油,後來加油時引起火災,一個軍人出手相救車上乘客,最終自己被燒傷的老電影,請教這部電影名字

電影名就叫:梁強
真人真事改編。

⑼ 1986年,《上甘嶺》在貴州熱映,一老漢問:這電影里怎麼沒有我

1986年的一天,貴州省務川縣的一個小山村裡,風靡全國的《上甘嶺》正在熱映。《上甘嶺》講述的是抗美援朝時期,中國人民志願軍堅守在上甘嶺,與美軍浴血奮戰的真實事件,誕生了許多催人淚下的故事。村裡的鄉親們觀看電影時,看到志願軍殺敵的場面,忍不住齊聲叫好,看到志願軍犧牲後,又在嚴寒中集體落淚。

電影落幕時,鄉親們久久不願離去,無不為志願軍視死如歸的精神所感動,紛紛落淚不止。在人群中,一位拄著拐杖的老漢顯得十分顯眼,他的眼睛裡飽含淚水,忍不住長吁短嘆,從牙縫中擠出幾個字:「 真實的上甘嶺戰役比電影里演的還慘烈,可是,電影里怎麼沒有我呢?

老漢此話一出,頓時迎來一片驚呼聲,其中一位和老漢相熟的村民用說笑的語氣說道:「我說鄒老頭,你是不是糊塗了,這裡面可都是志願軍的英雄,你怎麼可能出現在電影里?」

老漢沒有過多辯解,而是小聲嘀咕了一句:「 想當初,我還參加過電影的拍攝呢 。」說完便拄著拐杖離開了。

1993年,老漢在平靜中離開了人世,老漢的三個兒女在處理完喪事後,按慣例收拾父親的遺物。他們來到父親平日住的一間屋子,發現角落裡放著一隻布滿灰塵的皮箱。這個皮箱他們小時候見過,父親一直把它當寶貝,從不讓別人觸碰。如今父親不在了,兒女們才有機會一睹皮箱的真容。

很快,這只皮箱被打開,裡面存放的東西卻讓兒女們驚得說不出話來。 只見裡面放著的,不是金銀財寶,而是一枚枚軍功章和一張張獎狀,其中更是有一枚二等功臣勛章和一張志願軍政治部授予的「冷槍英雄」獎狀!

老漢的大兒子忍不住泣不成聲,喃喃地說道:「 我只知道咱爸槍打得好,哪裡知道他竟是一位志願軍功臣!

很快,老漢是志願軍功臣的消息傳揚開來,各級機關負責人紛紛前來追悼,村裡的鄉親們才知道,這位七年前宣稱自己應該出現在《上甘嶺》電影中的老人,竟然真的有著一段傳奇過往。

時間一轉眼來到2021年,電視劇《跨過鴨綠江》在全國熱播,在恢弘的戰爭場景中,一位名叫鄒習祥的志願軍戰士逐漸被人們所熟知。鄒習祥被這樣介紹道: 他在上甘嶺戰役中,曾用206發子彈斃敵203人,精準度比「狙神」張桃芳還高。美軍高級將領無奈地表示,他們的飛機大炮齊上陣,但拿鄒習祥沒有一點辦法。

鄒習祥,正是1993年去世的那位老人的名字,他波瀾壯闊的一生,在他去世28年後終於被緩緩揭開......

鄒習祥能在上甘嶺戰役中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得益於他的成長經歷。1922年,鄒習祥出生於貴州遵義務川縣的一戶仡佬族百姓人家。仡佬族生活於大山之中,靠山吃山,孕育出這個民族吃苦耐勞、粗獷剽悍的優良品質。

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阻擊手,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即 天賦異稟、後天勤學苦練、再加上那麼一點點運氣 。幸運的是,鄒習祥這三點都具備。

由於土地貧瘠,仡佬族的族人多以打獵為生,鄒習祥的祖輩都是玩槍高手,因此鄒習祥自帶狙擊手的基因。與此同時,鄒習祥和「狙神」張桃芳一樣,都是天生的遠視眼。

7歲那年,鄒習祥就端起火葯槍,跟隨父親進山狩獵。他無數次看著父親舉槍、瞄準、射擊,然後將獵物獵殺在地。耳濡目染間,他早已將這些動作銘記於心。

鄒習祥的成長速度極快,他從打固定目標學起,然後開始找野兔、野雞練手,到20歲成年時,只要有活物出現在鄒習祥的視線中,哪怕只有一點風吹草動,他都能敏銳判斷出活物的具體位置,然後進入伏擊地點,一槍斃命。萬事俱備,鄒習祥等待的,就是上陣殺敵的機會了。

1949年,國民黨胡宗南部敗退西南,到處抓壯丁,鄒習祥不幸被抓,參加了國民黨的隊伍。不過很快,解放軍就解放了貴州,鄒習祥所在的部隊起義投誠。得知解放軍是一支仁義之師後,鄒習祥毅然告別了家人,成為解放軍17軍51師的一名戰士。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鑒於朝鮮的嚴峻形勢,毛主席和中央軍委作出決策,抗美援朝,保家衛國。1950年10月19日,志願軍首批6個軍共25萬人跨過鴨綠江,入朝作戰。在前四次戰役中,志願軍將士英勇作戰,將「聯合國軍」趕回到三八線以南,取得了輝煌戰果。

為了擴大戰果,1951年3月,中央軍委調遣15軍入朝。15軍軍長秦基偉早已摩拳擦掌,准備在朝鮮戰場打一場大勝仗。從3月24日起,15軍將士依次入朝,隨即參加第五次戰役。而此時的鄒習祥,正是 15軍45師135團1營1連機槍排 的一名戰士。

