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有關經典電影的書籍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有關經典電影的書籍

發布時間: 2023-02-01 11:40:27

『壹』 有哪些關於電影方面的書籍可以推薦

《世界電影史》第二版。以時間順序從電影出現到現代電影的發展,重點分析了特定年代某些地區或者國家的電影發展背景以及情況。我覺得最棒的是裡面列舉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經典電影作品,簡直可以當一本工具書來用。而且還有很多珍貴的插圖。無論是電影愛好還是專業需求,都是不錯的選擇。 關鍵時刻還可以拿來當板磚做防身武器。

『貳』 有哪些值得一看的書籍或電影

書籍我覺得有幾本不錯:《瞬變》,《被討厭的勇氣》,《窮查理寶典》。電影:無法觸碰,肖申克的。瘋狂的外星人

『叄』 有關電影的書籍

l 影片分析

1. 《走向電影聖殿》
2. 《榮譽》

l 視聽語言

1. 《論電影的編劇,導演和演員》普多夫金
2. 《電影導演基礎》 庫里肖夫
3. 「蒙太奇在1938」,「蒙太奇在1939」兩篇文章,愛森斯坦
4. 《電影語法》馬塞爾 馬爾丹
5. 《電影剪輯技巧》 卡爾 賴茲
6. 《電影語言的語法》 阿里洪

l 影視技術概論

1.《影視技術概論》修訂版
2.《數字時代的影響製作》
3.《數字化電影製片》

補充:

1.《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 本雅明
2.《國家機器與意識形態國家機器》 阿爾都賽
3.《歷史和階級意識》 盧卡契
4.《快感文化和政治》 詹姆遜
5.《西西弗斯神話》 加繆

其它作家:

1. 黑格爾
2. 康德
3. 費爾巴哈
4. 馬爾庫塞
5. 薩特
6. 葛蘭西

蘇珊朗格《藝術與情感》
愛因漢姆《藝術與視知覺》
[德] 愛因漢姆 《電影作為藝術》 中國電影出版社
[匈] 貝拉�6�1巴拉茲 《電影美學》 中國電影出版社
[法] 安德烈�6�1巴贊 《電影是什麼》 中國電影出版社
[德] 克拉考爾 《電影的本性 —— 物質現實的復原》 中國電影出版社
[蘇] 愛森斯坦 《愛森斯坦論文集》 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藝術四講》 中國電影出版社
《並非冷漠的大自然》 中國電影出版社
[蘇] 普多夫金 《論電影的編劇、導演和演員》 中國電影出版社
[美] 李�6�1R�6�1波布克 《電影的元素》 中國電影出版社
[法] 馬塞爾�6�1馬爾丹 《電影語言》 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語言的語法》
《電影的觀念》
[英] T�6�1S�6�1馬納兒 《電影導演》 中國電影出版社
[英] 卡雷爾�6�1賴茨 / 蓋文�6�1米勒 《電影剪輯技巧》 中國電影出版社
[英] 歐內斯特�6�1林格倫 《論電影藝術》 中國電影出版社
托馬斯�6�1沙茲 《舊好萊塢/新好萊塢》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閑情偶寄》
威廉.阿卻《劇作法》
[美] 勞遜 《戲劇與電影的編劇理論與技巧》 中國電影出版社
[美] 喬治�6�1布魯斯東 《從小說到電影》 中國電影出版社
[日] 新藤兼人 《電影劇本結構》 中國電影出版社
[蘇] 弗雷里赫 《銀幕的劇作》 中國電影出版社
[蘇] 瓦爾坦諾夫等 《電影劇本本性問題》 中國電影出版社
王迪《電影劇作導航》
王迪《現代電影劇作》
汪流《電影劇作概論》
劉一兵《電影劇作100問》
[中] 汪流 《論電影劇作的結構和樣式》 中國電影出版社
《戲劇理論史稿》余秋雨
尼克�6�1布朗 《電影理論史評》 中國電影出版社
邵牧君編 《電影理論論文文選》 中國電影出版社
李恆基/楊遠嬰編 《外國電影理論文選》 上海文藝出版社
羅藝軍編 《中國電影理論文論》 文化藝術出版社
夏衍 《寫電影劇本的幾個問題》 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觀念討論文選》 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的文學性討論文選》 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藝術講座》 中國電影出版社
[中] 《走向電影聖殿》 中國電影出版社
[中] 《世界電影鑒賞辭典》 福建人民出版社
周傳基 《電影�6�1電視�6�1廣播中的聲音》 中國電影出版社
王志敏 《電影美學分析原理》 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藝術》 中國電影出版社
《當代電影》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
《世界電影》 中國電影出版社
《北京電影學院學報》 北京電影學院

