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老電影彩橋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老電影彩橋

發布時間: 2022-02-25 09:34:12

1. 行彩橋作文的一個好結尾

揭陽榕城「行彩橋」的風俗流傳年代甚久。按乾隆《揭陽縣志·俗志》所載,乾隆時即有這種風俗。這個習俗來自一個傳說:從前有人夢見一位仙姑告訴他,某日洪水要暴發。洪水到來之前,地上有一條五彩繽紛的橋連接天空,只要往橋上走,便可逃過災難,人們照仙姑的話去做,果然免遭厄運。從此以後,在這一天,人們便以「行彩橋」的形式渡厄,祈求平安。古揭陽縣榕城是水城,榕江南北河夾城東流,城中河道交錯,有「浮水蓮花」的美譽。自古以來,榕城的石獅橋一直被當地人視為中心橋,這是因為古時榕城稱玉窖村,南北窖河稱玉窖河,石獅橋在玉窖河的中段,這種地緣的中心觀念一代傳一代,一直流傳至今。現在,盡管城內搭的彩橋很多,「石獅橋」仍是人人必行的一條彩橋,從「行頭橋」開始,這里便人山人海,即使被擠得汗流浹背,走過橋去也便心情舒暢,其樂無窮。 每年正月初十日,榕城老城區的各座橋梁都被打扮起來,掛上各式各樣的彩燈,並在彩橋周圍懸掛著成百上千幅綉有「合境平安」、「竹苞松茂」、「富貴吉祥」、「國泰民安」、「物阜民安」等字樣的標旗彩幅,表達了人們對今天幸福生活的喝彩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橋的兩側扶手欄桿和橋頭柱子上,扎滿榕樹枝和竹枝。 「行彩橋」分3回合進行。正月十一日晚開始的「行彩橋」,稱為「行橋頭」。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人們三五成群,扶老攜幼,興致勃勃向彩橋涌來。「行頭橋」時,人們都要採下橋頭的榕枝竹葉,並各作四句:「摘榕葉,日日有錢揸(拿)」,拿回家裡插在門楣上,以祈帶來好運。在「行頭橋」中,不同年齡不同的祈禱語。如帶著小孩的人說:「行橋頭(或摸獅頭),

2. 在線跪求彩橋(1982)導演金音李育才免費百度雲資源鏈接,求分享

《彩橋》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EDnRYnTpFV3JQSBGAxb65A

提取碼:yupi

導演:金音/李育才

編劇:周民震

主演:寶珉/遲志強/高興

類型: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語言:漢語普通話

又名:Caiqiao

城建局青年幹部溫可誠與糖果廠團幹部黃燕相愛。黃燕被調到婚姻介紹所工作後,認識了熊文、李貴、魯小寶燈男青年,發現他們由於工作的所謂「低賤」,受到一些姑娘的不公正的冷遇,黃燕決定幫助他們當好紅娘。小溫想把黃燕調回糖果廠,黃燕不同意,兩人產生了誤會。黃燕創辦了游園會,把三個姐妹介紹給三個小夥子。溫可誠也逐漸覺醒,自願下放到「低賤」的清潔大隊工作,並主動去婚姻介紹所找黃燕表達自己的愛戀之情,終於取得黃燕的諒解,與黃燕重歸於好。

3. 求一部老電視劇主題曲,片子叫《京九情》。

曾祖標 詞作者:杜曉言

伴隨天籟的心靈歌唱

伴隨天籟的心靈歌唱

——評杜曉言的歌詞創作

曾祖 標

這是一位鐵路工人出身的詞作家,這是一位歷經磨難、自學成才的不倦歌手。當筆者捧讀杜曉言的四部歌詞集時,心靈被震撼了。於是,耳邊響起一曲鐵路工人的贊歌:「願你的胸膛裝進一個太陽/願你的肩膀扛起一座山樑/有種你就去開路/有志你就走四方/人生道路九十九/一路走來一路唱/不管這世界是冷還是涼/男子漢的心裡總是滾燙燙。」我們眼前的杜曉言,不正是鐵道戰線上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心裡總是滾燙燙的男子漢嗎?!

