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老電影全部二泉映月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老電影全部二泉映月

發布時間: 2023-01-20 03:18:16

㈠ 中國老電影開頭是數學1到10的電影有哪些

一江春水向東流,二泉映月,三進山城,四渡赤水,五朵金花,六號門,七十二家房客,八千里路雲和月,十天。至於有沒有九字開頭的老電影我一時想不起來。

㈡ 七十年代有哪些電影片

國產老電影名錄大全(七十年代)

難忘童趣
閱65588轉1002015-03-06分享保存
001歌迷小姐(1970)
002紅燈記(現代京劇)(1970)
003五虎屠龍(1970年)
004智取威虎山(現代京劇)(1970)
005廣東小老虎(1971)
006沙家浜(現代京劇)(1971)
007萬箭穿心(1971)
008白毛女-舞劇 (1972)
009鬼新娘(1972)
010海港(現代京劇)(1972)
011龍江頌(現代京劇)(1972)
012馬永貞 (1972)
013奇襲白虎團(現代京劇)(1972)
放學以後.1972

014車輪滾滾(1973)
015冷麵虎(1973)
016七十二家房客 (1973)
017艷陽天(1973)
018戰洪圖 (1973)
北地胭脂.1973
東海小哨兵.1973

帶響的弓箭.1974
019半籃花生 (1974)
020步步追殺 (1974)
021創業(1974)
022杜鵑山(**京劇)(1974)
023怪人怪事(1974)
鋼鐵巨人.1974
海鷗飛處(1974)
024海韻(1974)
025火紅的年代(1974)
026金瓶雙艷(1974)
027平原作戰(現代京劇)(1974)
028閃閃的紅星(1974)
029無影燈下頌銀針(1974)
030向陽院的故事(1974)
031一副保險帶(1974)
032偵察兵(1974)
033阿勇(1975)
034碧海紅波(1975)
035草原兒女(1975)
036長城新曲 (1975)
037春苗 (1975)
038第二個春天(1975)
039烽火少年(1975)
風流經理騷秘書.1975

040海霞(1975)                                                                                           041紅雨 (1975)
042護花鈴(1975)
043黃河少年(1975)
044激戰無名川(1975)
045筧橋英烈傳(台灣)(1975)
046金光大道I(1975)
047決裂(1975)
048磐石灣(1975)
049屈原 (1975)
050沙漠的春天(1975)
051小將【1975】
052小螺號(1975)
053沂蒙頌-舞劇 (1975)
054捉姦趣事 (台灣)(1975)

055阿夏河的秘密(1976)
056半邊天(戲曲片)(1976年)
057長空雄鷹(1976)
058賭王大騙局 (1976)
059沸騰的群山(1976)
060楓樹灣(1976)
061歡騰的小涼河 (1976)
062江水滔滔(1976)
063流星蝴蝶劍 (1976)
064芒果之歌(1976)
065南海長城(1976)
066難忘的戰斗(1976)
067年青的一代(1976年)
068牛角石(1976)
069青春似火(1976)
070秋歌(1976)
071山村新人(1976)
072少林門(1976 )
073鎖龍湖 (1976)
074文昭關(1976)
075新精武門(1976)
076雁鳴湖畔(1976)
077暗礁(1977)
078巴士奇遇結良緣(1977)
079春潮急 (1977)
080春天 (1977)
081大刀記(1977)
082風雲島(1977年)
083海軍突擊隊(1977)
084黑三角(1977)
085紅娘(京劇)(1977)
086藍天防線(1977)
087兩個小八路 (1977)
088苗嶺風雷(1977年)
089明月刀雪夜殲仇 (1977)
090十月的風雲(1977年)
091同志,感謝你 (1977)
092***中的一條船(1977年)                                                                                              093希望(1977年)
094熊跡(1977)
095延河戰火(1977)
096漁島怒潮(1977)
097戰地黃花 (1977)
奔向彩虹(1977)

098拔哥的故事(1978)
099豹子灣戰斗(1978)
100冰山雪蓮(1978)
101並非一個人的故事 (1978)
102不平靜的日子(1978年)
103春歌 (1978)
104大河奔流(1978)
105丁龍鎮(1978)
106東港諜影(1978)
107斗鯊(1978)
108兒子,孫子和種子(1978)
109風雨里程 (1978)
110孤城諜影(1978)
111火娃(1978年)
112江姐(1978)
113巨瀾 (1978)
114孔雀飛來阿佤山 (1978)
115獵字99號 (1978)
116蒙根花 (1978)
117南疆春早 (1978)
118奴隸的女兒(1978)
119女交通員(1978)
120平鷹墳(1978)
121三挺機槍的故事(1978)
122山寨火種(1978)
123特殊任務(1978)
124我們是八路軍(1978)
125瑤山春 (1978)
126一招半式闖江湖(1978)
127中華丈夫(1978)
128啊!搖籃 (1979)
129八二三炮戰(台灣)(1979)
130保密局的槍聲(1979)
131春雨瀟瀟(1979)
132從奴隸到將軍(1979)
133燈(1979)
134贛水蒼茫 (1979)
135歸心似箭(1979)
136海外赤子(1979)
137歡顏(1979)
138婚禮 (1979)
139吉鴻昌(1979年)
140濟南戰役(1979年)
141她倆和他倆 (1979)
142軍閥趣事(1979)
143苦難的心 (1979)
144苦惱人的笑(1979)
145藍光閃過之後(1979)
146淚痕(1979)
147柳暗花明 (1979)
148綠海天涯 (1979)
149摸花轎 (1979)
150哪吒鬧海(1979)
151瞧這一家子 (1979)
152乳燕飛(1979)
153山鄉風雲(1979)
154少林寺(1979)
155神聖的使命(1979)
156生活的顫音 (1979)
157瞬間 (1979)
158甜蜜的事業(1979)                                                                                           159挺進中原(1979)
160我的十個同學(1979)
161西風的故鄉(1979年)
162西園記(1979)
163小花(1979)
164小字輩(1979)
165笑(1979)
166笑拳怪招(1979)
167血與火的洗禮(1979)
168丫丫 (1979)
169櫻 (1979)
170鷹爪鐵布衫(1979)
171有一個青年(1979)
172於無聲處(1979)
173圓月彎刀(1979)
包公賠情[1979]吉劇
二泉映月.1979

