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懷舊老電影巴山夜雨完整版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懷舊老電影巴山夜雨完整版

發布時間: 2023-01-20 07:02:37

Ⅰ 巴山夜雨的影片評價

吳永剛、吳貽弓在1980年完成的電影《巴山夜雨》,在一艘客輪從重慶開往武漢的旅程中,通過對幾個形象鮮明的乘客的刻畫,展現了「文革」後期的社會縮影。
扮演小姑娘的茅為蕙已成為著名鋼琴家,她6歲時吹蒲公英的可愛模樣至今還留在不少觀眾的腦海里,那首歌謠更是成為經典:「我是一棵蒲公英的種子,誰也不知道我的歡樂和悲傷,爸爸媽媽給我一把小傘,讓我在廣闊的天地里飄散。」
影片在一個很短的限度和很小的范圍內,描寫十年動亂中人民同「四人幫」進行斗爭的一個「點」,它具體、集中、細致、逼真地濃縮了一個巨大社會在那個非常時期中的真實情況,力求廣泛和全面聯系整個社會的生活面;它清晰地描繪出普通人民之間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的質朴和真誠,刻畫出他們得以生存和斗爭的信念與理想。正是這種蘊藏在人民心底的美德和力量,使該片具有了清新的詩意。
它「以獨特的創作構思和抒情詩般的藝術風格,塑造了具有鮮明個性色彩的人物群像,表現了我國人民在特定歷史時期中的美好的心靈」(中國電影金雞獎第一屆評選委員會評語)。
影片把人物放在歷史的長河中去思考,從而使這些具有當代特點和素質的人物,在思想性格的形成和表現上,同時具有某種民族歷史傳統的繼承性。
影片多方面的吸收和事例古典詩詞、水墨繪畫和散文、戲劇等方面的技巧和手法,著力於詩情與哲理交融的美學效果,善於用簡練的筆觸勾勒生動的形象,使之具有較強的藝術魅力。

Ⅱ 巴山夜雨電影誰演的

主 演
李志輿,張瑜,強明,仲星火,歐陽儒秋,林彬
《巴山夜雨》是由吳永剛,吳貽弓執導,張瑜等人主演的一部劇情片。
影片講述了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處境的旅客對一個事件的不同反應的故事。

Ⅲ 八十年代的懷舊經典電影有哪些

《廬山戀》 《巴山夜雨》 《天雲山傳奇》 《苗苗》 美術片《三個和尚》 81 《鄰居》 《被愛情遺忘的角落》 《西安事變》 《月亮灣的笑聲》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傷逝》 《子夜》 《喜盈門》 《沙鷗》 《知音》 《南昌起義》 《阿Q正傳》

Ⅳ 最近偏愛70-80年代的老電影 介紹下 謝謝啦 要國產的哦

《海市蜃樓》 導演:徐小明 編劇:徐達初 徐小明 張華標 主演:於榮光 徐小明 帕霞·烏買爾 古麗加汗 范冬雨 上映:1986年 《賽虎》 80 《廬山戀》 《巴山夜雨》 《天雲山傳奇》 《苗苗》 美術片《三個和尚》 81 《鄰居》 《被愛情遺忘的角落》 《西安事變》 《月亮灣的笑聲》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傷逝》 《子夜》 《喜盈門》 《沙鷗》 《知音》 《南昌起義》 《阿Q正傳》 82 《人到中年》 《駱駝祥子》 《城南舊事》 《駱駝祥子》 《牧馬人》 《逆光》 《風雨下鍾山》 《孔雀公主》 《一盤沒有下完的棋》 《茶館》 《泉水叮咚》 美術片《鹿鈴》 83 《鄉音》 《廖仲愷》 《血,總是熱的》 《大橋下面》 《秋瑾》 《十六號病房》 《再生之地》 《李冰》 《毛澤東》 《四渡赤水》 《不該發生的故事》 《候補隊員》 美術片《鷸蚌相爭》 84 《紅衣少女》 《高山下的花環》 《邊城》 《黃山來的姑娘》 《譚嗣同》 《黃土地》 《雅馬哈魚檔》 《雷雨》 美術片《火童》 85 《野山》 《日出》 《黑炮事件》 《絕響》 美術片《金猴降妖》 86 《孫中山》 《芙蓉鎮》 《血戰台兒庄》 《山林中頭一個女人》 87 《老井》 《紅高粱》 《人鬼情》 《井》 《孩子王》 《山雀兒》 88 《晚鍾》 《歡樂英雄》 《陰陽界》 《棋王》 《大喘氣》 《瘋狂的代價》 美術片《山水情》 89 《開國大典》 《百色起義》 《庭院深深》 《哦,香雪》 1. 中國1979:歸心似箭(李俊)11本 2. 中國1978:小街(楊延晉) 3. 中國1978:剪輯錯了的故事(楊延晉) 4. 中國1980:小花(黃建中) 5. 中國1980:巴山夜雨(吳貽弓) 6. 中國1980:天雲山傳奇(謝晉)126 7. 中國1980:三個和尚 8. 中國1981:廬山戀 9. 中國1981:西安事變(成蔭)19本 10. 中國1981:鄰居(謝非) 11. 中國1981:喜盈門 12. 中國1981:沙鷗(張暖昕) 13. 中國1981:巴山夜雨(吳貽弓) 14. 中國1981:人到中年(王啟明、孫羽)11本 15. 中國1982:牧馬人 16. 中國1982:少林寺 17. 中國1982:駱駝祥子(凌子風) 18. 中國1982:沒有航標的河流(吳天明) 19. 中國1982:許茂和他的女兒 10. 中國1982:城南舊事(吳貽弓)10本 11. 中國1983:鄉音(胡炳榴)91 12. 中國1983:一個和八個(張軍釗)10本 13. 中國1984:人生(吳天明) 14. 中國1984:紅衣少女(陸小雅)10本 15. 中國1984:邊城(凌子風) 16. 中國1984:黃土地(陳凱歌)10本 17. 中國1985:獵場扎撒(田壯壯) 18. 中國1985:高山下的花環 19. 中國1985:青春祭(張暖忻)10本 20. 中國1985:良家婦女(黃建中) 21. 中國1986:黑炮事件(黃建新)116 22. 中國1986:野山(顏學恕) 23. 中國1986:芙蓉鎮(謝晉)166 24. 中國1986:人鬼情(黃蜀芹)115 25. 中國1986:孫中山(丁蔭楠)17本 26. 中國1986:盜馬賊(田壯壯)9本 27. 中國1986:湘女瀟瀟(謝飛)10本 28. 中國1987:老井(吳天明)133 29. 中國1987:紅高粱(張藝謀)91 30. 中國1988:棋王(滕文驥) 31. 中國1988:孩子王(陳凱歌) 32. 中國1989:本命年(謝飛) 33. 中國1989:晚鍾(吳子牛) 34. 中國1989:百色起義(陳家林)115 35. 中國1989:開國大典(李前寬)18本 36. 中國1990:菊豆(張藝謀) 37. 中國1990: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夏剛) 38. 中國1990:過年(黃建中)10本 39. 中國1990:雙旗鎮刀客(何平)90 40. 中國1990:北京,你早(張暖昕)110 41. 中國1990:血色清晨(李少紅)

