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經典喜劇電影三毛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經典喜劇電影三毛

發布時間: 2023-02-01 12:07:02

㈠ 三毛流浪記是我國可追溯的最早的兒童題材影片對嗎

三毛流浪記是我國可追溯的最早的兒童題材影片對的。

《三毛流浪記》從1948年10月開拍,由於尖銳地觸及了社會現實,攝制時就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種種阻撓、恐嚇,遇到很大困難,昆侖影業公司的電影藝術家們就把拷貝藏了起來。1949年5月,上海解放,影片得以繼續拍攝,1949年8月拍攝完成,於1949年12月正式公映。

影片在上海和南京公映後引起極大轟動。隨著時間的推移,影片強大的藝術生命力逐漸顯示出來。該片在80年代中國與西方「破冰」之後,在法國與德國上映,同樣造成強烈反響,廣受好評,堪稱解放以來最優秀的兒童電影之一。

電影簡介

《三毛流浪記》是上海昆侖影業公司攝制的喜劇片,由趙明、嚴恭執導,陽翰笙編劇,王龍基主演,於1949年10月在全國公映,2019年6月18日,該片的4K修復版在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光影記憶·時代經典:新中國成立70周年特別影展」首次展映。

該片根據張樂平創作的同名漫畫改編,通過孤兒三毛在舊上海的種種遭遇,展現了舊社會廣大城市流浪兒童的不幸命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三毛流浪記