㈢ 電影《二泉映月》裡面的曲調。

《流浪街頭》

㈣ 求一部老電影 關於瞎子阿炳的

《二泉映月》(1979年) 外文名稱 Moonlight on second spring 導演: 嚴寄洲 Jizhou Yan 主演: 張勇手 Yongshou Zhang ....老趙 陶玉玲 Yuling Tao ....阿根嫂 邵華 Hua Shao ....鍾師傅 影片類型: 劇情 片長:110 分鍾 國家/地區: 中國 色彩: 彩色 膠片長度: 11本 上映 1979 製作公司:八一電影製片廠 [中國] 劇情 無錫人阿炳從小喪母,父親華雪梅是絲竹名手,他隨父親刻苦學藝,並在父親去世後繼續勤學不輟,成為出色的樂師,人送外號「小天師」。李老虎一貫橫行霸道,賣唱老藝人鍾師傅受他的欺侮後重傷卧床。阿炳為幫鍾師傅的女兒琴妹還債,陪她上街賣唱,但又遇到李老虎的爪牙滋擾。阿炳因不願為李老虎演奏而被鼓樂班開除,又與鍾師傅父女失去了聯系,開始了四處流浪生活。多年後他與琴妹在太湖邊意外重逢,二人便相依為命。升為警察局長的李老虎更加為非作歹,因阿炳與琴妹拒絕為他演奏,便殘忍地打瞎了阿炳的眼睛,並侮辱琴妹。琴妹激憤至極投河自盡,阿炳成了瞎子沿街賣唱,並創作出名曲《二泉映月》,但李老虎不肯放過他,將他趕出了無錫。解放後,阿炳受到了黨和人民的關心,成為了著名音樂家,阿炳還以為琴妹還活著,人們告訴阿炳琴妹已經投河自盡,並帶他到琴妹的墳前,阿炳在琴妹的墳前痛哭,並回憶起和琴妹在街頭賣唱,四處流浪的悲慘生活,回憶起琴妹生前曾對阿炳說過要他拉一首曲子給她聽,阿炳就在琴妹的墳前拉起了悲傷的曲調《二泉映月》給已死的的琴妹聽。

㈤ 對二泉映月的鑒賞

賞析一:
熟悉的樂曲,彷彿把我們帶入了山水秀麗的江蘇無錫:在我們的眼前,彷彿展現出惠山「天下第二泉」那美麗的景色。伴著泉水的涌動,這支婉轉的樂曲又彷彿在向我們講述著一個不平凡的故事。
曲子的作者名叫華彥鈞,出生在江蘇無錫。他對民間音樂有著強烈的興趣,從小就學了擊鼓,吹笛,拉二胡,彈琵琶。十五六歲時,已成為當地一名出色的樂師。而他三十四歲的時候,疾病使他雙目失明了。貧病交加的他,流落在街頭,生活極為艱苦。但他骨氣剛毅,從不乞求別人的施捨,而是以賣藝為生。他就是我們所熟悉的——瞎子阿炳。阿炳長期生活於社會的底層,有著鮮明的愛憎,他曾編演過許多樂曲,剛才我們所聽到的,就是阿炳的二胡曲代表作《二泉映月》。由於他生活在國民黨反動統治時期,他也曾編演過許多諷刺性的樂曲,向邪惡勢力挑戰,如《聽松》《漢奸的下場》等曲目,表達了他對日寇及漢奸的極大的義憤,而他因此也成為了反動當局的眼中釘、肉中刺。1947年,阿炳遭國民黨毆打成疾,被迫停止了賣藝生活。
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坎坷歲月,阿炳終於盼到了全國的解放,他的藝術生涯也進入到了一個新階段。1950年夏,中央音樂學院采訪了阿炳,並在匆忙中錄下了他所彈奏的《二泉映月》《聽松》《大浪淘沙》《昭君出塞》等六首樂曲。他還答應半年後繼續錄制二三百首二胡曲。可是,由於他長期遭受舊社會的折磨,竟於當年12月4日吐血去世了。阿炳之死以及他數百首樂曲的失傳,不能不說是中國音樂史上永遠無法彌補的一大損失。
《二泉映月》作為他僅保留下來的幾首曲目之一,顯得彌足珍貴。據說在錄制它的時候,工作人員曾詢問阿炳樂曲的名字。阿炳說,既然廣東有《三潭映月》,那麼這首曲子就叫作《二泉映月》吧。就這樣,《二泉映月》流傳了下來,而它也被看作是作是作者一生嘔心瀝血的藝術結晶。《二泉映月》以一種抒情式的音樂語言,向我們描繪了月映惠山泉的景色和作者那無限深邃的感情。全曲共分為六段,經歷了五次變奏。
在曲子開端是一段引子,它彷彿是一聲深沉痛苦的嘆息,彷彿作者在用一種難以抑制的感情向我們講述他一生的苦難遭遇。彷彿在樂曲開始之前,作者已經在心中默默地說了好久了,不知不覺地發出這聲嘆息,樂曲如同一個老藝人,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徘徊,流浪,而又不甘心向命運屈服。他在傾訴著在所處的那個時代所承受的苦難壓迫與心靈上一種無法解脫的哀痛,他在講述著他辛酸悲苦而有又充滿坎坷的一生,毫不掩飾地表達出作者心中的真摯感情。第四段到達了全曲的高潮,我們彷彿可以聽到阿炳從心靈底層迸發出來的憤怒至極的呼喊聲,那是阿炳的靈魂在疾聲呼喊,是對命運的掙扎與反抗,也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昂揚的樂曲在飽含不平之鳴的音調中進入了結束句,而結束句又給人一種意猶未盡之感,彷彿作者仍在默默地傾訴著,傾訴著,傾訴著……
可以說,這首曲子無論是在創作還是演奏上,都充分地表達出了作者心中的真摯感情,它不僅在國內深得人民喜愛,也在國際樂壇上獲得了很高的評價。它以它深沉、悠揚而又不失激昂的樂聲,撼動著千百萬人的心弦……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對該曲的評價:「我應該跪下來聽……」那是1978年,小澤征爾應邀擔任中央樂團的首席指揮,席間他指揮演奏了勃拉姆斯的《第二交響曲》和弦樂合奏《二泉映月》(改編),當時,小澤征爾並沒有說什麼。
第二天,小澤征爾來到中央音樂學院專門聆聽了該院17歲女生薑建華用二胡演奏的原曲《二泉映月》,他感動得熱淚盈眶,呢喃地說:「如果我聽了這次演奏,我昨天絕對不敢指揮這個曲目,因為我並沒有理解這首音樂,因此,我沒有資格指揮這個曲目……這種音樂只應跪下來聽。」說著說著,真的要跪下來。他還說:「斷腸之感這句話太合適了」。同年9月7日,日本《朝日新聞》刊登了發自北京的專文《小澤先生感動的淚》。《二泉映月》自此漂洋過海,得到了世界樂壇的贊譽。