Ⅳ 八十年代三十部國內經典電影有哪些

八十年代三十部國內經典電影有:

《苗苗》《紅牡丹》《巴山夜雨》《等到滿山紅葉時》《第二次握手》《廬山戀》《戴手銬的旅客》《天雲山傳奇》《月亮灣的笑聲》《喜盈門》《被愛情遺忘的角落》《知音》《漩渦里的歌》《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北影版)》;

《駱駝祥子》《牧馬人》《人到中年》《少林寺》《赤橙黃綠青藍紫》《城南舊事》《快樂的單身漢》《咱們的牛百歲》《青春萬歲》《大橋下面》《人生》《高山下的花環》《黃山來的姑娘》《芙蓉鎮》《紅高粱》《庭院深深》。

1、《苗苗》

《廬山戀》是1980年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由黃祖模執導,張瑜、郭凱敏主演的風景抒情故事片。影片講述了一位僑居美國的前國民黨將軍的女兒周筠回到祖國廬山游覽觀光,與中共高乾子弟耿華巧遇,兩人一見鍾情並墜入愛河的故事。2018年8月18日,被評為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十大優秀愛情電影。

Ⅵ 求老電影《筆中情》《巴山夜雨》《從奴隸到將軍》

我的網路空間里有,點擊下面我的頭像或用戶名,再點擊「空間」

Ⅶ 誰有老電影{巴山夜雨}的影評啊!!急要啊。。。在線等

要在1980年的語境中真正讀懂《巴山夜雨》,幾乎是不太可能的。盡管這部影片除了獲得1980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以外,還獲得了包括最佳故事片獎在內的首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5個獎項。要讀懂《巴山夜雨》,必須讀懂中國電影史上的吳永剛。作為一個從1930年代中國影壇走來的中國電影藝術家,吳永剛是獨特的。這位美工師出身的電影導演,對電影的理解有常人所不及之處。無論是在《神女》(1934)、《浪淘沙》(1936),還是在《巴山夜雨》(1980)中,吳永剛著力追求的總是「意境」。這樣,《神女》里紛擾的都市和哀怨的少婦,《浪淘沙》中寂寥的孤島和迷離的白沙,以至《巴山夜雨》里飄盪的蒲公英和憂傷美麗的巴山夜雨,不僅是吳永剛的最愛,而且是影片最動人的所在。
正因為如此,吳永剛的電影往往身處邊緣。也就是說,對「意境」的熱愛,使吳永剛最容易偏離中國電影的主流話語,也使吳永剛及其電影非常容易受到不必要的傷害。重視載道和講究敘事的中國電影傳統,曾經使人們漠視《神女》的光輝,也使人們誤讀《浪淘沙》的真正蘊涵;而大多數吳永剛電影,由於缺少知音的共鳴,終於導致長久的湮沒不彰。只是在《巴山夜雨》里,吳永剛才讓人們真正體會了「意境」的魅力。
從1959年或者1960年開始,吳永剛就在醞釀著《巴山夜雨》(當然不是從劇作的角度)。因為當時「文化大革命」還沒有開始,《巴山夜雨》故事賴以存活的時代背景15年後才發生。1959年或者1960年的吳永剛,心目中的下一部電影必須有一個「意境」:那是導演曾經看見的一副木刻,畫中的小女孩顯然是一個貧窮的孩子,她身邊放著一個小竹籃,小女孩跪在地下,鼓著腮幫子吹蒲公英,那麼天真、稚氣。
15年後,吳永剛等到了《巴山夜雨》。一切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只有「意境」還在心中。盡管從故事層面上看,《巴山夜雨》被賦予那麼眾多的偶然與巧合以及那麼沉重的歷史與現實,但導演仍然沒有把它拍成一部「傳奇」。為了苦苦追索幾十年的「意境」,吳永剛選擇了抒情。