㈡ 有關於「三毛」的所有電影和電視劇

香港版電影電影片名 三毛流浪記發行公司 Payless Entertainment年份 1980導演 虞戡平外文片名 Lee's Killer Kids / Kung Fu Kids Break Away發行地區 中國香港主演 Au Dai 飾 Qu Pu LiCheung Hoi Fan 飾 Zsa Zsa Meng高雄 Eddy Ko 飾 Mr. ChuWang Ye Leung 飾 San Mao卡薩伐 飾 Casanova Wong
經典電影基本信息電影片名:三毛流浪記製作公司:昆侖影業公司 Kunlun Film Co. [中國]上映日期:中國China 1949年12月\美國U.S.A 1972年7月演員 Actor王龍基 Longji Wang .....San mao黃晨 Chen Huang關宏達 Hongda Guan朱今明 Jinming Zhu韓仲良 Zhongliang Han攝影韓仲良、裘葛劇情介紹(根據張樂平連續漫畫改編)一天,他在路旁拾到一個錢夾,好心的三毛把它交還了失主,而失主反誣他是扒手,打了他一頓。流氓爺叔見三毛年少不懂事,便利用他做壞事。等三毛明白自己受了爺叔利用時,寧可餓肚子,也不再乾爺叔教他的壞事。一個有錢的貴婦人收養了三毛,給他穿上皮鞋,對他進行管束,天性散漫的三毛不願在富人家過寄生蟲般的生活,在一次為他舉行酒會的時候,他搗亂酒會,脫下華麗的衣服,披上麻袋片,又回到流浪兒隊伍中來。和往日一起討飯的小伴一起,走向屬於他們的流浪生活。解放後,他結束了流浪,過上了正常的生活。《三毛從軍記》是1992年由張建亞導演執導、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喜劇電影,講的是三毛在抗日戰爭時期服兵役參加抗日戰爭的故事。演員 Actor魏宗萬 Zongwan Wei .....老鬼孫飛虎 Sun Feihu .....委員長賈林 Jia Lin .....三毛朱藝 Yi Zhu .....師長張名煜 Mingyu Zhang .....團長李穎 Ying Li .....太太蔣雯 Jiang Wen .....少女董霖 Lin Dong .....教官石靈 Lin Shi .....將軍戰車 Che Zhan .....警察蘇震宇 Zhenyu Su.....少爺劇情介紹1937年,日寇悍然發動侵華戰爭,無家可歸的三毛也參了軍。三毛穿著完全不合身的大號軍服,神態莊重地排在隊伍中,參加新兵訓練。但在手榴彈實彈投擲訓練中,人小力弱的三毛不慎失手,把手榴彈投進隊伍中。一聲巨響後,排長露出滿是怒氣的焦黑面孔……終於上前線作戰了,三毛非常勇敢,卻又鬧出了許多笑話,他莫名其妙地參加了一個敢死隊,竟然將日軍一網打盡。蔣介石親臨前線慰問將士,三毛非常意外地被蔣看中,不長時間後,一紙調令將三毛派到師部去任勤務兵。但沒過多久,給師長當「保姆」的三毛因師長自殺又重返軍營,與老夥伴們並肩作戰。他們按上級命令組成了一支突擊隊,然後被空投到叢林中。但飛機卻再也沒來接他們,三毛和戰友老鬼衣衫破爛幾乎成了野人。突然有一天,一架飛機從叢林上空飛過,並撒下無數傳單。原來戰爭已經結束了……三毛成為第一批復員的士兵,他摘下軍帽露出了久違的三根白毛,心頭彷徨、不知何去何從……電視劇劇集劇 名:三毛流浪記(第一部)劇 集:22集原 著:張樂平對 白:國語
導演: 徐銀華監 制:徐文華主演: 孟智超年份: 1996年類別: 兒童劇 大陸劇場片長: 47分鍾地區: 中國大陸劇情介紹:三毛,一個身世凄涼,飢寒交迫,受盡欺辱,貧窮得只剩下三根頭發的漫畫兒童形象,於1935年誕生於中國出漫畫家張樂平之筆。《三毛流浪記》創作於1947年,當年在《大公報》上連載。作者憑著一隻筆,幾張畫,無需一個文字甚至符號,把這個流浪兒童在舊社會被奴役、被欺負、被凌辱、被殘踏的悲慘遭遇表現得淋漓盡致。它不但揭露了人間的冷酷、殘忍、丑惡,欺詐與不平,更為寶貴的是,它強烈地刺激著每一個善良的同情心!本劇描寫三毛乞求到大上海後的坎坷命運和遭遇,同時表現了三毛不斷尋找幸福的辛酸、無奈、幽默的流浪經歷。在解放前的上海,流浪兒童三毛無家可歸,衣食無著。為了生存,他賣過報,拾過煙頭,幫別人推黃包車,但總是受人欺侮,只有與他命運相同的流浪兒關心他,給他溫暖。後來,他被流氓爺叔騙去干偷竊行當,好心的三毛不肯,逃了出來。不久,他又被一個有錢而不能生育的貴婦人收為養子。三毛過不慣有錢人家的虛偽、腐朽的生活,在貴婦人為他舉行雞尾酒會時,糾合一群流浪兒夥伴,擾亂了酒會。然後,三毛脫下華麗的衣服,披上麻袋片,又回到流浪兒隊伍中來。上海解放了,三毛興高采烈地迎接新生活的到來。

㈢ 三毛流浪記的影片評價

《三毛流浪記》評價該片是諸多系列「三毛」作品中最出色的一部,它不僅僅描寫了三毛的受苦受難,同時賦予了三毛不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和聰明機靈的不畏強暴的頑強性格,始終沒有喪失生活的勇氣,使人們有理由相信,三毛和小夥伴們是有前途的。(新浪娛樂評)

他們必將可以等到勝利的那一天 。影片的風格並非一味的凄苦,而是保持了諷刺和幽默的漫畫特色。三毛和他的流浪夥伴在"四四兒童節"的遭遇堪稱其中點睛之筆。小演員王龍基活靈活現的表演,值得贊賞。

《三毛流浪記》是時代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典範,它的成就是在尖銳的社會矛盾中刻畫出一個活靈活現的浪兒藝術典型,無情地鞭撻了舊社會的冷酷殘忍、欺詐和不平,頌揚了在極度凄苦困境中依然意志堅強、善良的「三毛精神」,具且鮮明的時代特色。

貫穿了左翼作家常有的社會責任意識。同時,該片又具有非常高的藝術性,三毛的造型保留了漫畫風格,創造了假定情境,增強了影片觀賞效果。

《三毛流浪記》是上海昆侖影業公司攝制的喜劇片,由趙明、嚴恭執導,陽翰笙編劇,王龍基主演,於1949年12月上映,2019年6月18日,該片的4K修復版在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光影記憶·時代經典:新中國成立70周年特別影展」首次展映 。