賞析二:
聽聽琴聲悠悠是何人在黃昏後
身背著琵琶沿街走背著琵琶
沿街走陣陣秋風吹動著他的青衫
袖淡淡的月光石板路上人影瘦
步履遙遙出巷口宛轉
又上小橋頭四野寂靜燈火
微茫映畫樓操琴的人
似問知音何處有~一聲低吟
一回頭只見月照蘆狄洲,只見月照蘆狄洲

琴音繞叢林,心在顫抖聲聲猶如松風吼
又似泉水匆匆流
憔悴琴魂作漫遊平生事啊
難回首歲月消逝人煙留
年少青絲轉瞬已然變白頭苦伶仃
舉目無親友風雨泥濘
怎忍受榮辱沉浮無怨尤榮辱沉浮無怨尤
惟有這琴弦解離愁晨昏常相伴
苦樂總相守酒醒人散余韻悠
酒醒人散余韻悠莫說壯志難躊
胸中歌千首都為家鄉山水留
天地悠悠唯情最長久共
祝願五洲四海烽煙收
家家笙歌奏年年歲歲樂無憂
年年歲歲樂無憂縱然人似黃鶴
一抔凈土惠山丘噢此情綿綿不休
天涯芳草知音有你的琴聲還伴著泉水流

[font class=t1][font size=3]二泉映月填詞作品欣賞[/font][/font]
二泉映月
——根據華彥鈞先生二胡曲填詞
劉周
心似泉水冷,
蕭蕭風吹月獨明;
人世間,
酸甜苦辣盡,
到頭總如月影空。
昨夜無月,
嘆泉水淙淙溺儂心;
想弦月曾經,
凄凄慘慘照愁人。
功名富貴如煙散,
花落人亡似飄蓬。
多少孽冤,
此生處處盡遭逢;
奈何有恨,
歷遍滄桑還是恨。
堪怨月圓豪門宴,
月缺月半生柔情;
粼粼波光載美色,
粉黛玉體陳。
一回望月一回明,
不識人間有崢嶸;
只問風月憔悴損,
豈憐淪落餓死人;
我今有淚對月下,
淚落泉中無處尋;
經年往事才回首,
數語難盡,
月兒彎彎泉中空,
欲上天入地總無門。
誰憐我月經風雨,
風雨蹣跚月朦朧;
仰天難見月色明,
低頭惟覺泉水冷;
春冷夏還冷,
秋冷冬亦冷;
泉冷不知天下病,
月寒未解老與貧;
從來興衰浮沉,
善惡終報應。
清輝刺破遮月雲,
愁腸瀉地,
風吹雨打盡。
古今事,
一樣糞土掩悲容。
泉響擊空明,
逐水逝去水還生;
人願一輪常滿盈,
百年人異月同;
消磨潘
不辨黃泉仙境。
敗柳殘紅可飛升,
留得一天恨,
看破老死心。

附記:「二泉映月」乃華彥鈞先生二胡曲,余謂二泉映月,泉者冷也,月者寒也,所以冷眼看世界焉。因為之詞,以輔是曲雲爾。

註:儂,指我
王明生評析:華彥鈞(阿炳)先生創作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是享譽全世界的經典名曲。這首詞的成功之處主要在於作者對原曲精神的理解——即「泉者冷也,月者寒
也」,二泉映月喻意「以冷應冷」,就是以冷峻之心直面冷酷現實。全詞既如泣如訴,又大徹大悟;既哀怨凄婉,又憤怒抗爭;既執著於浮沉,又超脫於名利,對世界的觀察直接冷峻,對人生的感悟透徹淋漓,傷而不悲.能提能放。
譬如:「功名富貴如煙散,花落人亡似飄蓬」可謂如泣如訴;「清輝刺破遮月雲,愁腸瀉地,風吹雨打盡」可謂哀怨凄婉;「古今事,一樣糞土掩悲容」可謂大徹大悟;「歷遍滄桑還是恨」可謂憤怒抗爭。更有「月兒彎彎泉中空,欲上天入地總無門,誰憐我月經風雨,風雨蹣珊月朦朧」使人頓感無助,孤苦仿徨,不知所從;「仰天難見月色明,低頭惟覺泉水冷,春冷夏還冷,秋冷冬亦冷,泉冷不知天下病,月寒未解老與貧」使人益覺凄冷,盪氣回腸,如霜似冰;「留得一天恨,看破老死心」,使人陡增滄桑,無限惆悵,百感交集。
原載《天有霓裳》
阿並介紹:
阿炳,原名華彥鈞,生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1950年),江蘇無錫人。後雙目失明,人稱「瞎子阿炳」。其父華清和為無錫城中三清殿道觀雷尊殿的當家道士,擅長道教音樂。華彥鈞幼喪母,由同族嬸母扶養。8歲隨父在雷尊殿當小道士。開始在私塾讀了3年書,後從父學習鼓、笛、二胡、琵琶等樂器。12歲已能演奏多種樂器,並經常參加拜懺、誦經、奏樂等活動。他刻苦鑽研,精益求精,並廣泛吸取民間音樂的曲調,沖破道教音樂的束縛。18歲時被無錫道教音樂界譽為演奏能手。
22歲時父親去世,他繼為雷尊殿的當家道士。後因交友不慎,沾染上娼、吸毒的惡習,35歲時雙目先後失明。為謀生計,他身背琵琶、胡琴,走上街頭,自編自唱,說唱新聞,淪為街頭藝人。40歲時,與寡婦董催弟(彩娣)同居。每天下午在崇安寺三萬昌茶館門前圍場演唱。他敢於切中時弊,抨擊社會黑暗,用人們喜聞樂見的說唱形式吸引聽眾。一二八事變發生後,他又編唱《十九路軍在上海英勇抗擊敵寇》的新聞,並用二胡演奏《義勇軍進行曲》。在抵制日貨的運動中,他用富有激情的語言激發人們的愛國熱忱。他的許多新聞唱出了群眾的心聲,深得一般市民的喜愛。每天晚上還走街串巷,手操二胡,邊走邊拉,聲調感人。蜚聲國際樂壇的《二泉映月》,就是這一時期創作的。日軍侵佔無錫後,阿炳和董催弟一同到雙方老家避難。不久赴上海,在崑曲班仙霓社擔任琴師,彈奏三弦,並在電影《七重天》中擔任表演群眾角色盲人。這時他創作的《聽松》,是一首氣魄豪邁、情感充沛的二胡獨奏曲,傾吐著不願當亡國奴的愛國主義熱情。民國28年重返錫城,再操舊業。他每天上午去茶館搜集各種新聞,回來構思創作,下午在崇安寺茶館門前演唱;夜間在街上拉著二胡,演奏他創作的《寒春風曲》。他的琴藝十分高超,可將琵琶放置在頭頂上彈奏,還可以用二胡模仿男女老少說話、嘆息、歡笑以及雞鳴狗叫的聲音。抗日戰爭勝利後,曾禁止他在崇安寺的固定場所說唱新聞。民國36年,他肺病發作,卧床吐血,從此不再上街賣藝,在家以修理胡琴為業,艱難度日。
1949年4月23日無錫解放,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等樂曲獲得新生。1950年暑期,中央音樂學院師生為了發掘、研究和保存民間音樂,委託楊蔭瀏教授等專程到無錫為他錄制《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3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龍船》、《昭君出塞》3首琵琶曲。
1950年12月4日阿炳病逝,終年57歲。

