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拍攝才能不越軸
1、通過移動鏡頭,機位「移過」軸線,在同一鏡頭內實現越軸過渡,即利用攝像機的運動越過原來的軸線實施拍攝的過程。
2、利用拍攝對象動作路線的改變,在同一鏡頭內引起的軸線變化,形成越軸過渡。
3、利用中性鏡頭或插入鏡頭間隔兩越軸鏡頭,緩和給觀眾造成的視覺上的跳躍。
4、在越軸的兩鏡頭間插入一個拍攝對象的特寫鏡頭進行過渡。
5、利用雙軸線,越過一條軸線,由另一條軸線去完成畫面空間的統一。
運動軸線
即處於運動中的人或物體,其運動方向構成主體的運動軸線。它是由被攝主體的運動所產生的一條無形的線,或稱之為主體運動軌跡。在拍攝一組相連的鏡頭時,攝像機的拍攝方向應限於軸線的同一側,不允許越到軸線的另一側。否則,就會產生「 離軸」鏡頭,出現鏡頭方向上的矛盾,照成畫面空間關系的混亂。
主體運動的速度越快,「軸線」的作用就越明顯。在電視攝像時,我們應遵守軸線規律,以防止越軸前後的畫面不能進行組接。但為了豐富電視畫面語言,往往又要打破「軸線規律」,避免鏡頭局限於軸線一側,而是以多變的視角,立體化地表現客觀現實空間。
這就需要通過有效手段,或藉助一些合理因素,或以其他畫面作為過渡,起到一種「橋梁」作用,既避免「越軸」現象,又能夠形成畫面語言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② 如何保證拍攝的畫面不越軸,如果越軸了
搞清楚軸線,拍攝時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越軸。比如,如果是一個人,一般是以這個人臉中間正面的方向為軸線,如果是運動物體,象行駛的車,一般是以車輛中軸行駛方向為軸線,保證拍攝時都要在軸線一側,不要越軸。兩人對話簡單,就以兩人中軸為軸線,保證在軸線一側拍攝。如果越軸了,可以在補拍一下你越軸的過程,交待清楚即可,但效果可能並不好,所以還是拍的時候注意好。個人的經驗,並不全面。
③ 干貨!電影後期的越軸剪輯技巧
1、利用被攝對象的運動變化改變原有軸線
在前一個鏡頭中,如果是根據被拍攝者原來的軸線關系去拍攝的,那麼下一個相連接的鏡頭,則按照主體發生運動後已改變的軸線設置機位,這樣一來,軸線實際上已被跨越了。
2、利用攝像機的運動來越過原先的軸線
攝像機自始至終是攝像人員場面調度時最為主動積極活躍的因素之一。雖然越軸鏡頭不能直接組接,但是攝像機卻可以通過自身運動越過那條軸線,並通過連續不斷的畫面展示出這一“越軸”過程。由於觀眾目睹了攝像機的運動歷程(從畫面的變化),因此也就能清楚地了解這種由鏡頭調度而引起的`畫面對象的方位關系的變化。
3、利用中性鏡頭間隔軸線兩邊的鏡頭,緩和越軸給觀眾造成的視覺上的跳躍
中性鏡頭,即沿著軸線,在軸線上進行拍攝的鏡頭,畫面中運動的對象迎面而來或者背向而去。由於中性鏡頭無明確的方向性,所以能在視覺上產生一定的過渡作用。當越軸前所拍的鏡頭與越軸後的鏡頭要相組接時,中間以中性方向的鏡頭作為過渡,就能緩和越軸後的畫面跳躍感,給觀眾一定的時間來認識畫面形象位置關系等的變化。
4、利用插入鏡頭改變方向,越過軸線
這種方法與上述第三種方法相似,區別在於插入鏡頭的內容和景別有所不同。一般來說,用於越軸拍攝的插入鏡頭都是特寫鏡頭。我們可以以兩種不同情況來舉例說明。第一種情況是相同空間的相同場景中,插入一些方向性不明確的被攝對象的局部特寫畫面,使得鏡頭在軸線兩側所拍的畫面能夠組接起來。