該片根據張樂平創作的同名漫畫改編,通過孤兒三毛在舊上海的種種遭遇,展現了舊社會廣大城市流浪兒童的不幸命運 。



(3)經典喜劇電影三毛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三毛是舊上海的一名流浪兒童,他沒有家,沒有親人,吃貼廣告用的漿糊,睡在垃圾車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禦寒。他做過各種各樣的事情,賣報、揀拉圾、幫別人推三輪車,但他掙到的錢連吃頓飽飯都不夠。

一天,他在路旁拾到一個錢夾,好心的三毛把它交還了失主,而失主反誣他是扒手,打了他一頓。流氓爺叔見三毛年少不懂事,便利用他做壞事。等三毛明白自己受了爺叔利用時,寧可餓肚子,也不再乾爺叔教他的壞事。

㈣ 《三毛從軍記》播出29年,長大後才看懂,影片要表達的隱喻和暗諷

提起抗戰題材的電影,人們想到最多的是《地道戰》《地雷戰》《小兵張嘎》《鬼子來了》《舉起手來》《紫日》《金陵十三衩》等。

一部電影,好於88%的抗戰片,卻很少被人提起。

它就是1992年由張建亞導演的經典影片《三毛從軍記》,電影改編自張樂平「三毛」系列漫畫。 從漫畫來看,《三毛流浪記》是一出舊時期苦難少年的申訴,而《三毛從軍記》則是充滿詼諧調侃的諷刺畫卷。

張建亞用一種誇張而充滿童趣的筆墨,解構了這樣一部經典漫畫作品。

說到張建亞導演,在第五代導演中,他算是比較特別的一位,張建亞的電影作品與張藝謀、陳凱歌等大導演的主流的宏大敘事背道而馳,講述的都是小市民、小人物的心聲,在當代喜劇電影創作中呈現出多種風格和趨勢。

《三毛從軍記》將張建亞導演的幽默感發揮得淋漓盡致,其創作特點和風格在90 年代獨樹一幟。 這是中國早期電影中少有的以漫畫改編的黑色幽默喜劇電影,可以說是80、90後的時代記憶。

但是這部影片真正的意義,可以說是「鮮為人知」的。因為過去近30年,我們總是把它當成兒童片看,小時候每到六一兒童節,學校都會組織學生一起觀看。

其實,《三毛從軍記》不僅僅是一部兒童片,它是一部值得所有成年人去重新認識的作品。

《三毛從軍記》在當時有兩張海報設計, 第一張是以三毛在敵軍回頭張望的一幕作為海報的主題。

畫面中三毛背朝畫面,手持步槍彎腰前行,轉頭回望神色緊張慌亂,誇張滑稽的五官表情十分吸引觀者,令人捧腹。這張劇照視角偏低,從下往上仰拍,使三毛的身體顯得更加瘦弱,腿長頭小,增強了畫面的視覺沖擊力。

而畫面背景是一排注視著三毛的戰友,黑白色調與畫面中心三毛鮮艷的綠色軍裝形成鮮明對比。

第二個版本的電影海報 ,選擇與第一幅海報相同的三毛回頭張望的劇照,但是採用的黑白木刻版畫的表現方式,既與漫畫版《三毛從軍記》的藝術形式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時又通過民間藝術形式的木刻版畫表現方式使主體人物形象更加突出,具有本土民族特色,也更能夠獲得群眾的喜愛。

90年代,電影人物影像與劇中場景相結合,給觀眾帶來了新奇的感官體驗,在視覺上更加容易激發觀影興趣。

《三毛從軍記》講述的是無家可歸的三毛,隨老萬一同參軍,在軍營發生的一系列離奇古怪的事情。

影片以一個經典的漫畫人物形象——三毛為主人公,講述了這個瘦小孤苦的流浪兒在抗戰爆發後參軍打仗的故事,既有可笑之處,更有可悲之處。

三毛身著不合體的特大號軍裝,和各種年齡的軍人甚至是軍痞一起沖鋒陷陣,盡管他很認真地投入到戰斗中去,但還是常常無意間鬧笑話。由於三毛歪打正著的「傑出表現」,甚至在戰後得到了蔣介石的慰問與關照,從一個最底層的小兵蛋子成為了師部的勤務兵。