不同於前四次戰役,第五次戰役志願軍打得十分艱苦,在三八線附近與「聯合國軍」反復拉鋸。15軍趕到漣川一帶時,隨即與美軍王牌第三師和土耳其旅展開了遭遇戰。

戰斗剛剛打響,美軍就展開了瘋狂的進攻。面對這一不利形勢,鄒習祥主動請纓,帶著一支小分隊穿插到敵人背後,端起機槍向敵人掃射,放倒了大片敵人。此戰過後,鄒習祥榮立三等功,並被提拔為機槍排排長。

真正讓鄒習祥大放光彩的,是1952年10月爆發的上甘嶺戰役,上甘嶺是美軍的「傷心嶺」,卻是鄒習祥的英雄之地。

第五次戰役結束後,志願軍和「聯合國軍」在三八線附近開展拉鋸,而拉鋸的主要地點正是五聖山。五聖山作為志願軍的防禦核心區域,一旦失守,美軍的機械化部隊就會長驅直入,暢通無阻。因此,彭德懷司令員命令秦基偉,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守住五聖山。

自1952年4月起,鄒習祥和135團的戰友們進入五聖山南側的上甘嶺,與美軍最前沿的碉堡對壘相向。為了彌補武器裝備的劣勢,志願軍開展「冷槍運動」,將狙擊手分散作戰,在移動中殲滅敵人。

正是在「冷槍運動」中,鄒習祥立下大功。

由於美軍所處的陣地地形稍高,再加上有巨大的武器裝備優勢,美軍顯得十分囂張。他們毫不避諱地走出營地,在外面唱歌跳舞,逗留嬉戲,甚至朝著志願軍的方向撒尿,出言不遜。

鄒習祥從瞭望孔看到這一景象,頓時恨得牙癢癢,發誓要給美軍一個教訓。第二天,鄒習祥觀察到一個撐著拐杖的美軍軍官來到陣地前沿,對著志願軍陣地指手畫腳。鄒習祥心想,對方一定是個大官,於是從戰壕中探出頭來,精確瞄準, 隨著一聲槍響,美軍軍官應聲倒地,一命嗚呼,美軍陣地亂作一團。

消息傳來,志願軍守衛的北山高地一片歡呼,團領導興奮地找到鄒習祥,鼓勵他說:「 打得好,就這么打下去! 」鄒習祥備受鼓舞,更加堅定了用冷槍殺敵的決心。

在此後半年時間里,志願軍用冷槍的方式斃敵3558人,其中,鄒習祥更是用206發子彈,擊殺203名敵人,擊殺率高得出奇。 為了追殺這個「狙擊兵中的神話」,美軍甚至出動了數架飛機,集結整個炮兵陣地的火力,集中攻擊他一個人。但鄒習祥依託坑道,幾次在炮火中脫險。

與此同時,鄒習祥也在戰役中負傷,他的耳朵被打下來一塊,左臂被美軍刺刀刺殺,腹部、腿部到處都是被燒傷、爆破的痕跡。但鄒習祥重傷不下火線,始終堅守在陣地上。

戰役結束後,鄒習祥被志願軍司令部授予二級戰斗英雄和冷槍英雄榮譽稱號,威名響徹全軍。

上甘嶺戰役結束後,志願軍司令部派專人登上上甘嶺,對鄒習祥和他所在的部隊進行采訪報道,拍攝紀錄片,其中部分影像資料被收入《上甘嶺》中,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1954年,鄒習祥跟隨15軍回國。兩年後,在大裁軍的浪潮中,鄒習祥主動提出退伍還鄉。部隊首長不忍心看這位志願軍功臣受苦,想要把他留在大城市工作生活。但鄒習祥婉言拒絕了首長的好意,說道:「 我的很多戰友都犧牲在戰場上,我能活著回來就是最大的幸運了,不能再給國家添麻煩。相比於大城市,村裡的鄉親們更需要我。

鄒習祥言出必行,回鄉前,他特意去了一趟東北,將東北的優良稻種帶回了務川縣。從1956年開始,他不斷培育和努力推廣,讓村民們第一次吃上了大米,告別了刀耕火種的原生態生活。

英雄的晚年是沉默的,他將在上甘嶺奮戰的經歷深埋心底,從不向外人提起,那些代表著他榮譽的軍功章和獎狀,都被他放在一個皮箱里,連家人都不讓隨意觸碰。直到1986年,村裡組織大家看《上甘嶺》,鄒習祥那段記憶被喚起,才道出了心中的疑問:「電影里怎麼沒有我?」不過並沒有引起鄉親們的注意。

1993年3月,71歲的鄒習祥與世長辭,直到去世都沒有公布自己志願軍功臣的身份。如果不是兒女們收拾遺物,恐怕老人的這段傳奇經歷就此淹沒在 歷史 長河中。鄉親們得知內情後也感嘆不已:「 原來我們身邊隱居著一位大英雄,他怎麼一直都不介紹呢?藏得太深了!

鄒習祥的兒子也感慨道:「父親從未和我們提起他參軍的經歷,有時候突然說一句『打槍?我打得很准喲』,沒想到竟然說的是真的。」

如今,鄒習祥的名字已被廣為人知,這樣一位革命先烈,他會永遠存在於共和國的功勞簿上,世代傳頌。至於他為何不願透露身份,或許,他從未把功績放在心上,他希望看到的,是中華大地繁花盛開,英雄灑下的熱血才不會白流。

⑽ 中國有一位當兵的在長途客車上被汽油燒傷的英雄叫什麼名字的電影

我記得這是個真實事件,不是電影情節吧。我看電視的時候看到的,是個訪談節目,那個人燒的挺嚴重的,你網路一下應該就有了,叫什麼名字我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