關於電影後期的越軸剪輯技巧的內容,青藤小編就和您分享到這里了。如果您對影視後期有濃厚的興趣,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為您提供幫助。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於誰信那個技巧、後期剪輯的方法及素材等內容,可以點擊本站的其他文章進行學習。
④ 電影中的攝像機越軸,到底是什麼意思,能不能舉個例子
所謂, 一個人的鏡頭沒有越軸 就像一個點可以有無數條散發性的射線,兩個人有一條軸線 就像兩點之間為一條直線,通常這個軸線是建立與兩個人物的空間關系之間的。
越軸分為合理越軸和不合理越軸,合理越軸是運用了越軸的方式循序漸進的讓機位跨過兩人之前的空間關系(不是突然的 一般為左右搖)從而達到某種需要的視聽語言效果。不合理越軸,就是電影拍攝上的失誤。
鑒別成像元件:
成像元件就像人的視網膜,是攝像頭的核心部件。目前我國尚無能力製造,市場上大部分攝像頭採用的是日本SONY、SHARP、松下等公司生產的晶元,韓國也有能力生產,但質量稍遜。比較普遍的成像元件就是CCD(也有CMOS)。CCD的主要區分在於色彩、尺寸及品牌。
⑤ 影片中有越軸鏡頭的電影有哪些為什麼要這樣
在《花樣年華》中蘇與周有幾處對白是越軸的 但是看上去不但沒有視覺異常而且另有新意~
⑥ 兩個人物的對話場景如何使用分切鏡頭在剪輯上更加連貫!舉影視當中的例子說明
1、利用過肩鏡頭來表現兩人位置關系,當下個人物說話時,鏡頭反打。
2、二人在畫面內左右分立,用以表現周圍環境。
3、人物臉部特寫,一般是側臉,注意方向性,不能越軸。著重變現人物情緒。
4、以人物主觀視角來拍攝對方,增強角色代入感。
5、人物某個部位、物品的特寫,一種情況是表現與台詞相關的信息,另一隻則是調度豐富鏡頭。
6、周圍的空景,調度情緒或鏡頭感,並將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到畫面某處或台詞上。
7、以台詞穿插其他場景畫面,補充說明台詞內容。
8、其他。如在對方眼中看到另一個人物的映像等。
以上是常見的人物對話時所用的鏡頭,至於舉例……太常見了,隨便找吧。。。
⑦ 影視製作的過程中,有哪些情況可以越軸而不離軸
一,單鏡越軸。這中方式完全不會產生視覺突兀感。
觀眾看到了越軸的過程。這種情況在電影中可能是攝影機移動,也可能是角色物體移動所造成越軸。
二,多鏡越軸。
1 在越軸之前視角(或說攝影機)位於」軸線「上。有些影人將之稱作騎線拍攝。只要跳軸之前有這么一個騎線鏡頭,越軸的就不會帶來太大的突兀感。
2 越軸前切換被攝對象或者場景。這個沒什麼好說的,其實我覺得就是觀眾的空間感已經被破壞了所以再切換場景時那條」軸線「已經沒有心理基礎了。
⑧ 在影視劇中使用三鏡頭法有什麼優越性