經歷了師部生活和叢林野戰的三毛,終於等到了戰爭結束的那一天,頭頂上的三根黑毛已經成了白發。復原之後的三毛回到滿目瘡痍的城市,發現自己仍舊是一個無家可歸、無處可去的孤兒。

電影《三毛從軍記》中的戲謔調侃所指涉的范圍非常廣泛,首先,一個突出的、也最明顯的層面,是對國民黨「大人物」和所謂「抗戰神聖」的嘲弄。

趕鴨子上架式的新兵訓練,前一秒是新兵訓練,下一秒鏡頭就是趕鴨子。

當影片開頭三毛面對徵兵的國民黨軍官說出「老子叫岳武穆」時,電影便已開始了對「大人物」的調侃,因為大人物冠冕堂皇的口號正是「要以無數的無名岳武穆,來造就一個中華民族的岳武穆。」隨著劇情的展開這種調侃和嘲弄更加深入。

戰爭開始前,勞軍女郎們送上了一場慰問演出,她們火辣的表演,無疑是對「抗戰神聖」的辛辣戲謔和嘲諷。而且軍官們的望遠鏡竟然會自動飛起來,也是頗盡調侃之意。

還有一個片段,一群日本軍官在等待吃蛋糕,蛋糕到了,他們像野獸一樣鯨吞、蠶食,其中一個人吐出來的葡萄籽,下一秒畫面變成炮彈。

小時候看的時候,只是覺得這些人貪吃,直到長大了才真正看明白,這是中國的版圖。一個小小的片段,就把日本侵略中國的急迫與殘忍表現出來了。

還有一段敢死隊喝酒的戲,在悲壯中插進一段鬧劇,令人哭笑不得。這是典型的卓別林風格,喜劇的內核是悲劇,影片通過刻畫小人物的悲劇,來得到觀眾的共情。

影片中還有一段,三毛用計智勝敵軍後,與「大人物」蔣介石合影卻被錦旗擋住了。後來因為抗戰有功,三毛又被調去給牛師長一家人當勤務員,給師長太太洗襪子內褲,伺候師長兒子拉屎擦屁股,忙得人仰馬翻。

這時出現了一段畫外音:「國難當頭,自然一切行動都是抗敵救國,反之就是投敵賣國。此時的三毛干什麼都應該知道,他這是在為抗戰出力。」

這段畫外音可看作是對國民黨「抗戰救國」論調的巧妙調侃,極具戲謔意味。而牛師長一次又次地「再議」,以致貽誤戰機被迫自殺後,居然被稱作是「民族魂」。

還有「大人物」的那句「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更是戳穿了國民黨高層的虛偽面目,將所謂的神聖搗得稀里嘩啦。

影片中還有好幾次畫外音:「要以無數個無名的華盛頓,來造就一個有名的華盛頓」。戲仿之中,元語言的調侃和戲謔,使得原本一本正經的文本語言變得更加喜感、有魅力。

電視劇中常常出現的「故事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張建亞的《三毛從軍記》中同樣引用了這句話:本故事毫無虛構,如有雷同,不勝榮幸。

三毛在影片中是虛構人物毋庸置疑,而當蔣介石這一 歷史 人物在新聞片段落中,呈現為由孫飛虎所扮演的形象之時,觀眾就不得不體驗一次「是」與「不是」的辯證過程。

首先,觀眾既然能認出孫飛虎這名演員,自然也就意味著這是一個假蔣介石;然而,作為一名特型演員,孫飛虎卻又主要是以蔣介石的形象出現在觀眾面前的,換句話說,觀眾所熟悉的孫飛虎所扮演的唯一角色也只是蔣介石;更何況近十年來,在眾多的蔣介石的形象中,孫飛虎所扮演的「蔣介石」更是觀眾所熟悉的蔣介石的唯一形象,因此,至少對於50歲以下的觀眾來說,孫飛虎就又正是蔣介石。