輕松的腳步,往往顯得膚淺而浮乏;沉重的腳步,才能留下深刻而殷實的腳印。杜曉言出生在山東鄆城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因兄弟姐妹多,加之父母早逝,僅讀了七年書就被迫輟學打工。後來參軍當了鐵道兵,1984年部隊整編,隨鐵道兵集體轉工,繼續干鐵道工作。二十多年來轉戰全國各地,先後做過築路工、鋪軌工、架橋工、火車司機、文秘工作等等。在實踐中,他深深懂得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性。於是,無論鐵路修到哪裡,也無論環境多麼惡劣,條件多麼艱苦,始終堅持自學,堅持寫作,充滿對生活的摯愛和真善美的探求。杜曉言的努力,受到老詩人臧克家的熱情鼓勵。也許歌聲最能抒發心中的感情,杜曉言最終挽起繆斯,把立足點轉到歌詞創作上。他將風聲、雨聲、汽笛聲融入作品;他將汗水、淚水、心血注入文字;勤奮是筆,毅力為墨,在對藝術執著追求的底色中盡情揮灑。除刊用上千件新聞稿外,發表歌詞作品600多首,承載起作者的追求與嚮往。其中《唱祖國》、《很甜美》等在中央和省電視台演播。繼歌詞集《心海盪舟》、《心中的祝福》、《情感家園》出版之後,第四部歌詞集《青梅竹馬》又將付梓。這是伴隨天籟的聲音,發自心底的歌唱,知識改變命運,成功的鮮花永遠屬於強者。2005年「六一」兒童節,應兗州人民廣播電台之邀,為青少年介紹了自學成才的事跡。杜曉言激情如涌,含著熱淚的介紹,打動了許許多多聽眾的心。特別是一些青少年在充滿敬意的同時,為自己條件優越而沒有努力學習而愧疚。對於創作,杜曉言說:干鐵道是我的職業,寫歌詞是我的愛好;前者是生活的需要,後者是心靈的渴求。於是,他既唱鐵路工人的豐采,也唱自己的人生追求,既唱大江東去的豪情,也唱小橋流水的眷戀。

謳歌鐵路工人的無私奉獻,唱出產業大軍的豪邁氣概

高爾基說:「熱愛生活的人愛唱歌。」鐵路連接夢想,勞動創造世界,作為鐵路工人出身的詞家杜曉言,他把歌唱鐵路工人的責任高高舉過頭頂。在他的作品中,我聽到了長期想聽而聽不到的聲音,這就是工人階級的聲音,這就是產業大軍的誓言。《築路豪情》正是給了我們這種久違的感動:

塞北的雪封不住心中的火苗/江南的雨沖刷不掉幸福的微笑/在雜草叢生的戈壁鋪路/在亂石陡峭的山崖架橋/多少回荊棘劃破雙腳/多少回蚊蟲死叮亂咬/困難嚇不破築路工的膽/重任壓不彎築路工的腰/那一頂頂風雨洗白的帳蓬/多像築路工默默奉獻的寫照。

這首歌詞坦誠直率,讀起來是激情的詩,唱起來是戰斗的歌。它反映了鐵路工人的追求、勤勞、純朴、吃苦、勇敢、執著、堅強與智慧的品格。在歌舞昇平、燈紅酒綠的今天,讀讀這充滿陽剛大氣且充溢熱汗味的文字,不僅使人感嘆,同時也使人驚省。其實,寫詩作詞的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把這種文學載體當成利劍、當作武器,用來為親愛的階級說話,為我們的同志服務。作者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同工人兄弟的情懷聯系在一起,這種創作就凸顯出了嶄新的意義。再讀《築路工的風貌》:

別說咱流的汗多掙的錢少/其實咱生命的價值描進延伸的軌道/別說咱出的力大衰老得太早/其實咱不老的青春融進架設的彩橋/舍小家冷落了友情親情 愛情和鄉情/顧大家走遍了萬水千山 荒原和海島/逢山開路為了實現強國富民的宏偉目標/這就是你這就是我築路人生的精神風貌。

別說咱付出的太多得到的太少/其實咱創造的財富涌進城鄉建設的春潮/別說咱平凡的崗位沒有榮耀/其實咱閃光的足跡銘刻拼搏奉獻的自豪/走小路情系著千村萬寨 水鄉和邊疆/修大道嘗遍了風吹雨打 日曬和雪飄/遇水架橋為了實現國強民富的遠大目標/這就是你這就是我築路人生的真實寫照。

勞動最辛苦,勞動最光榮。這首歌詞不僅描述了鐵路工人的艱辛、苦澀、傷痛,還描繪了工人階級的奮斗、奉獻、自豪,充分映照出鐵路工人絢麗多姿的戰斗生活與寬廣豐富的內心世界。由此既讓人聽到高吭嘹亮的勞動號子,又聽到了雄健豪邁的進行曲。我們的築路大軍,正是在艱苦創業與南北轉戰中奉獻青春,將一己悲歡與共和國鐵道事業緊緊連接在一起,從而獲得了人生的第一重價值。正因為有了千千萬萬產業大軍的擁簇,時代的列車才滾滾向前,從閉塞駛向坦途,從貧窮駛向富庶,從今天駛向明天。由此我想到,為什麼當今有那麼多少男少女不去崇拜勞動模範,不去崇拜英雄人物,不去崇拜科學家,而忘情地崇拜歌星、影星和笑星?我們要問:這些少男少女的精神境界到底在什麼地方迷了路?!

贊美黨和人民的培養,唱出赤子成長進步的風采

杜曉言過早地失去雙親,也失去了上學的機會,這是不幸的;然而他沒有因此而成為社會的棄兒,同樣茁壯成長,這又是他的幸運。杜曉言深情地說:「我是靠吃救濟糧長大的,是靠穿救濟衣長大的,是汲取黨的陽光雨露和當地政府無微不至的關懷長大的,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使我這個過早失去父愛和母愛的農家孩子,從小就對生活產生了無限的渴望和眷戀,對祖國產生了無比的熱愛和敬仰。」對此,作者在深深地感恩的同時,並拿起筆為之歌唱。他在《你真好》中唱道:「你真好你真好/天一樣高的恩情我忘不了/你真好你真好/海一樣深的教導我記得牢/寒冷的時候你送給我禦寒的棉襖/飢荒的時候你送給我生活的溫飽/煩惱的時候你送給我開心的歡笑/停滯的時候你鼓勵我不停地朝前跑/黨啊有你我才能創造美好/黨啊有你我才能擁抱自豪。」

當你讀過他的《我是一棵樹》時,那詩一般美的語言,你無論如何也難以置信,作品出自僅讀過七年書的作者之手:

在你愛的土壤里生根是一種滿足/在你愛的陽光里發芽是一種幸福/在你愛的春風里開花是一種鼓舞/在你愛的金秋里結果是一種成熟。

祖國啊我是你呵護的一棵小樹/無論經歷多少風雨也不年華虛度/祖國啊我是你愛撫的一棵綠樹/綠化荒漠點綴蓬勃是我的抱負。

作品形象生動,充滿詩情畫意,尤其那發自肺腑的詠嘆,傳達出作者和廣大鐵路工人盡善盡美的思想境界。

創作實踐使杜曉言認識到:「歌詞創作並非兒戲,它不像生產磚坯子那樣,製作一種模型就可以生產起來無止境。歌詞創作是一項復雜而艱辛的腦力勞動,沒有對生活深刻而獨特的感受和文學功底,是難以寫出佳作的。」是的,文學是一個「甜蜜的勞役」。作者的創作經歷了開始時的「深受誘惑」,接下來的「趕鴨子上架」,繼而的是「逼上樑山」,到今天的「欲罷不能」等幾個階段。二十多年來,風雨歲月不但沒有消解他對歌詞的那份摯愛,相反的是,隨著歲月的推移,年齡的增長和生活閱歷的豐富,使自己對創作有了一個比較深刻地理解。他在《我選擇了一條路》中寫道:「為了從昨天走到今天/為了從小路走上大路/為了命運有個好歸宿/我選擇了一條艱辛而漫長的路/用紙當船用筆做櫓/在那知識的海洋里飛渡/風雨無阻挫折無數/我在歲月的長河不停地追逐。」讀著這首歌詞,我自然想起弗羅斯特的詩《未選擇的路》:「黃色的樹林里分出兩條路/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但我選擇了另一條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雖然在這兩條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雖然那天清晨落葉滿地/兩條路都未經腳印污染/啊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恐怕我難以再回返/也許多年後在某個地方/我將輕聲嘆息往事回顧/一片樹林里分出兩條路/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兩首作品共同表達了一個無怨無悔的追求。其實,不論人生的路怎樣風雨坎坷,只要你努力為社會發光發熱,每個人都有做太陽的機會。

抒發思鄉與母愛情懷,唱徹人間的永恆真情

詩人徐剛指出:「有一種感情是可以伴隨一個人,直到走完人生旅程的,那就是鄉土如母親情結。」故鄉是人生的起點,母親是真善美的化身,所以古往今來留下了無數的名篇佳作。遠的不講,就說魯迅的《故鄉》、沈從文的《邊城》、冰心的《我的家在哪裡》、余秋雨的《鄉關何處》,令多少人愛不釋手地傳誦。從杜曉言的創作中可以看出,「故鄉與母親」也是他常常光顧的主題。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是溫馨的港灣,家庭是成長的搖籃。然而,或許出於求學的原因,或許出於工作的需要,或許出於生計的所迫,許多人又不得不離開老家而遠走他鄉。日出月落,冬去春來,一路奔波。於是,思念故鄉,牽掛親人,渴望團圓,成為苦澀而甘甜的渴盼。如《回家過年》:

年關還沒有來到/隔不斷的思念便踏上故鄉的小道/年關還沒有來到/說不盡的祝福已湧上含笑的嘴角/擔心將啟程的日子耽誤了/便早早地訂好回鄉的車票/害怕把准備的心意丟失了/就牢牢地打點好回鄉的提包/年關還沒有來到/心兒已把家鄉的親人擁抱。

新年已經來到/分別的苦惱被濃濃的鄉音融化掉/新年已經來到/工作的勞累被甜甜的鄉情全趕跑/擔心將親朋的期望辜負了/便鄭重地將團聚的酒杯舉得高高/害怕把爸媽的叮嚀忘記了/就虔誠地把老繭的大手握得更牢/新年已經來到/人生的腳步又踏上遠行的大道。

每逢佳節倍思親,作品既有回家的期盼,又有團聚的幸福,繪聲繪色描畫出遊子此時此刻的心境,叫人回味不已。余秋雨指出:「諸般人生況味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就是異鄉體驗與故鄉意識的深刻交揉,漂泊慾念與回歸意識的相輔相成。這一況味,跨國界而越古今,作為一個永遠充滿魅力的人生悸論而讓人品咂一盡」(《鄉關何處》)。其實,遊子們就是在離鄉又返鄉,返鄉又離鄉的往復中,寵辱不驚,貧富不棄,拾回了故鄉的背影和親情的渴望,使心靈得到慰藉。

遊子思鄉,首先牽掛的是母親,因為「一切遠行者的出發點總是與媽媽告別,走得再遠也一直心存一個媽媽」(余秋雨)。請讀《媽媽,我真想為你哭》:

給我生命給我幸福/不論長多大也不忘將我呵護/為我奔波為我忙碌/無論走多遠也不忘把我囑咐。

雙腳累得走不動了還把兒愛撫/眼睛累得看不見了還給兒指路/耳朵累得聽不到了還將兒招呼/脊樑累得挺不直了還把兒照顧。

一輩子沒有穿過一件像樣的衣服/日子過好了還是那樣樸素/把愛傾注給兒女還嫌給予的不足/媽媽啊我真想為你哭!