軼聞趣事
人們稱阿炳是三不窮:人窮志不窮(不怕權勢);人窮嘴不窮(不吃白食);人窮名不窮(正直)。
在無錫城裡,有個地主強奸家中的一個13歲丫頭,阿炳知道後,馬上把此事編詞演唱,揭露地主的罪惡之舉,激起民憤,嚇得那個地主外逃好幾個月都不敢回家。
有一次,國民黨軍閥湯恩伯要阿炳給他的十三姨太唱生日堂會,阿炳斷然拒絕,遭到一頓毒打,可阿炳毫不屈服,並編了唱詞,拉起二胡痛罵他們。
抗戰時期,日寇佔領無錫,一個叫章士鈞的人當了漢奸,阿炳知道後,就編詞罵他,又遭到一頓毒打。後來,這個漢奸被日本人殺了,阿炳拍手稱快,並編了一首《漢奸的下場》沿街演唱,無錫人士無不叫好。

音樂作品
江蘇無錫惠山泉,世稱「天下第二泉」。作者華彥鈞以「二泉映月」為樂曲命名,不僅將人引入夜闌人靜、泉清月冷的意境,聽畢全曲,更猶如見其人——一個剛直頑強的盲藝人在向人們傾吐他坎坷的一生。
繼短小的引子之後,旋律由商音上行至角,隨後在徵、角音上稍作停留,以宮音作結,呈微波形的旋律線,恰似作者端坐泉邊沉思往事(片段1)。第二樂句只有兩個小節,在全曲中共出現六次。它從第一樂句尾音的高八度音上開始。圍繞宮音上下迴旋,打破了前面的沉靜,開始昂揚起來,流露出作者無限感慨之情(片段2)。 進入第三句時,旋律在高音區上流動,並出現了新的節奏因素,旋律柔中帶剛,情緒更為激動。主題從開始時的平靜深沉逐漸轉為激動昂揚,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內心的生活感受和頑強自傲的生活意志。他在演奏中綽注的經常運用,使音樂略帶幾分悲惻的情緒,這是一位飽嘗人間辛酸和痛苦的盲藝人的感情流露。
全曲將主題變奏五次,隨著音樂的陳述、引伸和展開,所表達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發。其變奏手法,主要是通過句幅的擴充和減縮,並結合旋律活動音區的上升和下降,以表現音樂的發展和迂迴前進。它的多次變奏不是表現相對比的不同音樂情緒,而是為了深化主題,所以樂曲塑造的音樂形象是較單一集中的。全曲速度變化不大,但其力度變化幅度大,從pp至ff。每逢演奏長於四分音符的樂音時,用弓輕重有變,忽強忽弱,音樂時起時伏,扣人心弦。

華彥鈞墓
華彥鈞墓(hua yan jun mu),一名阿炳墓。位於無錫市錫惠公園內惠山東麓映山湖邊。華彥鈞,即「瞎子阿炳」,民間音樂家,1950年12月病歿,葬無錫西郊璨山腳下「一和山房」道士墓。1979年5月,墓遭破壞,由無錫市博物館原地拾骨,於1983年遷葬惠山東麓、二泉之南現址。墓地面積742平方米,主體由墓牆和翼牆組成,狀如音樂台;舊墓碑現藏市博物館,彩墓碑由中國音樂研究所、無錫市文聯立,楊蔭瀏書,墓前瞎子阿炳銅像,由錢紹武雕塑。
1986年由無錫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賞析一:
熟悉的樂曲,彷彿把我們帶入了山水秀麗的江蘇無錫:在我們的眼前,彷彿展現出惠山「天下第二泉」那美麗的景色。伴著泉水的涌動,這支婉轉的樂曲又彷彿在向我們講述著一個不平凡的故事。
曲子的作者名叫華彥鈞,出生在江蘇無錫。他對民間音樂有著強烈的興趣,從小就學了擊鼓,吹笛,拉二胡,彈琵琶。十五六歲時,已成為當地一名出色的樂師。而他三十四歲的時候,疾病使他雙目失明了。貧病交加的他,流落在街頭,生活極為艱苦。但他骨氣剛毅,從不乞求別人的施捨,而是以賣藝為生。他就是我們所熟悉的——瞎子阿炳。阿炳長期生活於社會的底層,有著鮮明的愛憎,他曾編演過許多樂曲,剛才我們所聽到的,就是阿炳的二胡曲代表作《二泉映月》。由於他生活在國民黨反動統治時期,他也曾編演過許多諷刺性的樂曲,向邪惡勢力挑戰,如《聽松》、《漢奸的下場》等曲目,表達了他對日寇及漢奸的極大的義憤,而他因此也成為了反動當局的眼中釘、肉中刺。1947年,阿炳遭國民黨毆打成疾,被迫停止了賣藝生活。
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坎坷歲月,阿炳終於盼到了全國的解放,他的藝術生涯也進入到了一個新階段。1950年夏,中央音樂學院采訪了阿炳,並在匆忙中錄下了他所彈奏的《二泉映月》、《聽松》、《大浪淘沙》、《昭君出塞》等六首樂曲。他還答應半年後繼續錄制二三百首二胡曲。可是,由於他長期遭受舊社會的折磨,竟於當年12月4日吐血去世了。阿炳之死以及他數百首樂曲的失傳,不能不說是中國音樂史上永遠無法彌補的一大損失。
《二泉映月》作為他僅保留下來的幾首曲目之一,顯得彌足珍貴。據說在錄制它的時候,工作人員曾尋問阿炳樂曲的名字。阿炳說,既然廣東有《三潭映月》,那麼這首曲子就叫作《二泉映月》吧。就這樣,《二泉映月》流傳了下來,而它也被看作是作是作者一生嘔心瀝血的藝術結晶。《二泉映月》以一種抒情式的音樂語言,向我們描繪了月映惠山泉的景色和作者那無限深邃的感情。全曲共分為六段,經歷了五次變奏。
在曲子開端是一段引子,它彷彿是一聲深沉痛苦的嘆息,彷彿作者在用一種難以抑制的感情向我們講述他一生的苦難遭遇。彷彿在樂曲開始之前,作者已經在心中默默地說了好久了,不知不覺地發出這聲嘆息,樂曲如同一個老藝人,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徘徊,流浪,而又不甘心向命運屈服。他在傾訴著在所處的那個時代所承受的苦難壓迫與心靈上一種無法解脫的哀痛,他在講述著他辛酸悲苦而有又充滿坎坷的一生,毫不掩飾地表達出作者心中的真摯感情。第四段到達了全曲的高潮,我們彷彿可以聽到阿炳從心靈底層迸發出來的憤怒至極的呼喊聲,那是阿炳的靈魂在疾聲呼喊,是對命運的掙扎與反抗,也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昂揚的樂曲在飽含不平之鳴的音調中進入了結束句,而結束句又給人一種意猶未盡之感,彷彿作者仍在默默地傾訴著,傾訴著,傾訴著……
可以說,這首曲子無論是在創作還是演奏上,都充分地表達出了作者心中的真摯感情,它不僅在國內深得人民喜愛,也在國際樂壇上獲得了很高的評價。它以它深沉、悠揚而又不失激昂的樂聲,撼動著千百萬人的心弦……