於是,眼睛看到的是蔣介石,腦子里又有很多疑問,到底是真是假?這樣一種錯位,使得觀眾不得不對該新聞段落的真實性表示懷疑,當三毛這一虛構人物與蔣介石這一 歷史 人物發生關系時,其為虛構自是確鑿無疑。

而當三毛舉著沒過頭的錦旗和蔣介石合影上報時,時候「小人物」與「大人物」在 歷史 舞台上邂逅,我們又覺得這不是一種虛構,因為片中出現了大量報紙的鏡頭。

「虛實結合」的手法,無疑增加了電影的趣味性。

《三毛從軍記》被認為是國內電影界的一次後現代主義的標志性電影實踐文本。

影片不僅從題材上把嚴肅的抗日戰爭題材,化解為一場對 游戲 的描繪,而且從敘事手法、造型、音樂等方面都顯露出戲仿、拼貼等後現代特徵。

影片不僅融合了《地道戰》的立意、京劇《沙家浜》的場面、《白毛女》的造型、黃梅戲的意境,還把「西班牙鬥牛士」、古典音樂、京劇伴奏、電子 游戲 的音樂混合在一起,以一種 游戲 的方式消解戰爭、 歷史 、英雄的崇高感,以及我們以往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念。

片中以古典音樂、京劇伴奏等作為電影的背景音樂,配上三毛的生存窘境,著實增加了電影的喜劇效果。

例如在送葬這種肅穆的時刻,背景的音樂是「迎親曲」;戰爭打響的時候,動員號變成了「婚禮進行曲」,解構了葬禮的神聖感和婚禮的儀式感,只剩下觀眾們的笑聲和歡呼聲。

水中勞軍的場景中,表演變成了中國國粹——京劇,完全還原了戲曲中的伴奏、服裝、唱腔,塑造了一個三毛版的岳飛,甚至連日本鬼子都畫上了臉譜;樣板戲《沙家浜》中的蘆葦盪中隱藏著新四軍戰士,出現在三毛的夢里,跟樣板戲中的鼓點、動作、念白如出一轍。

《三毛從軍記》中的插曲,接近於說唱的曲風,歌詞:

歌詞配合三毛和軍營生活的格格不入,快節奏的畫面剪接,充滿想像力和趣味。

有些音樂加強氣氛渲染,這些音樂未必能突出漫畫改編電影獨特的藝術表現力,但它通過局部的強化,增強了全片的藝術感染力,提升了影片的質量。

影片還把動畫片放到真人的電影中,將人類無法演繹的片段,交給後期動畫,無疑是後現代喜劇的另一出路。

影片中人物被車壓成了紙片人;人物撞在玻璃上留在的輪廓;頭部被榔頭砸碎後腿仍然在動等, 都是借鑒於動畫的表現手法,這樣的喜劇元素,無疑讓張建亞的喜劇電影樹立了自己鮮明的風格。

如《三毛從軍記》中,三毛在村莊和小女孩打倒了日本兵後連續出現了兩段幻覺或夢境,第一段為歸隱田園最終與女孩結婚生子;第二段為繼續參加革命報效祖國。

這表現了三毛內心矛盾復雜的心理,一方面他對女孩還有平靜和諧的生活充滿了美好朦朧的嚮往和幻想,另一方面他又受當時 社會 環境影響希望殺敵報國參加革命。

這兩段心理動作的描寫,體現了三毛在戰爭中的迷茫與矛盾,以及對和平生活的嚮往,表現了他的單純和善良。

《三毛從軍記》這部電影是不是巔峰不敢說,但肯定是很難逾越的高峰。

如果以兒童的視角和心靈去觀察它、感受它,本片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它較好地吻合了兒童電影的「快樂原則」,適應了兒童觀眾的 游戲 心理,熱鬧、好玩、情趣盎然。它極盡幽默,帶著法式風骨,熱鬧的地方讓人狂笑。

在 游戲 規則中,一切都是荒誕的。影片對道具、場面、情景的 搞笑 做到了極致,從頭到尾都貫穿了這種能適應孩子們的 游戲 心理的場面和細節,自然能夠獲得兒童的認可和喜愛。