沒有什麼優越性。三鏡頭法就是省事省錢。.好萊塢三鏡頭法的原則就是不越軸。(不越軸就是為了畫面連貫,我覺得yol叔@yolfilm說的「一貫法」這種翻法其實恰恰就是這樣一種意譯。)三鏡頭法並不是三個鏡頭。而是三種鏡頭,至於哪三種國內就有很多說法,比如主觀鏡頭,客官鏡頭,次客觀鏡頭。或者單人鏡頭,過肩鏡頭,雙人鏡頭。說法不同罷了確實很混亂。但是混亂程度遠超yol叔說的效率低。除了「拍電影有啥難的,不就是三鏡頭法么,」類似的話語。三鏡頭法在中國的荼毒之大,簡直難以想像。當年有圈內人和國外交流,人問日本的民族電影的特色是低機位,中國電影的特色是啥,答曰三鏡頭法外國的電影學院是以教三鏡頭法為恥的。這是好萊塢賺錢的套路,不能拿去誤人子弟。時至今日,中國的影視學院出來的學生,大部分只會三鏡頭法,而且是死記硬背的那種,他們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為什麼不能越軸,每每拍片的時候,大叫「越軸啦!」真是氣死我也。
⑨ 哪些電影裡面有「合理越軸」的鏡頭
《蝙蝠俠:黑暗騎士(2008)》,《生來才遇到》,《今生之夢今何在》。「越軸」是拍攝中的大忌,在現實中,一旦拍攝中不小心產生了「越軸」鏡頭,後期編輯中都要想辦法去彌補。
但也有在拍攝中故意使用越軸鏡頭,來產生一些特殊效果的。合理「越軸」,是為了建立新的軸線,獲得豐富多變的屏幕樣式和實現對畫面再造空間的處理與表現。
利用主體的運動越軸。在兩個相反方向運動的鏡頭之間,插入一個主體運動路線改變的鏡頭。如:在表現兩人對話而跳軸的兩個鏡頭中間,插入其中一人向對方走去或走到對方另一側的一個畫面,即可使鏡頭順暢轉換。
如果在第一個鏡頭中確立了軸線,然後在不越軸的情況下把攝影機沿弧線移動到最末端,你會創建一個在剪輯過程中可以用到得中性鏡頭。由於這個180°的極端位置讓攝影機「騎牆」。
隨後就可以自由地跳到另一邊,並從那邊進行拍攝。在中性鏡頭之後確立的新軸線讓觀眾可以重置他們對電影空間的認知。
(9)不越軸經典電影分鏡頭擴展閱讀:
合理越軸的方法:
1、空鏡頭越軸
在越軸前一個鏡頭中,插入一個空鏡頭。因為空鏡頭一般來說,具有渲染和停頓作用,另外,空鏡當中沒有人物關系,也就沒有視線方向,因此也就沒有了軸線中的視線因素,所以,空鏡頭越軸是常用方式。
但是,要求該空鏡頭是本敘事空間的空鏡頭。也就是說這種使用是提前設計好的。
此刻空鏡頭的主要作用:緩沖了視線關系、轉換人物空間、調整敘述段落、調整鏡頭節奏和結構。
用空鏡越軸的好處:有自由度,可以寫意,可以用細節幫助敘事(《殺手裡昂》開場)
2、利用騎軸的方式越軸
就是在前後鏡頭中間,插入一個軸線上的鏡頭,然後進行越軸。插入的鏡頭一般來說是一個中性鏡頭,也就是說是視線局中,視線正對攝影機的鏡頭。因此,也稱為視線引導鏡頭。利用騎軸的方式進行越軸要注意的三個因素。A人物的對話內容(也就是台詞)b人物的表情細節 c人物的動作行為
用騎軸鏡頭越軸的好處:中性鏡頭可以給人以主觀鏡頭、主觀視點的感覺使越軸看起來更流暢。
3、利用暗示反應越軸
就是在前後鏡頭中間,插入一個當事人或者是第三者的暗示,進行越軸。這種暗示可以是聲音,也可是形體動作,來建立新的敘事段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越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越軸鏡頭
⑩ 求電影里的越軸鏡頭 具體到哪本電影的哪段哪分鍾!!!!!!!!
請參考下《X戰警 第一戰》中開頭,萬磁王小時候和納粹長官對話的那一段,剛開始都是一個軸的對話,知道萬磁王母親進來的時候,越軸了,一下將鏡頭的連貫性打亂,有一個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