『肆』 經典影片和書籍推薦

電影:亂世佳人、卡薩布蘭卡、傲慢與偏見、蝴蝶夢、勇敢的心
書:與上面前四種同名的小說。
紅樓夢、西廂記、牡丹亭、世說新語、聊齋志異;
水經注、徐霞客游記(這兩種會讓你熱愛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
家、春、秋、隨想錄(巴金)、四世同堂……
平凡的世界、長恨歌;
愛瑪(英
簡*奧斯汀)、簡*愛(英
夏洛蒂*勃郎特)、狄更斯所有的小說都值得一看;
貴族之家
、獵人筆記、羅亭(俄
屠格涅夫)
…………

『伍』 新書|關於電影的這些新書,讓我們更有理由需要電影

因為新冠疫情的突襲而停擺的文娛產業最近終於有所恢復,部分地區的電影院復工後,疫情發生以來中國首個舉辦的重大影視類國際文化活動上海國際電影節也官宣將於7月25日舉辦。產生了巨大裂隙的2020年,我們似乎從沒比現在更需要電影。最近,各個出版社也推出了許多電影新書。

《電影通史》

《電影通史》 以時代為序,以一部部電影為討論的主題,勾連出世界影壇的重要時期、主要流派和經典作品,書中從機位、布光、動畫、表演風格及 社會 文化影響的角度詳盡地分析了各個時期的代表作,揭示出明星的閃光點和影片成功的秘訣,以及最具潛力的劇本折戟票房戰場的原因。

回到電影最初的起點,電影拍攝技術出現在1895年,最初的作品長度只有幾秒鍾,內容則是日常生活或魔術戲法。20世紀,成熟的電影敘事技巧出現,走在時代前沿的電影人包括喬治·梅里愛、查爾斯·百代和費迪南·齊卡。費迪南·齊卡的一分鍾短片《征服天空》的主角坐著奇怪的飛行器飛躍巴黎美麗都上空。參加了盧米埃爾兄弟1895年的首次公映之後,劇院經理兼舞台魔術師喬治·梅里愛迅速地意識到了電影在製造幻覺和假象方面的潛力。對戲法的迷戀成了梅里愛的電影標簽,其中還融合了魔幻和死亡的元素。他在奇幻默片《橡皮頭》中飾演一個把腦袋割掉、用風箱吹氣的科學家,他命令助手不斷地鼓風,直到把腦袋吹爆。同樣,《月球旅行記》中火箭扎進月球人的眼睛裡的鏡頭是典型的梅里愛式詭異的切膚之痛。

《月球旅行記》

之後,專注 歷史 題材的法國藝術電影協會拍攝了《吉斯公爵被刺》;印度的電影先驅D.G.巴爾吉從一部關於耶穌的電影中學到了電影的基本技巧,拍攝了《哈里什昌德拉國王》,這部源於印度教神話的古裝電影標志著印度電影的起源;義大利的電影先行者熱衷於神話故事和壯觀的場面,拍攝了《但丁的地獄》;而在美國,埃德溫·S.鮑特的《火車大劫案》被認為是美國第一部故事片。鮑特革命性的運鏡和剪輯、實景拍攝和西部片風格令當時的觀眾大呼過癮。技術的進步讓拍攝更長的電影成為可能,於是文學作品進入了電影的視野。盡管拍攝技巧和敘事手段花樣翻新,但電影藝術的本質——對現實的重新創造和解讀——早在其誕生之初就已確定了。

《偉大的電影2》

《偉大的電影2》 是影評人羅傑·伊伯特「偉大的電影」系列的第二部,是一部影評合集,書中收錄了關於經典電影的100篇影評,這100部電影被作者形容為「沒得看,就會死」的電影,其中不乏最為大眾所熟悉的導演如羅伯特·布列松、希區柯克、伍迪·艾倫、戈達爾、斯皮爾伯格;而另一些導演,人們通常不會將其與「偉大」聯系起來,甚至會排斥。

這些影評中包括了一些人們通常不稱其為「偉大」的電影——有一些之所以被排斥,僅僅因為它們太過流行(例如《大白鯊》、《奪寶奇兵》),有一些則因為它們標榜 娛樂 (例如《落難見真情》、《男人的爭斗》),有一些是因為過於晦澀難懂(例如《厄舍古廈的倒塌》、《史楚錫流浪記》)。羅傑·伊伯特認為,基於不同的理由去看不同的電影,而電影的偉大體現在各種不同的形式之中。