但實際上,本片並不僅僅是一部兒童電影,而是一部具有特殊風格的喜劇影片。

這部電影以鮮明的人物形象、荒誕的漫畫風格和誇張的滑稽表演結合在一起,不僅僅是為了營造喜劇氛圍而「 搞笑 」,更在嬉笑之間以一種後現代的方式展現出對戰爭的深刻反思。

它絕對是國產黑色喜劇的巔峰,夾雜了關於戰爭、人性、人生的思辨,畫面語言、劇情節奏、剪輯獨樹一幟。

電影的結尾,也是對漫畫最後一頁的神還原。

影片塑造了「小人物」在現實困境面前所表現出的無力感、絕望感,這樣更接近觀眾的生活,刺激觀眾的心理。通過瘋狂的 游戲 化和黑色幽默相交織的拍攝方法,將小人物的小事件展現得淋漓盡致。

它的黑色諷刺,只點到為止,卻入木三分。

影片結尾一句「完了」,把電影里、銀幕外的所有人拉回現實,戰爭完了,電影完了,小角色也完了。 三毛和老萬得以保全性命,卻說明了一個事實:小把戲只能是小把戲,小人物永遠是小人物,他們構成了 歷史 ,推動了 歷史 ,卻被默默遺忘在 歷史 的深處。

《三毛從軍記》這部電影由許多伏筆和巧合橫空交錯,彼此結合,破天荒地把幽默建立在國家和戰爭之上。

影片的敘事顯示出導演的掌控能力和自信,演繹了一個完整的故事,段位之高,立意之巨,足以甩開那個年代其他的喜劇片幾百條街,這正是這部影片的引人入勝的根源所在。

所以,請記住這部優秀的電影,《三毛從軍記》。

——END——

㈤ 三毛的電影

中外合拍電影《三毛》(2008年)
手機游戲《三毛流浪記》(2008年)
特奧會吉祥物陽光三毛(2007年)
網路游戲《三毛歡樂派》(2007年)
動畫片《三毛流浪記》(2006年)
新媒體卡通戲劇《三毛從軍記》(2005年)
虛擬導游三毛(2005年)
電影《三毛救孤記》(2004年)
舞台劇《三毛太空漫遊》(2000年,香港)
電視系列短劇《三毛新傳》(1999年)
舞台劇《三毛流浪記》(1997年,香港)
電視連續劇《三毛流浪記》(1996,1998年)
電影《三毛從軍記》(1992年)
舞劇《三毛流浪記》(1990年)
動畫片《三毛流浪記》(1984年)
電影《三毛學生意》(1958年)
木偶片《三毛流浪記》(1958年)
電影《三毛流浪記》(1949年)

有一個三毛網站,裡面很詳細!

㈥ 1949年三毛什麼電影

《三毛流浪記》是上海昆侖影業公司攝制的喜劇片,由趙明、嚴恭執導,陽翰笙編劇,王龍基主演,於1949年10月在全國公映 。
劇情簡介

三毛是舊上海的一名流浪兒童,他沒有家,沒有親人,吃貼廣告用的漿糊,睡在垃圾車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禦寒。他做過各種各樣的事情;賣報、揀拉圾、幫別人推三輪車,但他掙到的錢連吃頓飽飯都不夠。

一天,他在路旁拾到一個錢夾,好心的三毛把它交還了失主,而失主反誣他是扒手,打了他一頓。流氓爺叔見三毛年少不懂事,便利用他做壞事。等三毛明白自己受了爺叔利用時,寧可餓肚子,也不再干爺叔教他的壞事。
一個有錢的貴婦人收養了三毛,給他穿上皮鞋,對他進行管束,天性散漫的三毛不願在富人家過寄生蟲般的生活。在一次為他舉行酒會的時候,他搗亂酒會,撕破華服,和往日一起討飯的小伴一起,走向屬於他們的流浪生活。
解放後,他結束了流浪,過上了正常的生活

㈦ 三毛從軍記的詳細演員表

魏宗萬 老鬼 孫飛虎蔣 委員長 賈林 三毛 朱藝牛 師長 張名 團長 李穎 太太 蔣雯少女 石靈 將軍 董霖飾 教官 戰車 警官 蘇震宇 少爺 胡榮華 國軍招兵軍官 徐才根 鬼子軍曹