兒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續。為了兒女的成長,母親吃盡千般苦,受盡萬般難也在所不惜。自然,母親也成了人生的第一位導師,言與行都讓兒女崇敬一生。這種崇敬又往往發酵成一種牽掛與鄉愁。荷爾德林在《返鄉——致親人》一詩中說:「這是家鄉一道好客的門戶/它誘人深入到那充滿希望的遠方。」於是,魂牽夢繞的母愛與鄉愁便燦爛成一朵朵絢麗的山花。由此,我不能不聯想現實中,一些成年人只顧經營自己的「安樂窩」而冷落年邁父母的狀況。莫非他們的良知也在商品大潮中被淹沒了。試想,一個人如果連生他養他的父母都不愛,他還能愛家鄉、愛鄉親、愛祖國、愛人民嗎?!

感嘆妻子的任勞任怨,唱徹愛情的美滿幸福

筆者在評論實踐中,接觸最多的莫過於愛情歌詞,最動人心弦的也莫過於愛情歌詞。啊!男人是山,走進你的天地很美;女人是水,流到我的心頭是淚。於是,我動情地寫下了《一朵永不凋謝的玫瑰》、《愛情的滄桑與守望》、《足跡與墨跡同行,情愛和博愛相擁》、《捧給人間都是愛》、《雨打風吹卻燦爛》等長篇評論。同時在其他評論文章中,也往往把愛情作為一個專題進行論述。盡管如此,還是無法滿足詞家和讀者們的需要,更難以圓滿回答愛情生活中涉及的種種問題。是的,愛情領地有著太多的凄風楚雨,有著太多的悲歡離合。對此,我思考了很久,最近在創作筆記中寫下這樣一段心得:「古今中外愛情題材的作品之所以潮水般涌現,除每個人都要經歷愛情的甜酸苦辣之外,最根本的原因是愛情失敗了可以再來,死亡後還能再生,任何高手都無法窮盡情歌的無限魅力。」這個總結與表述,不知能否解讀愛情作品的這一現象?同樣,杜曉言在創作中也寫下了大量的愛情歌詞,從詞集名稱《青梅竹馬》就明白作者所寫的內容了。

杜曉言的愛情歌詞,有一個很明確的目標,就是以自己的妻子為抒情對象。無疑,夫妻是人生的伴侶,必須真誠相待。郭小川說:「戰士自有戰士的愛情,不斷創新,新美如畫。」培根則指出:「一切高尚的家庭,總有一種美的樂趣的吸引。」對於自己的妻子,杜曉言說:「我倆有著苦難的童年經歷,所以在愛情上風雨同心,一路上翻過貧窮的大山,越過煩惱的河流,我們攜手走進並不富裕卻也充滿歡樂、祥和、幸福的伊甸園。我的許多愛情歌詞都是她美麗、善良、勤勞的化身。」難怪有人說:鐵路工人最疼老婆。我想有道理,鐵路工人鋪路架橋遠走他鄉,與妻子團聚時間少,分離時間多,家庭生活重擔都要妻子一人扛著。請問,哪個鐵路工人不疼老婆,不感謝老婆呢?!請讀《築路工的妻子「OK」》:

在我生活的小小舞台/有一個角色扮演得非常可愛/沒有誰為她慶功喝彩/心靈的土地依然是花的世界/這些年來工作在外/家庭的劇目全由她綵排/老人的微笑里輝映著她的光彩/孩子的考卷里滲透著她的關懷/當通車的汽笛響起來/那便是築路工對妻子深情的表白/分別的歲月充滿了期待/一輩子還不清妻子的情債/築路工的妻子「OK」/時代的列車知道她付出的愛。