英國影評人德里克·馬爾科姆對一部偉大的電影的定義是:「一想到無法再看它一遍,就難以忍受的電影。」而對於羅傑·伊伯特而言,最愉悅的事情莫過於避開電影工業的流水線,深切並充滿愛意地觀看那些維護藝術之價值的電影。

「在我每年指導的大學,我每次都會對十六部電影進行逐鏡分析。科羅拉多的放映活動是世界事務大會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坐在麥基禮堂里,為黑暗所籠罩。有時人數上千,我們在超過五天的時間里,花十到十二個小時,使用一個動作停頓分析儀來拉片。在這么多雙眼睛的注視之下,你可以看到非同尋常的東西。」因為熱愛,那些沉浸在黑暗中的拉片的時光也顯得充滿趣味。

《黑色電影》

《黑色電影》是 美國影評人、印第安納大學教授詹姆斯·納雷摩爾解讀黑色電影的作品。考察20世紀40年代以來的黑色電影,解讀了數十部經典影片——《雙重賠償》《馬爾他之鷹》《第三個人》《來自過去》《唐人街》《低俗小說》《藍衣魔鬼》《穆赫蘭道》《罪惡之城》《殺戮賭場》……從概念衍變、時代背景、審查規范、商業機制、美學風格、理論分析、演繹流變等七個方面進行解讀。

黑色電影無疑是電影中最無定形的門類之一。提起「黑色電影」,最容易想到的是那些風格化、憤世主義的20世紀四五十年代好萊塢黑白電影——關於私家偵探、蛇蠍美女、犯案黑幫、亡命鴛鴦的情節劇。《黑色電影》一書沒有迴避這些影片,但詹姆斯·納雷摩爾也指出:「黑色電影」這個術語遠比我們所認識的復雜和矛盾,它是一份重要的電影遺產,也是我們投射到過去的一種觀念。

多數人來說,「黑色電影」(film noir)這個術語意味著 20 世紀四五十年代某些好萊塢電影類型、風格或流行的特徵。例如,黑色電影的人物和故事(漂泊男子受到漂亮女人的吸引,私家偵探受雇於蛇蠍美女、犯罪團伙企圖實施打劫);黑色電影的情節結構(閃回、主觀敘述);黑色電影的場景(城市小餐館、破敗的辦公室、浮華的夜總會);黑色電影的美術設計(威尼斯式百葉窗、霓虹燈、現代藝術);黑色電影的裝束(檐帽、風衣、墊肩);黑色電影的配件(香煙、雞尾酒、短管轉輪槍);黑色電影風格的表演,通常與那些擁有「電台聲音」的演員,例如艾倫·拉德(Alan Ladd)和迪克·鮑威爾(Dick Powell)聯系在一起 ……

《公民凱恩》中的玫瑰花蕾

《秋日傳奇》

《秋日傳奇》 是硬漢派作家吉姆·哈里森的傳世之作,是奧斯卡獲獎電影《燃情歲月》的原著小說。吉姆·哈里森的中篇小說多以三部曲形式結集出版,《秋日傳奇》中就包括了《復仇》、《獨舞男亨》和《秋日傳奇》三個中篇故事。

《秋日傳奇》是哈里森根據其妻子的祖爺爺遺留下的日記經過藝術加工而創作的一部「 歷史 傳奇」:遼闊的蒙大拿州,拉德洛上校家的三個兒子為了世間正義毅然決心參加「一戰」。小弟塞繆爾不幸犧牲,二哥特里斯坦悲痛欲絕,幾欲發狂。戰後,特里斯坦迎娶了蘇珊娜,可婚後幾個月便離家闖盪。痛苦不堪的蘇珊娜最終嫁給了大哥艾爾弗雷德。幾年後,特里斯坦終於回到了蒙大拿,父子三人的愛恨糾葛仍然在繼續,一切都帶著悲劇的宿命感。

吉姆·哈里森主要作品都以他熟悉的北部半島、蒙大拿州或亞利桑那州的鄉村為背景,與福克納有許多相似之處。哈里森酷愛垂釣、打獵等戶外活動,喜愛飲酒和 美食 ,作品中又常現「硬漢」形象,因此被譽為「當代海明威」。他的作品已經被譯為二十多種語言,深受讀者喜愛,尤其是法國等歐洲國家的讀者更是對他的作品情有獨鍾,認為它們更真實地反映了美國 社會 生活和文明沖突。