三毛(賈林 Jia Lin 飾)從來就是銀幕上喜劇人物。這次,三毛從軍了。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了,無所事事的三毛一心想著為國立功,加入了軍隊。不料,新兵訓練的時候就笑話百出。手榴彈實彈投擲訓練時,三毛一不小心就將手榴彈投到了戰壕里,搞得全軍上下一片烏黑。稀里糊塗的三毛隨後參加了一支敢死隊,笑話百出的他和隊友們竟一股全殲了敵軍。
抗敵有功,三毛高升到後勤部,不用再上戰場了,卻成了師長姨太太的跟班。整天被使喚也鬧了不少笑話。不料兵敗師長自殺,三毛又重投兵營。一次執行空降任務時,三毛和以前的知心戰友遭到伏擊,大難不死卻落入深山。一等就等到了抗戰結束,三毛和戰友早已成了野人。

《三毛從軍記》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dCb53qM7fw2SML65nrYiaw

提取碼: bm3n

㈧ 三毛流浪記內容評價

《三毛流浪記》電影內容評價該片是時代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典範,它的成就是在尖銳的社會矛盾中刻畫出一個活靈活現的浪兒藝術典型,無情地鞭撻了舊社會的冷酷殘忍、欺詐和不平,頌揚了在極度凄苦困境中依然意志堅強、善良的「三毛精神」。

具且鮮明的時代特色,貫穿了左翼作家常有的社會責任意識。同時,該片又具有非常高的藝術性,三毛的造型保留了漫畫風格,創造了假定情境,增強了影片觀賞效果。

劇情簡介

三毛是舊上海的一名流浪兒童,他沒有家,沒有親人,吃貼廣告用的漿糊,睡在垃圾車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禦寒。他做過各種各樣的事情;賣報、揀拉圾、幫別人推三輪車,但他掙到的錢連吃頓飽飯都不夠。



(8)經典喜劇電影三毛擴展閱讀:

《三毛流浪記》是上海昆侖影業公司攝制的喜劇片,由趙明、嚴恭執導,陽翰笙編劇,王龍基主演,於1949年12月上映,2019年6月18日,該片的4K修復版在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光影記憶·時代經典:新中國成立70周年特別影展」首次展映 。

該片根據張樂平創作的同名漫畫改編,通過孤兒三毛在舊上海的種種遭遇,展現了舊社會廣大城市流浪兒童的不幸命運。

㈨ 流浪兒的心酸遭遇,一代人的記憶,《三毛流浪記》有何經典之處

《三毛流浪記》是一部十分經典的劇,深刻的反應了當時的社會,之所以稱為經典因為劇情的發展,情感波動與但時的社會背景非常的相似,給人一看,猶如身臨其境。這部劇裡面還有其他重要的成分,比如朴實、自然、生動,這是其他劇所不具備的。

這部電影之所以引起人們普遍的喜愛,其原因首先在於小題材反映了大社會。雖然是一部兒童題材電影,但卻通過流浪兒的生活遭遇,較典型深刻地反映了舊社會的黑暗,真實地揭示了舊時代種種貧富懸殊,廣大人民處於水深火熱境遇的社會面貌。

因此,這部電影老少咸宜,不僅兒童喜愛,而且大人同樣喜歡。它喚起人們及整個社會關愛兒童成長,特別是喚起救助廣大「三毛」式流浪兒的良知和責任。

㈩ 三毛從軍記完整版電影

《三毛從軍記》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LAfdKzgdxSdnbKWYSAru5Q

提取碼:ecrc

《三毛從軍記》是根據作家張樂平的同名漫畫改編、由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喜劇電影。由張建亞執導、張樂平、張建亞編劇,賈林、魏宗萬、孫飛虎、李穎、朱藝、張名煜、蔣雯、石靈聯袂主演。該片描述了三毛在「抗戰」期間由流浪兒變成一個兵,最後仍然無家可歸的遭遇和他在從軍期間的一系列離奇搞笑的經歷。《三毛從軍記》於1992年10月在中國大陸首播。影片播出後先後獲得第1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故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