賞析二:
聽聽琴聲悠悠是何人在黃昏後~
身背著琵琶沿街走背著琵琶
沿街走陣陣秋風吹動著他的青衫
袖淡淡的月光石板路上人影瘦
步履遙遙出巷口宛轉
又上小橋頭四野寂靜燈火
微茫映畫樓操琴的人
似問知音何處有~一聲低吟
一回頭只見月照蘆狄洲.只見月照蘆狄洲

琴音繞叢林,心在顫抖聲聲猶如松風吼
又似泉水匆匆流
憔悴琴魂作漫遊平生事啊
難回首歲月消逝人煙留
年少青絲轉瞬已然變白頭苦伶仃
舉目無親友風雨泥濘
怎忍受榮辱沉浮無怨尤榮辱沉浮無怨尤
惟有這琴弦解離愁晨昏常相伴
苦樂總相守酒醒人散余韻悠
酒醒人散余韻悠莫說壯志難躊
~胸中歌千首都為家鄉山水留
天地悠悠唯情最長久共~
祝願五洲四海烽煙收
家家笙歌奏年年歲歲樂無憂
年年歲歲樂無憂縱然人似黃鶴
一抔凈土惠山丘噢此情綿綿不休
天涯芳草知音有你的琴聲還伴著泉水流
回答者:zdy301 - 經理 四級 7-9 17:37
《二泉映月》是著名的民間盲藝人華彥鈞(阿炳)創作並於1950年親自錄音傳譜的二胡曲。該曲問世以來,不僅以二胡獨奏形式 華彥鈞是我國傑出的民間音樂家。江蘇無錫人。他自幼在音而且還被改編成各種形式的器樂曲,以它那優美抒情的旋律和深切感人的音樂內涵而聞名國內外。
江蘇無錫惠山泉,世稱「天下第二泉」。作者華彥鈞以「二泉映月」為樂曲命名,不僅將人引入夜闌人靜、泉清月冷的意境,聽畢全曲,更猶如見其人——一個剛直頑強的盲藝人在向人們傾吐他坎坷的一生。
繼短小的引子之後,旋律由商音上行至角,隨後在徵、角音上稍作停留,以宮音作結,呈微波形的旋律線,恰似作者端坐泉邊沉思往事。第二樂句只有兩個小節,在全曲中共出現六次。它從第一樂句尾音的高八度音上開始。圍繞宮音上下迴旋,打破了前面的沉靜,開始昂揚起來,流露出作者無限感慨之情。進入第三句時,旋律在高音區上流動,並出現了新的節奏因素,旋律柔中帶剛,情緒更為激動。主題從開始時的平靜深沉逐漸轉為激動昂揚,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內心的生活感受和頑強自傲的生活意志。他在演奏中綽注的經常運用,使音樂略帶幾分悲惻的情緒,這是一位飽嘗人間辛酸和痛苦的盲藝人的感情流露。
全曲將主題變奏五次,隨著音樂的陳述、引伸和展開,所表達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發。其變奏手法,主要是通過句幅的擴充和減縮,並結合旋律活動音區的上升和下降,以表現音樂的發展和迂迴前進。它的多次變奏不是表現相對比的不同音樂情緒,而是為了深化主題,所以樂曲塑造的音樂形象是較單一集中的。全曲速度變化不大,但其力度變化幅度大,從pp至ff。每逢演奏長於四分音符的樂音時,用弓輕重有變,忽強忽弱,音樂時起時伏,扣人心弦。
樂上受到其父華清和(無錫雷尊殿當家道士)的嚴格訓練,掌握了全部梵音及多種民族樂器的演奏,少年時代就技藝精湛,能奏善唱,而且自編自奏,才華出眾。由於自幼喪母,孤苦伶仃,中年雙目失明無依無靠,過著十分困苦的生活,飽嘗人間的辛酸。由於他早年辭世,他自編的許多樂曲,未能及時全部記錄下來。傳世的只有《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龍船》三首琵琶曲和《二泉映月》、《寒春風曲》、《聽松》三首二胡曲。
江蘇無錫惠山泉,世稱「天下第二泉」。作者以「二泉映月」為樂曲命名,聯繫到阿炳在舊社會的不幸遭遇,從音樂中我們可以感到作者在借景抒情、感嘆身世時,還流露著對舊社會進行控訴的憤懣之情。在《阿炳曲集》中曾這樣介紹:「他在雙目失明之後……用音樂形象來描繪他想像中舊時曾目睹的美麗風景」,「但當時感到的卻是周圍漆黑的一片,這就使得他在宛轉優美的旋律中,時時流露出感傷凄涼的情調來」。
《二泉映月》的曲體結構是一首傳統的變奏曲。音樂一開始,短短的引子,音階下行的旋律,猶如一聲百感交集的輕輕的嘆息,把人們帶進了一個深沉的意境中去。主題音樂使人聯想到一個拄著竹棍的盲藝人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徘徊流浪,無限傷感,無盡凄涼。 《二泉映月》就是在上述音調的多次變奏下逐漸展開構成全曲的,它通過變奏使音樂形象得到層層深化,使人感到受到阿炳懷著難以抑制的感情,一遍又一遍地向人們訴說他種種苦難和遭遇。樂曲的後半部分,音樂獲得更進一步的發展,積聚起來的感情迸發了,樂曲推向高潮,強烈而激憤,顯示了阿炳特有的氣質和魄力。這是作者對舊社會憤怒控訴的聲音,它深刻地反映了阿炳倔強、剛毅的性格,表達了他對黑暗勢力不妥協的反抗和斗爭。
《二泉映月》層次分明而又渾然一體,旋律動聽而又質朴蒼勁,音樂感人但更促人激憤。它是中國一位窮苦盲藝人的傳世傑作,深受國內外聽眾喜愛。