《香水》

十八世紀的巴黎,格雷諾耶降生在城市最骯臟、氣味最濃烈的魚攤上。他天生沒有體味,卻是一個驚人的嗅覺天才,能夠分辨並記住世界上所有的氣味。為了追尋最完美的香味,並將之保存下來,少年格雷諾耶受盡磨礪,一步步從香水鋪學徒成長為制香大師。在經歷了無數次嘗試和失望後,他終於發現,唯有某些紅發少女身上才散發著他追尋的完美香氣。為此,他不惜屢屢犯下罪行,萃取她們的體香製成一種神秘的「香水」,將世人玩弄於股掌之中。然而,眾人無盡的追捧和痴迷並不能給他帶來滿足,最終,他選擇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消失在了氣味的短暫的王國……

《香水》 改編自同名小說,書中以天馬行空的想像,離奇魔幻的情節,以及對於氣味出神入化的捕捉與描摹,都被反復稱道和引用。作者借主人公格雷諾耶這個嗅覺天才的悲劇人生,反思了個體在理性驅動的現代 社會 中陷入虛無與異化的生存困境。

作者帕特里克·聚斯金德是德國當代知名作家。他的處女作《低音提琴》於1981年9月在慕尼黑首演,至今仍常演不衰。1984年,聚斯金德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香水》,出版後轟動了德語文壇,後被譯成多種語言。他還著有中篇小說《鴿子》、《夏先生的故事》及其他一些非虛構作品,在當代德語文學界具有顯著的影響力。

『陸』 有什麼好的電影或者好書推薦

來了,迦百農,觸不可及,綠皮書,一條狗的使命,水形物語,芬奇,不要抬頭

『柒』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電影入門書籍

值得推薦的電影入門書籍有:《世界電影發展報告》、《中國電影史》、《認識電影》、《電影藝術》、《紀錄片也要講故事》、《電影美學概述》、《拍電影》、《電影的力量》、《世界動畫電影大師》 、《電影類型與類型電影》、《講故事的人》、《數字時代影視製作人完全手冊》、《場面調度》、《分鏡頭腳本設計教程》、《鏡頭語法》、《大師鏡頭》、《天神下凡》、等等。

當然,也許這樣的頗具專業性的巨作,在一些剛入門的新手看來還略有些細碎,但是要相信如果你真的弄清楚裡面的原委,相信你會有極大的收獲的。所以,我才在這里強力推薦給大家,希望有興趣的童鞋一定好好去看看,相信你一定不會失望的!

『捌』 電影學書目必讀精選20篇

電影學從比較美學角度為電影研究的一般美學觀念奠定基礎,從現象學出發,把握電影世界,研究銀幕感知, 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電影學書目必讀精選20篇,希望你喜歡。

↓↓↓點擊獲取相關內容↓↓↓

★ 電影學畢業論文 ★

★ 電影學英文專業術語 ★

★ 文化類書目精選20篇 ★

★ 教育類閱讀書目精選 ★

電影學專業參考書推薦書目

(1)、彭吉象《藝術學概論》,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02年版。 ——以本書為主

(2)、王宏建《藝術概論》, 文化 藝術出版社2000年版。

(3)、張同道《藝術理論教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電影學推薦書目

[英]蘇珊·海沃德:《電影研究關鍵詞》,鄒贊、孫柏、李玥陽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法]雅克·奧蒙、米歇爾·瑪利:《電影理論與批評辭典》,崔君衍、胡玉龍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蘇]B·普多夫金:《論電影的編劇導演和演員》,何力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0年版

[蘇]多林斯基編註:《普多夫金論文選集》,羅慧生、何力、黃定語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2年版

[蘇]尤列涅夫編註:《愛森斯坦論文選集》,魏邊實、伍菡卿、黃定語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2年版

[俄]C·M·愛森斯坦:《並非冷漠的大自然》,富瀾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3年版

[俄]C·M·愛森斯坦:《蒙太奇論》,富瀾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3年版

[法]安德烈·巴贊:《奧遜·威爾斯論評》,陳梅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6年版

[法]安德列·巴贊:《電影是什麼?》,崔君衍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德]齊格弗里德·克拉考爾:《電影的本性》,邵牧君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電影專業經典書籍

1.認識電影

《認識電影》作為電影入門書中的經典之作,用深入淺出的筆觸,告訴我們影視傳播的手法,並逐項解析其復雜的語言系統與要素。問世幾十年以來,此書始終是世界各地影視從業人員和主流專業院校的必備之選,更是電影 愛好 者不可或缺的手邊書。