丈夫深深地愛著妻子,不僅僅因為妻子任勞任怨地支撐著溫馨的家,還因為妻子的心日日夜夜伴隨丈夫奔忙在鐵路建設工地上。再讀《獻給築路工的愛》:

夢里與你見過千遍萬遍/總也放不下對你的思念/無論你腳下的路坎坷還是平擔,我的心始終伴隨你涉水跋山/如果築路正在排障搶險/願我的祈禱助你攻克難關/啊你把青春獻給祖國的鐵路線/我把愛情獻給你/築路的好漢。

書信給你寫過萬語千言/總也訴不盡對你的愛戀/不管你的人生偉大還是平凡/我的愛始終是你征途的風帆/如果架橋遇到風雪阻攔/願我的祝福為你撐起一片藍天/啊你把生命融進祖國的鐵路線/我把頌歌唱給你/築路的模範。

可見,鐵路工人的妻子的思想境界多麼高尚。同時不難看出,杜曉言所謳歌的愛情,是建立在誠實、平等、勞動、奉獻基礎之上,充分體現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根基很牢固。而時下一些人以討好市場為己任,把愛情寫成「愛情秀」,對不健康的心理給予有償地撫摸,完全放棄了藝術提升人的境界的社會責任,令讀者和聽眾很無奈。其實,現實中完全純粹的愛情是不存在的,愛情總是和實際生活承接在一起,並與道德情操的升華或墮落一並展現出來。作者謳歌同妻子的真摯的愛,是因為這種愛情像心靈大漠中的太陽,成為事業奮斗的動力和生命的甘泉,真正體現了人生的幸福與存在的價值。

杜曉言是一個真情的歌者,他的歌詞作品感情充沛,容易觸動讀者的情思與共鳴,其創作值得大書一筆。我想,今後努力的地方應該在「巧思」上下功夫。我在《歌詞審美探微》一書中曾指出:「詩詞主情,亦重智;智,就是指巧妙而完整的構思。」俗話說:無巧不成書。既然歌詞屬於藝術,藝術就得講究巧妙的構思、這種巧,就是事物的結局往往出人意料之外,但從事物運動的規律看又在情理之中;這種巧,就是讓你獲得某種早有感觸久有感受卻又說不出的明白,作者一旦說出,就像獲得清風吹散雲霧之後的豁然開朗。對此,我專門列舉了石祥、劉微的《一壺水》(1972年《解放軍歌曲》第二期)。三十多年過去了,這首歌詞一直保留在我的筆記本上,就是作品巧妙的構思令人如獲珍寶。對此,希望曉言進一步鑽研創作技巧,苦練詞內功夫,永不停歇心中的歌唱,從而寫出藝術趣味更濃,藝術檔次更高的歌詞作品。

4. 遲志強拍過什麼電影

1973年《艷陽天》 實習電影
1974年《創業》飾技術員小魏;
1976年《鎖龍湖》飾農村青年萬人喜 ;
1977年《暗礁》中飾偵察員陳敏 ;
1977年《希望》飾工人石玉門 ;
1979年《濟南戰役》飾解放軍戰士小竇 ;
1979年《小字輩》飾中扮演售票員小黃;
1980年《最後八個人》飾東北抗聯戰士吳老疙瘩;
1981年《顧此失彼》飾商業局幹部郭雲鵬;
1981年《潛影》飾公安人員羅捷;
1982年《赤橙黃綠青藍紫》飾廠長兒子祝小康 ;
1982年《彩橋》飾幹部溫可誠 ;
1983年《夕照街》飾待業青年石頭;
1983年《月到中秋》飾復員軍人凌強 ;
1983年《金不換》飾主要角色;
1987年《天鼓》飾申先鋒;
1991年《紫痕》飾少爺;
1991年《大圍捕》中飾保衛處副處長
1993年《謀刺關東王》飾男主角之一;
1994年《金客商客鏢客》飾大少門老闆;
1994年《四大天王》飾四天王劉青雲;
1995年《風流女傑》飾主要角色;
2006年《人蛇》飾主要角色; ⊙電視作品⊙編輯本段1980年 《響鈴公主》飾劉剛;
1987年 《二等巡官與馬車夫》飾二等巡官;
1996年 《誰不愛家》飾男主角;
1997年 《一代豪兒》飾男主角之一;
1999年 《第二次初戀》飾徐華生;
2003年 《魯班大師》飾皇帝;
2004年 《尊嚴》飾邱岩;
2005年 《都市外鄉人》飾下崗工人;
2005年 《種啥得啥》友情客串;