泉凄月冷 曲情感人
——阿炳《二泉映月》賞析
作者:蕭前勇

在中國音樂史佔有重要地位的阿炳(1893—1950),其個人遭遇是十分不幸的。他原名華彥鈞,小名阿炳。他幼年出家做道士,青年時當過吹鼓手,中年時害眼疾無錢醫治而失明,從此流落街頭,靠賣藝糊口。他在黑暗和貧困中掙扎了幾十年,嘗盡了人世間的辛酸。他在飢寒交迫中度日,但卻人窮志不窮,面對惡勢力的欺凌和淫威,他從不卑躬屈節,而總是與之抗爭,對之聲討。在音樂藝術上,他總是廣取博採,勤學不輟,深深直根於民族民間的音樂土壤,從而使自己的吹拉彈唱無所不精,創作上也有所建樹。由於上述種種情況,使阿炳的樂曲和琴音民族風格濃郁,並且很自然的帶有一種憂郁憤懣的情調和擰折不彎的大丈夫氣概。這些,也許就是《二泉映月》所以能廣為流傳,經久不衰的原因,也正這首樂曲感人的魅力所在。
《二泉映月》自問世以來流傳至今。在中國社會各階層的男女老少中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愛;在國外也有廣泛的影響。著名日本指揮家小澤征爾曾在北京聽二胡演奏家姜建華演奏《二泉映月》,聆聽中,頓生斷腸之感,不禁黯然淚下。
新中國成立後,曾由中央音樂學院音樂研究所派出音樂史家楊蔭瀏、曹安和等同志去無錫對阿炳的音樂作品進行了錄音、記譜、整理,並由有關部門出版、廣播。自此,《二泉映月》更煥發出了他勃勃生機和動人的光彩:他先後被改編成小提琴獨奏、民樂合奏、民樂重奏、旋樂四重奏、西洋旋樂合奏、二胡與樂隊、高胡與豎琴等演奏形式,無不絢麗多彩,各得其趣。此曲後來又被搬上銀幕,成為電影《二泉映月》的主題音樂。
為什麼這位盲藝人的二胡曲會如此引人注目,視之為我國民族樂曲的瑰寶呢?
首先,阿炳的坎坷人生和悲慘境遇,正是舊社會勞苦大眾的一幅縮影,自然會引起人們對他的關注與同情。阿炳威武不屈,忠誠愛國的品格和氣節,表現了一種民族的氣度和精神,令人佩服。阿炳的《二泉映月》等音樂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風貌,透露出一種來自人民底層的健康而深沉的氣息,必然會引起人們心靈深處的極大共鳴。
其次,《二泉映月》音調和中國江南一帶的民間音樂及戲曲音樂等有著很深的淵源聯系,給人以十分親切之感。它的曲式結構為循環變奏體。通過變奏的手法,即句幅的擴充、縮減,結合旋律音域的上升或下降的手法,讓音樂層層推進和迂迴發展,從而塑造出單一而集中的音樂形象,給人的印象特別深刻。它的旋律發展,使用了中國民間的樂句首尾銜接,同音承遞的旋法,使音樂呈現出行雲流水般的起伏連綿的律動美感,彷彿是道不完的苦情話,流不完的辛酸淚,給人以「嘆人世之凄苦」,「獨愴然而涕下」之感。另外,樂曲的藝術美感還表現在於深沉中含質朴,感傷中見蒼勁,剛柔並濟,動人心魄。這樣富於民族風格、民族氣派的二胡曲怎能不使人為之陶醉,百聽不厭呢?
再則,這首樂曲體現了注重情深、著意傳神的法則,發人聯想,令人回味。如果將他比之於歌,則決非王摩詰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之類的重要描景之作,而倒有杜甫詩歌中那憂國憂民的嘆息,李白詩歌中《蜀道難》之感慨,屈原詩詞中那怒不可遏的呼喊聲。比之於繪畫,決非清代「四王山水」,而倒有揚州八家之犀利、堅挺的鋒芒。決非《平湖秋月》一類的陶情之作,而倒有貝多芬「月光」奏鳴曲中所蘊涵之憤然心緒。
《二泉映月》這首樂曲的標題,也使學者們常常為之爭論。在江蘇無錫市的西郊,有江南名山惠泉山。山上的一泓清泉,經唐朝「茶神」陸羽品嘗,評為「天下第二泉」。阿炳失明前後常常去這里流連,他對故鄉的山水充滿著深情。然而,面對那月光雖明,世道卻暗,泉水雖甜,人世卻苦,水面雖平,人間不平的現實。他心中月兒凄冷,泉水愴涼。於是便借景抒情,融情於景,傾訴辛酸,遂取名為《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問世以來,奏家蜂起,各展其長,異彩紛呈。對樂曲的理解也不盡相同。但一切演奏家都把握了「形神兼備,寓神於形」這一表現原則,從而給聽者留下銘心刻骨的深刻印象。《二泉映月》的「神」是什麼呢?在於其孤獨者的心境,夜行者的傷感,不屈服的性格和對光明的希望!