這本書從電影理論的典型視角出發,簡明扼要地評論了電影藝術的方方面面。書中提及的影片包羅萬象,組成了一道世界各地電影人的 經驗 光譜,其中有我們熟悉的面孔如美國的斯蒂芬·斯皮爾伯格、英國的麥克·李、伊朗的阿巴斯以及中國的李安等。作者對歐美影片和導演了如指掌,尤其對美國影片和美國導演做了全面而詳細的介紹。同時,作者也很關注第三世界國家電影,書中廣泛涉及了伊斯蘭電影、新亞洲電影以及非洲電影。作者以鞭辟入裡的分析,新穎獨到的見解和紛繁多樣的視覺沖擊,呈現給讀者一個全新的電影世界。

全書圍繞電影製作的核心要素組織架構,其中穿插以數百幅精美圖片和精闢的說明,再加上綴於各章後的延伸閱讀和書末的重要詞彙表,讓讀者在輕松的閱讀過程中吸收到最專業的電影知識,從而真正「認識」電影。

2.你的劇本遜斃了!

這是一本實用性很強的劇本 寫作指導 書籍,作者融寫作課教程之學院派精神與劇本寫作之編劇實戰經驗於一爐,預設出與讀者進行對話的情境,列舉包括作者本人作品在內的大量劇本實例,將好萊塢劇本的寫作訣竅娓娓道來。從 故事 本身的構思、人物、場景、結構等元素的營造,到寫作過程中格式、設備、改寫習慣等要素的羅列,再到賣出劇本時電影業的慣例、習性、「內幕」等特點的大揭露……100 個常見問題,作者均給予解答,涵蓋編劇流程方方面面,形式內容,悉皆具備,旨在助各路編劇打造完美劇本,為菜鳥新手答疑解惑,為迷途老馬指點迷津。本書語言平實又犀利,其機智與反諷令人忍俊不禁,盡顯作者的生猛與老辣。

3.編劇的核心技巧

本書作者為資深編劇、美國多所學校編劇課程教師,他以自己多年積累的豐富創作經驗,提出審視故事構想、理順銀幕故事脈絡的十要素,教讀者循序漸進,實現敘事上的合理與完整;他主張從編劇角度、以編劇的 思維方式 來思考,討論故事的類型,使創作者自劇本寫作之初就能夠對劇本方向有清晰的思考與把握;他探討故事的角色和動機,致力於保證劇本從故事的原始驅動力到文本呈現均保持合理、周詳又獨特。本書語言幽默,充滿智慧,是影視劇本寫作入門必讀之書。

4.電影鏡頭設計

本書圖文並茂地闡述了如何將拍攝前的構思以鏡頭為單位轉化為可見的影像,諸如故事板製作、鏡頭的時空要素、鏡頭調度的原則、畫面的構圖、轉場、敘事策略等。作者提出傳統的製作流程,同時更鼓勵合適的實驗性手段。此外,此外,本書也擷取了美國電影自默片以來,歷經有聲片及好萊塢片廠制度的黃金時代,直到20 世紀六七十年代獨立製片風潮期間所累積的創作經驗。

5.場面的調度:影像的運動

本書是一部涵蓋了各種戲劇性場景和不同攝影風格的場面調度「兵法大全」。《場面調度:影像的運動》(插圖修訂第2版)中介紹的各種調度案例囊括了狹窄受限空間、開闊空間與人物眾多的聚會場景。這些案例不僅緊密圍繞人物的行為動機和故事的戲劇性要素,還具有實實在在的可操作性,充分考慮了現場拍攝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狀況,從而幫助導演,尤其是初入門的新手們,更好地培養出一種在任何情況下判斷什麼是最佳方案的意識。

6.分鏡頭腳本設計教程

《分鏡頭腿本設計教程》通過清晰的概念敘述、翔實的實例分析、完善的知識 總結 ,傳授給讀者為各種媒體(電影、電視、動畫、互動式媒體)製作電影分鏡頭腳本的技巧。還包括全球著名設計師的工作實例訪談和作者本人提供的工作經驗、實戰建議,使讀者掌握知識的同時,能更好地把書中的設計理念理應用、發展、創新。

7.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

《電影藝術》第1版面世於1979年,此後歷經七次修訂,早已成為電影學領域公認的標尺性著作。本書內容宏廣,從對電影製作的技術性解說、對構成電影各元素的系統化評介,到電影分析 方法 的示範、電影史的梗概提要,無不做到深入淺出、思慮縝密而觀點周全。

作者以一個非常系統性的方式進行電影「形式」與「風格」方面的概念思考,同時佐以巨細靡遺的影片舉例,詳細分析電影的元素,說明電影的形式系統(敘事性與非敘事性)及風格系統(攝影、剪輯、場面調度與聲音)如何在影片中交互作用。這樣能幫助讀者在了解一部電影時,不再是以過往觀影經驗所累積的慣性直覺方式,去感受影片技術上或情感上的精彩片段,而能將電影看做如同詩歌、建築、音樂與舞蹈等其他藝術一般,是一個創作者在凝粹創作意念之後,執行到影片膠卷上的完整呈現。