5. 橋的謎語

當陽一吼水倒流 (打一名橋)斷橋
七彩積木大組裝 (打一橋名)虹橋
長坂坡上壓千軍 (打一橋名)飛蓋橋
乘船渡江有風險 (打一橋名)安濟橋
乘機而入奪瀘定 (打一橋名)楓橋
天塹變通途 (打一橋名)安平橋
太平過渡到蘆溝 (打一橋名)安濟橋
秋色連波卧長虹 (打一橋名)金水橋
霞映盧溝(打一橋名)紅橋
動殺機要借吳國丈 (打一橋名)楓橋
生女當如林鳳嬌 (打一橋名)楓橋
豈能等閑視之·粉底格 (打一橋名)安平橋
淺嬌半吐綴疏林 (打一橋名)棧橋
宋女喬裝,怦然心動 (打一橋名)安平橋

6. 彩橋的電影內容介紹

仲夏之夜,城建局青年幹部溫可誠與糖果廠團幹部黃燕,戀戀不舍地話別。當黃燕悄悄地走進宿舍時,燈突然亮了,從三頂蚊賬中跳出柳青、林紅、葉鳳三位姑娘。在她們的逼問下,黃燕坦白了同小溫的認識過程,以及小溫的工作,這使三位姑娘非常羨慕。團市委把黃燕調到婚姻介紹所工作後,她結識了熊文、李貴、魯小寶等一批男青年,由於他們現任工作的所謂「低賤」,而遭到社會的歧視,受到一些姑娘不公正的冷遇。強烈的責任心和正義感,促使黃燕熱愛本職工作,當好紅娘。小溫的母親陳明竭力反對黃燕到婚姻介紹所工作,她認為這工作與過去的媒婆差不多,並告誡兒子:一個沒結婚的姑娘,老給小夥子找對象,日子長了能靠得住吧?於是,小溫想把黃燕調回糖果廠,可是黃燕不同意。小溫對此產生了誤會和妒忌,兩人有了隔閡,關系逐漸僵了。黃燕強抑內心痛苦,頂著社會上不健康的輿論,積極工作,創辦了青年游園會。她動員三姐妹去游園,為熊文、李貴、魯小寶提供結識她們的機會。初次相識獲得了成功,為他人幸福奔波的黃燕,感到無比喜悅。可當三姐妹得知三個小夥子的工作低賤,相繼與他們中斷關系時,黃燕並未氣餒,而是設法使他們重新和好。溫可誠雖然與黃燕斷絕了來往,但他常來婚姻介紹所探聽黃燕的近況。事實啟發和教育著他,他的思想出產生了波動。特別是在老先進的婚禮上,黃燕和嚴書記的講話,深深地打動了他。