㈥ 七十年代有哪些電影片

國產老電影名錄大全(七十年代)

難忘童趣
閱65588轉1002015-03-06分享保存
001歌迷小姐(1970)
002紅燈記(現代京劇)(1970)
003五虎屠龍(1970年)
004智取威虎山(現代京劇)(1970)
005廣東小老虎(1971)
006沙家浜(現代京劇)(1971)
007萬箭穿心(1971)
008白毛女-舞劇 (1972)
009鬼新娘(1972)
010海港(現代京劇)(1972)
011龍江頌(現代京劇)(1972)
012馬永貞 (1972)
013奇襲白虎團(現代京劇)(1972)
放學以後.1972

014車輪滾滾(1973)
015冷麵虎(1973)
016七十二家房客 (1973)
017艷陽天(1973)
018戰洪圖 (1973)
北地胭脂.1973
東海小哨兵.1973

帶響的弓箭.1974
019半籃花生 (1974)
020步步追殺 (1974)
021創業(1974)
022杜鵑山(**京劇)(1974)
023怪人怪事(1974)
鋼鐵巨人.1974
海鷗飛處(1974)
024海韻(1974)
025火紅的年代(1974)
026金瓶雙艷(1974)
027平原作戰(現代京劇)(1974)
028閃閃的紅星(1974)
029無影燈下頌銀針(1974)
030向陽院的故事(1974)
031一副保險帶(1974)
032偵察兵(1974)
033阿勇(1975)
034碧海紅波(1975)
035草原兒女(1975)
036長城新曲 (1975)
037春苗 (1975)
038第二個春天(1975)
039烽火少年(1975)
風流經理騷秘書.1975

040海霞(1975)                                                                                           041紅雨 (1975)
042護花鈴(1975)
043黃河少年(1975)
044激戰無名川(1975)
045筧橋英烈傳(台灣)(1975)
046金光大道I(1975)
047決裂(1975)
048磐石灣(1975)
049屈原 (1975)
050沙漠的春天(1975)
051小將【1975】
052小螺號(1975)
053沂蒙頌-舞劇 (1975)
054捉姦趣事 (台灣)(1975)

055阿夏河的秘密(1976)
056半邊天(戲曲片)(1976年)
057長空雄鷹(1976)
058賭王大騙局 (1976)
059沸騰的群山(1976)
060楓樹灣(1976)
061歡騰的小涼河 (1976)
062江水滔滔(1976)
063流星蝴蝶劍 (1976)
064芒果之歌(1976)
065南海長城(1976)
066難忘的戰斗(1976)
067年青的一代(1976年)
068牛角石(1976)
069青春似火(1976)
070秋歌(1976)
071山村新人(1976)
072少林門(1976 )
073鎖龍湖 (1976)
074文昭關(1976)
075新精武門(1976)
076雁鳴湖畔(1976)
077暗礁(1977)
078巴士奇遇結良緣(1977)
079春潮急 (1977)
080春天 (1977)
081大刀記(1977)
082風雲島(1977年)
083海軍突擊隊(1977)
084黑三角(1977)
085紅娘(京劇)(1977)
086藍天防線(1977)
087兩個小八路 (1977)
088苗嶺風雷(1977年)
089明月刀雪夜殲仇 (1977)
090十月的風雲(1977年)
091同志,感謝你 (1977)
092***中的一條船(1977年)                                                                                              093希望(1977年)
094熊跡(1977)
095延河戰火(1977)
096漁島怒潮(1977)
097戰地黃花 (1977)
奔向彩虹(1977)

098拔哥的故事(1978)
099豹子灣戰斗(1978)
100冰山雪蓮(1978)
101並非一個人的故事 (1978)
102不平靜的日子(1978年)
103春歌 (1978)
104大河奔流(1978)
105丁龍鎮(1978)
106東港諜影(1978)
107斗鯊(1978)
108兒子,孫子和種子(1978)
109風雨里程 (1978)
110孤城諜影(1978)
111火娃(1978年)
112江姐(1978)
113巨瀾 (1978)
114孔雀飛來阿佤山 (1978)
115獵字99號 (1978)
116蒙根花 (1978)
117南疆春早 (1978)
118奴隸的女兒(1978)
119女交通員(1978)
120平鷹墳(1978)
121三挺機槍的故事(1978)
122山寨火種(1978)
123特殊任務(1978)
124我們是八路軍(1978)
125瑤山春 (1978)
126一招半式闖江湖(1978)
127中華丈夫(1978)
128啊!搖籃 (1979)
129八二三炮戰(台灣)(1979)
130保密局的槍聲(1979)
131春雨瀟瀟(1979)
132從奴隸到將軍(1979)
133燈(1979)
134贛水蒼茫 (1979)
135歸心似箭(1979)
136海外赤子(1979)
137歡顏(1979)
138婚禮 (1979)
139吉鴻昌(1979年)
140濟南戰役(1979年)
141她倆和他倆 (1979)
142軍閥趣事(1979)
143苦難的心 (1979)
144苦惱人的笑(1979)
145藍光閃過之後(1979)
146淚痕(1979)
147柳暗花明 (1979)
148綠海天涯 (1979)
149摸花轎 (1979)
150哪吒鬧海(1979)
151瞧這一家子 (1979)
152乳燕飛(1979)
153山鄉風雲(1979)
154少林寺(1979)
155神聖的使命(1979)
156生活的顫音 (1979)
157瞬間 (1979)
158甜蜜的事業(1979)                                                                                           159挺進中原(1979)
160我的十個同學(1979)
161西風的故鄉(1979年)
162西園記(1979)
163小花(1979)
164小字輩(1979)
165笑(1979)
166笑拳怪招(1979)
167血與火的洗禮(1979)
168丫丫 (1979)
169櫻 (1979)
170鷹爪鐵布衫(1979)
171有一個青年(1979)
172於無聲處(1979)
173圓月彎刀(1979)
包公賠情[1979]吉劇
二泉映月.1979