並非冷漠的大自然 讀後感

《並非冷漠的大自然》譯自蘇聯六卷本《愛森斯坦文集》第三卷,共分四部分:「論作品的結構」、「激情」、」再論作品的結構」和」並非冷漠的大自然」。書中,作者對如何使影片達到藝術上的完整與統一做了全面的論述,在鏡頭有機組合、聲像和諧組合及合理借鑒其他藝術形式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探究;同時,還詳盡分析和全面探討了劃時代力作《戰艦波將金號》、《伊凡雷帝》等的創作過程和成功經驗。這是一部解讀大師的電影創作經驗及理論思維的經典著作愛森期坦行文有個特點,就是太長了。表現出的效果就是 文章 邏輯組織發散性強,為論證一件事,縱橫博引。他頭很大,精力充沛

電影學介紹

電影學是把電影作為社會文化現象、藝術現象以及大眾傳播媒介加以研究的科學。在中國,電影學還是一門新興學科,對它的界定和研究范圍眾說不一。一般認為電影學是藝術學的一個分支,其范疇包括電影發展過程、電影審美特性、電影創作規律、電影作品分類及其社會作用與美學效應等。

電影學在國際上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出現於20世紀40年代後期,隨著電影藝術日益成熟而逐漸興起。在其發展過程中既與社會學、歷史學、心理學等產生聯系,又與美學以及藝術學其他分支相互影響。50~60年代以來,隨著跨學科研究的日漸開拓,電影研究與其他學科研究的相互結合更趨密切,出現了一些新的分科,如電影美學、電影哲學、電影詩學、電影心理學、電影社會學和電影符號學等。


電影學書目必讀精選相關文章:

★ 電影學書目必讀精選20篇

★ 電腦必讀書本精選20篇

★ 大學生必讀書目精選10篇

★ 體育書目精選15篇短文

★ 初中生必讀課外閱讀書目5篇優秀

★ 80本中學生必讀的好書

★ 學習英語20本必讀的英文書籍有哪些(2)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玖』 你曾看過哪些電影類的書籍有什麼想法

回想一下,我看過電影類的書籍大多都是導演們的自傳性質的作品,在這樣的書中,你會看到很多電影何以誕生,以及拍攝過程中的一波三折,而這些,往往是由導演自身的生活經歷和心智決定的。他們幾乎都曾痛苦、磨難過,像李安曾經山窮水盡到做了6年「家庭煮夫」,然而導演們著書立說之時往往都已功成名就,這些磨難於他們而言更是一種寶貴的財富,同時也讓我們明白,他們之所以披荊斬棘走到今天,所抱持的一定是他們對電影的愛。

《張藝謀的作業》,顯然,他是中國導演中最有爭議的一個,從他的第一部電影作品《紅高粱》開始,就不斷被各種解讀,有推崇,也有懷疑和諷刺。而他,始終在這種種解讀中一路前行。他的電影,有強烈的風格,他不懼怕標簽,固執地推出一部又一部十足影響力的作品。我們要感謝那個造就他的時代,更要感謝他的堅持。

『拾』 有哪些值得看一百遍的英文電影和英文原著書籍

我看過的英文書和英文電影並不多。僅從有限的幾本里,我推薦超經典的一部《飄》。它的同名電影是《亂世佳人》。

書,是經典好書;電影,更是超高分、百年難遇的電影。

可能很多人,只看過電影,卻不怎麼原著。客觀來說,我感覺電影拍得比原著還要好,因為電影已經超出了原書的范疇。

不僅遵從原書的故事情節,還因為幾位主演,特別是女主角費雯·麗的精彩演繹。

如果你沒有時間看原著的話,那直接看電影就好了,相信也能夠帶給你深刻的印象,也一定會給這部電影打高分。

但是從原著的角度來講,我猜測瑪格麗特·米切爾想表達的是一個觀點,即人類的生存不僅僅在物質上,要豐衣足食,還要包括精神上具備信仰,並遵循道德原則。

她站在了女性的角度,做了非常好的闡述。我印象最深的一個畫面,是斯嘉麗在貧窮的家園土地里,刨出來半拉胡蘿卜,飢餓的吃了一口。

然後痛苦地流淚,並向天發誓,一定要讓自己過的好。一個人,所應具備的強大信念,在此刻彰顯的淋漓盡致。

就是下面這張圖,當時感動到涕淚橫流。

經歷過那麼多戰爭和苦難,柔弱的女人挺了過來,並且過上了好的生活。而很多看似表面強壯的男人,卻都被現實一一打趴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這本書,或者這部電影,確實很難。因為書里,有愛情、有親情,有戰爭和毀滅,也有奮斗和犧牲,有暗流洶涌的意識形態斗爭,也有看似虛榮的和平。