主人公秋石便是詩人。在導演「以不表演為表演」方針的指導下,李志輿的表演由於過於內斂而稍顯木訥,但並不影響影片的整體效果。在吳永剛看來,作為詩人的主人公,其實是造成影片抒情格調的最好載體。首先,秋石在獄中寫的那一首《蒲公英》詩,便被導演四次運用到影片中,起到了較好的結構影片與表情達意的功能;其次,導演可以通過詩人的視角,自由地創意造境。這樣,在故事主線之外,影片不僅成功地將雄奇的巴山、滔滔的長江與靜默的神女峰、滾滾的漩流剪輯在一起,而且成功地把孤獨飛翔的蒼鷹、搖曳波浪的航標與夢境一樣的愛情回憶交織在故事時空之中,使影片本身增添了一種難得的人文深度和濃郁的抒情氛圍。為了使影片最終導向一種美好的「意境」,吳永剛甚至放棄了《神女》和《浪淘沙》中的人性批判。不用說,秋石是高潔的形象;即便女專案人員劉文英,影片也是需要她的「轉變」,演員張瑜正是因為「一股子稚氣」被吳永剛選中的;另一專案人員李彥,最後關頭露出真面目,他也是解救詩人秋石的策劃者;整個客輪,從船長到乘客,都是善良的好人。直到影片最後,秋石攜女兒上岸,客輪發出長鳴,向秋石父女告別,這時,連客輪本身也被賦予了善良的品性。當然,丑惡與黑暗是肯定存在的,只是在影片中,吳永剛寧願把它們徹底推到背景,讓它們在道德的法庭上,接受缺席的判決。也正是在這里,體現出導演獨特的才華。
對「意境」的渴望,使新中國建立以後的吳永剛,擁有了一個持續十多年的「蒲公英小女孩」情結;隨著「文化大革命」的結束,「蒲公英小女孩」所蘊涵的「美」,顯然應該並且確實已經上升為對「丑」的否定和對「惡」的批判。但是,吳永剛沒有打算沿著這一思路走下去,而是過早地離開現實,趨向了「浪漫主義」。誠然,正如吳永剛自己所言,影片中多一些好人沒有什麼不對,何況,影片結尾,小娟子吹蒲公英的鏡頭,更是導演自己醞釀經年的畫面,不可能輕易放棄;影片的深度在於:當主人公秋石帶著女兒離開客輪,行走在林間山道時,秋石只有片刻流露出慈父般的微笑,大多數時候是心情沉重的;女兒歡笑著奔向山野,吹起蒲公英,蒲公英隨風飄盪在藍天白雲,這一切,都是通過秋石傷感的視線展現出來的,給「蒲公英小女孩」的「美」鍍上了一層憂郁和凄涼。全片倒數第二個鏡頭,仍然停留在秋石的近景上:重獲自由的秋石,面對剛剛回到自己身邊的女兒,決定收起沉重的心情,從容地微笑,但笑容瞬間轉換為悲傷。詩人的情緒,徘徊在大喜大悲之間。彷彿不忍心目睹這一切,鏡頭宕開,在茫茫群山中定格。依靠這樣的結尾,吳永剛緊守著自己的美學。確實,吳永剛從來就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現實主義者」,「現實」在他的作品中已經被咀嚼成一個堅硬的內核,無處不在卻又被有意隱藏;同時,吳永剛也從來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浪漫主義者」,在超越現實的時空中放盪神思不是他的目的。他追尋的「意境」,凝聚著自身思想的深刻性,但又煥發出電影畫面特有的美感和魅力。
就像《巴山夜雨》的結尾,盡管缺少了人性批判,但反思歷史的動機,卻刻寫在美麗的「蒲公英小女孩」與蒼茫的巴山夜雨之中。

Ⅷ 在線跪求巴山夜雨(1980)主演李志輿免費百度雲資源鏈接,求分享

《巴山夜雨》網路網盤免費資源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RZk3WJynDdiUhwkRU7cPEw

提取碼:4bh9

《巴山夜雨》是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劇情片,由吳永剛、吳貽弓執導,李志輿、張瑜主演,於1980年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