7. 行彩橋的簡介

作為一種古老的漢族民俗文化,每年的正月十一,揭陽市區彩橋如虹,行人如潮;花燈似海,夜空若晝。一年一度的「行彩橋」活動在錦飾花燈中拉開帷幕,成千上萬的市民在暖意融融的初春中感受盛世佳節所帶來的喜慶氣氛。位於榕城打銅街的石獅橋是每年最熱鬧的地方,數以萬計的人們將此橋圍個水泄不通,大家一邊行橋一邊摸著橋頭的石獅,默念佳句,祈望能夠過個豐收、吉祥、安康的牛年。盡管人潮如涌,但是男女老少仍樂此不疲,到處盪漾著歡聲笑語。彩橋周圍懸掛著成百上千幅綉有「合境平安」、「竹苞松茂」、「富貴吉祥」、「國泰民安」、「物阜民安」等字樣的標旗彩幅,表達了人們對今天幸福生活的喝彩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
除揭陽之外,普寧的洪陽,元宵節也有「行彩橋」之習俗。在洪陽人中,還廣泛流傳著:「十五夜行橋頭」的習俗。這里的「橋頭」說的是洪陽城裡的「太平橋」。此橋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橋的兩側欄桿兩端都有兩頭石獅子。每到元宵夜,洪陽人男女老幼便攜手共同走過「太平橋」。還傳說,走過橋時不能再回過頭來看,回頭看就不吉利了。同時,走過「太平橋」時,每個人必定要摸一摸橋兩端的石獅子。
潮汕地區的「行彩橋」習俗主要在兩個地方流行,一是揭陽榕城,一是普寧洪陽(稱為「行頭橋」)。
2006年,被列為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

8. 行彩橋的普寧風俗

普寧古鎮洪陽流傳的元宵夜「行頭橋」的習俗與揭陽榕城大同小異。「頭橋」——即太平橋,位於洪陽老縣衙前的保城帝君廟前面的城內和上,大約建於四百多年前。拱形小巧的石橋兩端各有五級石階,橋面由七板約六米多長的石板組成,橋寬約三米,兩側欄桿兩端均有兩頭石獅。小小石橋,雖不雄偉壯觀,可是小巧精緻,歷史悠久,因此十五夜「行頭橋」,已成當地人們的慣例,而且是元宵佳節必不可少的一個活動項目。
洪陽的「行頭橋」不像榕城的「行彩橋」有三個回合,它只是在元宵夜進行。在元宵這一天晚上,人們三五成群,男女老少先後走過彩橋。意在圖個好兆頭:行過太平橋,一年裡便平平安安。後生仔祈望日後娶賢妻;姑娘祈望嫁個好夫婿;婦女祈望產男孩;老者則祈求健康長壽;小孩子則祈求長大成人。這天夜裡,人們從四面八方涌來,無論從哪個方向走來,都必須走過太平橋,而且過橋時切不可回頭,因為「回頭不吉利」。過橋的人們還有摸石獅的習俗。

9. 正月十一 俗稱「請紫姑日」

是的,正月十一俗稱「請紫姑日」

正月十一日,俗稱「請紫姑日」(有的地方為正月十四)。最早記載「紫姑」的文獻是南朝宋人劉敬叔的《異苑》,書中封她為廁神。

但民間把她奉為弱女子的保護神來祭祀,隨著時代變遷,迷信的色彩漸漸褪去,留下的只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願。

正月十一行彩橋的習俗

這個習俗很具有地方特色,是潮汕地區的一項重要民俗活動,主要在揭陽和普寧流行。在正月十一晚上開始的「行彩橋」,稱為「行頭橋」。當夜幕來臨時,人們三五成群,扶老攜幼,興致勃勃的湧向彩橋。

在「行頭橋」時,大家都會祈願,希望來年能夠順心如意,願望得以實現,當然各個年齡階段的人都有不同的祈禱語,願望也不同。但大家都要採下橋頭的榕枝竹葉,並說:「摘榕葉,日日有錢揸(拿)」,然後拿回家裡插在門楣上,以祈給來年帶來好運。

以上內容參考環球網-正月十一,請紫姑丨小新畫新年

10. 著名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辛明去世,他生前飾演過哪些經典角色

著名表演藝術家、著名電影電視製片人、國家一級演員辛明因病去世,享年73歲。說起辛明的名字,可能對於年輕人來說會比較陌生。其實早在80年代,辛明就已經憑借《野山》獲得了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此外他還獲得過飛天獎等獎項。

宋曉英與辛明結婚後,感情非常好,去年2月她還曬出與老伴兒的合照為他慶生。還透露為老伴兒親自煮了一碗手工切面。望宋曉英老師節哀順變,辛明老師,一路走好,天堂再無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