所以,你到豆瓣上去看,11萬人打了9.3分,但每個人的評論都不盡相同。每個人都在書里彷彿看到了自己,卻又彷彿沒看懂自己。

(神曲)title

是世界文學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是歐洲由中世紀過渡到近代資本主義那個時期的文學巨匠,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先驅。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最初一位詩人。但丁第一位義大利民族詩人。(神曲)三部曲、地獄篇、煉獄篇、天堂篇。我很喜歡中世紀的文學作品。

電影(簡愛)jaNe

這部電影完美展現真、善、美、惡、丑。人,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卻是因為可愛而美麗。主人公簡.愛迷人的品格與氣質贏得了羅切斯得的愛和遵重。也為羅切斯得熱情奔放,敢作敢為,敢愛敢恨,而感到敬佩。所以一直以來對這部電影非常非常喜歡。

《阿甘正傳》

這部電影堪稱經典,142分鍾的電影囊括了人生的三大主題,愛情、友情和活著的意義。一開始看的時候以為是勵志電影,其實不然,它只是以平淡的口吻講述著生命中的一些道理。

《本傑明.巴頓奇事》

講述的是剛出生的嬰兒就是老人的本傑明一生的故事,雖然這個人物設定比較奇特,可電影的故事一點也不離奇,溫柔善良的養母,偉大的父愛,坎坷的愛情,殘酷的現實,電影里都有。

《簡愛》

書和電影都很好看,那句」我越是孤獨,越是沒有朋友,越是沒有支持,我就得越尊重我自己。」教會了很多人自尊、自信。



要說值得看一百遍的作品,那一定是經典中的經典,比如《亂世佳人》,我想沒人會不舉雙手雙腳贊同吧。

這部電影是很多人想卻不敢翻拍的大作,當時這部小說只是作者寫來消遣之物,沒想到出版後反響巨大,幾乎人人皆知。當導演決定要拍攝成電影並開始廣而告之尋找女主角時,當時的好萊塢當紅女星都爭搶著要來試鏡,最終費雯麗奪得了這一角色。

當時好萊塢花費四千多萬傾力打造了這么一部大製作大手筆大明星的電影,電影播放後也讓全世界的影迷見證了好萊塢工業電影的巨大威力。

該片獲獎無數,光是奧斯卡提名就有十三項,得獎8項。

1860年,南方已有黑人奴隸400多萬,就在廢奴與否的爭論中雙方矛盾開始激化,《亂世佳人》的故事就是在這一時期發生的,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是南方人,故事的視角更多的還是從南方人的眼光來展開。

庄園主的女兒斯佳麗和幾個男人之間的愛情糾葛,在這期間,她經歷了戰爭,失去家人,失去家園,在災難中她頑強抵抗,永不服輸。

對感情,她愛的不管不顧,哪怕被說三道四也無所畏懼。不管是對阿希禮,還是最後對瑞德,她都是這樣的態度,光是面對愛情的這份態度就能讓我頂禮膜拜。

對生活,她不顧別人的眼光行事,被指點被嘲笑,她選擇無視,那份別人愛干

危難時,她總是挑起重擔;受囑托時,她應了就去做;愛錯了,她就坦盪承認。

斯嘉麗那麼真實,倔強,勇敢,果斷……她自私也無私,她賣弄風情也專情,她她拿得起也放得下,她是那種把她丟在任何環境她都能活得精彩的女人,彪悍到讓人不得不愛!

《亂世佳人》這樣優秀的作品,值得你看一百遍!

 

《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人鬼情未了》,《海上鋼琴師》,《傲慢與偏見》,《泰坦尼克號》,《亂世佳人》,《公民凱恩》,《辛德勒的名單》,《勇敢的心》,《這個殺手不太冷》,《教父》,《卡薩布蘭卡》,《憤怒的公牛》,《殺死一隻知更鳥》,《沈默的羔羊》

《教父》系列

一、 社會 的真實

1、巨大財富的背後,都隱藏著罪惡。

2、政治和犯罪是一樣的。

3、金融就是手槍,政治就是知道何時扣動扳機。

4、無法掌控權力的人將被權力毀滅。

5、一個提著公文包的律師所搶到的錢比一千個拿著沖鋒槍的搶到的錢還要多。

6、世界上有什麼事情能那麼肯定?只有一個---復仇。

二、家庭

1、你是我的家人,我愛你。

2、首先,你不能對你所熱愛的人說不。

3、爸爸在吃飯時從不談生意。

4、你花時間和你的家人在一起嗎? 不照顧家人的男人,根本算不上是個男人。

5、如果你不和家人在一起,你就永遠無法成為真正的男人。

你就是個沒前途沒朋友沒價值的娘炮軟逼,小時候你媽發現跟錯了人扔下你和你爸走了,長大了跑到老子的鼓架上,跟他媽小姑娘似的哭鼻子抹眼淚,我他媽的再說最後一次:大聲點!

魔鬼導師弗萊徹給了安德魯幾個耳光之後,聲色俱厲的對他進行了辱罵。

安德魯,一個以傳奇樂手查理·帕克為目標,一心想成為頂級爵士樂鼓手的菜鳥,以為自己得到了伯樂的垂青,沒想到在與樂隊的合練中,差點被弗萊徹投來的椅子砸中,萬分震驚之後,走上瘋狂的入魔之路。

到底要怎樣活著,是個很大的話題,畢竟生命只有一次,一次就足已顯現出生命的珍貴。人可以平平淡淡的一生,但也可以燃燒自己,等待在恰當的時機爆發,顯然安德魯是後者。

他不僅僅想變的優秀,而是成為偉大的人之一,於是忍痛選擇和女朋友分手。

瘋狂練架子鼓,虎口開裂,不得不用冰水止痛繼續練習。

為了在約定時間之內,趕到會場,遭遇車禍。爬出來第一件事想的是不能失去鼓手的位置。

受盡弗萊徹的侮辱,只是為了爭取機會,讓自己變的偉大的機會。

一切的一切,不禁讓人想問,安德魯你為什麼要這么瘋狂,為什麼這么渴望?

安德魯的答案是:我寧願酗酒吸毒,34歲就家破人亡,成為別人餐桌上的話題,也不要腰纏萬貫滿面紅光的活到90歲,但沒人記得我!

沒有人能理解他,他也不需要別人的理解,在他看來,偉大不是一個名詞,而是動詞,要用行動來證明,所以那些親人們熱衷的「成功」,對於他「追求」的否定,對他來說,一錢不值,因為他們不懂,他自己懂就好了。

我們拋棄了心中的「安德魯」

人總會成長,長大以後的我們,慢慢接受了一個現實,並且讓生活控制我們。我們不再認為自己可以做到一切,我們循規蹈矩,用一些從前嗤之以鼻的觀念武裝自己,讓一切看起來很正常,並讓自己接受。

慢慢的我們也變成了看客,當看客毫不費力,當身邊的人跌倒後,隨意拋上一句:看這年輕人,還是有點嫩啊。

但似乎我們忘記了,眼前跌倒的人,就是曾經我們追求夢想的樣子,我們的曾經就是那麼的醜陋嗎?

成功從來不是歲月靜好,而是殘酷的煉獄之行

生活從來不是什麼童話世界,長大以後我們知道這是真理。

當看客的時候,看著動輒「小目標一個億」,或者「我對錢沒興趣」的大佬們談笑風生,多半隻是哈哈大笑。殊不知,看似輕描淡寫的一句話,背後都是「不瘋魔,不成活」。

當年史玉柱拿出僅有的錢去做營銷時,拋下一句話:若不成功,我就跳海。他在賭博,他也不知道自己能否成功,但是他成功了。

勵志故事總是有些演繹色彩,但作為人生重要的一課,這種學習的成本,基本都是以命相搏。現實的殘酷,遠比花邊新聞要來的兇狠,「安德魯們」已隨時准備好,被命運碾得粉碎。

但至少在拼搏的過程中,他已經忘我,除了能感知到自己呼吸心跳,其他的一切都早已從大腦里刪除,練習,練習,直到生命最後一刻,還不夠,還不夠,為了成功我可以舍棄一切。

活法沒有對錯,但人生總是要自己選擇,我要人們記住我,這就是《爆裂鼓手》,關於成功殘酷的真相,我看了一百遍的電影。

安德魯,他成功了。

關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就到這里,希望對你有幫助。

當幸福來敲門

肖申克的救贖

這樣的電影也不是沒有。比如一部名著,不斷的被後人改編成電影,重新演繹和拍攝。甚至每一個導演都想重新把它拍一遍,以顯示自己的成就。你把每個版本都看一遍,就相當於重溫一遍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