㈦ 二泉映月的資料!!!!!!!最好具體點

江蘇無錫惠山泉,世稱「天下第二泉」。「二泉映月」不僅將人引入夜闌人靜、泉清月冷的意境,聽畢全曲,更猶如見其人— 二泉映月
—一個剛直頑強的盲藝人在向人們傾吐他坎坷的一生。 繼長小的引子之後,旋律由商音上行至角,隨後在徵、角音上稍作停留,以宮音作結,呈微波形的旋律線,恰似作者端坐泉邊沉思往事(片段1)。第二樂句只有兩個小節,在全曲中共出現六次。它從第一樂句尾音的高八度音上開始。圍繞宮音上下迴旋,打破了前面的沉靜,開始昂揚起來,流露出作者無限感慨之情(片段2)。 進入第三句時,旋律在高音區上流動,並出現了新的節奏因素,旋律柔中帶剛,情緒更為激動。主題從開始時的平靜深沉逐漸轉為激動昂揚,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內心的生活感受和頑強自傲的生活意志。他在演奏中綽注的經常運用,使音樂略帶幾分悲惻的情緒,這是一位飽嘗人間辛酸和痛苦的盲藝人的感情流露。 全曲將主題變奏五次,隨著音樂的陳述、引伸和展開,所表達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發。其變奏手法,主要是通過句幅的擴充和減縮,並結合旋律活動音區的上升和下降,以表現音樂的發展和迂迴前進。它的多次變奏不是表現相對比的不同音樂情緒,而是為了深化主題,所以樂曲塑造的音樂形象是較單一集中的。全曲速度變化不大,但其力度變化幅度大,從pp至ff。每逢演奏長於四分音符的樂音時,用弓輕重有變,忽強忽弱,音樂時起時伏,扣人心弦。 阿炳經常在無錫二泉邊拉琴,創作此曲時已雙目失明,據阿炳的親友和鄰居們回憶,阿炳賣藝一天仍 二泉映月
不得溫飽,深夜回歸小巷之際,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為動人。 阿炳的朋友陸墟曾這樣描寫過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時的情景:「大雪像鵝毛似的飄下來,對門的公園,被碎石亂玉,堆得面目全非。凄涼哀怨的二胡聲,從街頭傳來……只見一個蓬頭垢面的老媼用一根小竹竿牽著一個瞎子在公園路上從東向西而來,在慘淡的燈光下,我依稀認得就是阿炳夫婦倆。阿炳用右脅夾著小竹竿,背上背著一把琵琶,二胡掛在左肩,咿咿嗚嗚地拉著,在淅淅瘋瘋的飛雪中,發出凄厲欲絕的裊裊之音。」 這首曲子開始並無標題,阿炳常在行街穿巷途中信手拉奏,賣藝時並未演奏此曲,阿炳曾把它稱做「自來腔」,他的鄰居們都叫它《依心曲》,後來在楊蔭瀏、曹安和錄音時聯想到無錫著名景點「二泉」而命名為《二泉映月》(江蘇無錫惠山泉,世稱「天下第二泉」),這時方定下曲譜。賀綠汀曾說:「《二泉映月》這個風雅的名字,其實與他的音樂是矛盾的。與其說音樂描寫了二泉映月的風景,不如說是深刻地抒發了瞎子阿炳自己的痛苦身世。」 1950年深秋,在無錫舉行的一次音樂會上,阿炳首次也是最後一次演奏此曲,博得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1951年,天津人民廣播電台首次播放此曲;1959年10周年,國慶時,中國對外文化協會又將此曲作為我國民族音樂的代表之一送給國際友人。從此,此曲在國內外廣泛流傳,並獲得很高評價。1985年,此曲在美國被灌成唱片,並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國樂曲中名列榜首。 後來,彭修文將此曲改編成民族器樂合奏曲;吳祖強改編成弦樂合奏曲;丁芷諾、何占豪改編為小提琴獨奏曲;丁善德改編成弦樂四重奏等等。中國唱片社曾將阿炳於1950年夏演奏此曲的鋼絲錄音製成唱片,暢銷海內外。
編輯本段定名經過
《二泉映月曲譜》
1950年中央音樂學院楊蔭瀏、曹安和教授專程來無錫為阿炳演奏錄音,當時參加錄音的還有祝世匡老先生。 祝世匡曾在無錫報發表過《樂曲定名經過》一文,他在文中寫道:「錄音後,楊先生問阿炳這支曲子的曲名時,阿炳說:『這支曲子是沒有名字的,信手拉來,久而久之,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楊先生又問:『你常在什麼地方拉?』阿炳回答:『我經常在街頭拉,也在惠山泉庭上拉。』楊先生脫口而出。『那就叫《二泉》吧!』我說:『光《二泉》不像個完整的曲名,粵曲里有首《三潭印月》,是不是可以稱它為《二泉印月》呢?』楊先生說:『印字是抄襲而來,不夠好,我們無錫有個映山河,就叫它《二泉映月》吧。』阿炳當即點頭同意。《二泉映月》的曲名就這樣定了下來。 二泉: 無錫二泉池設有漪瀾堂,二泉亭等建築。農歷每月望日前後,月戀水,水懷月,同輝水韻。佳景天成。
編輯本段賞析之一
熟悉的樂曲,彷彿把我們帶入了山水秀麗的江蘇無錫:在我們的眼前,彷彿展現出惠山「天下第二泉」那美麗的景色。伴著泉水的涌動,這支婉轉的樂曲又彷彿在向我們講述著一個不平凡的故事。 曲子的作者名叫華彥鈞,出生在江蘇無錫。他對民間音樂有著強烈的興趣,從小就學了擊鼓,吹笛,拉二胡,彈琵琶。十五六歲時,已成為當地一名出色的樂師。而他三十四歲的時候,疾病使他雙目失明了。貧病交加的他,流落在街頭,生活極為艱苦。但他骨氣剛毅,從不乞求別人的施捨,而是以賣藝為生。他就是我們所熟悉的——瞎子阿炳。阿炳長期生活於社會的底層,有著鮮明的愛憎,他曾編演過許多樂曲,剛才我們所聽到的,就是阿炳的二胡曲代表作《二泉映月》。由於他生活在國民黨反動統治時期,他也曾編演過許多諷刺性的樂曲,向邪惡勢力挑戰,如《聽松》《漢奸的下場》等曲目,表達了他對日寇及漢奸的極大的義憤,而他因此也成為了反動當局的眼中釘、肉中刺。1947年,阿炳遭國民黨毆打成疾,被迫停止了賣藝生活。 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坎坷歲月,阿炳終於盼到了全國的解放,他的藝術生涯也進入到了一個新階段。1950年夏,中央音樂學院采訪了阿炳,並在匆忙中錄下了他所彈奏的《二泉映月》《聽松》《大浪淘沙》《昭君出塞》等六首樂曲。他還答應半年後繼續錄制二三百首二胡曲。可是,由於他長期遭受舊社會的折磨,竟於當年12月4日吐血去世了。阿炳之死以及他數百首樂曲的失傳,不能不說是中國音樂史上永遠無法彌補的一大損失。 《二泉映月》作為他僅保留下來的幾首曲目之一,顯得彌足珍貴。據說錄音後,楊先生問阿炳這支曲子的曲名時,阿炳說:『這支曲子是沒有名字的,信手拉來,久而久之,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楊先生又問:『你常在什麼地方拉?』阿炳回答:『我經常在街頭拉,也在惠山泉庭上拉。』楊先生脫口而出。『那就叫《二泉》吧!』我說:『光《二泉》不像個完整的曲名,奧曲里有首《三潭印月》,是不是可以稱它為《二泉印月》呢?』楊先生說:『印字是抄襲而來,不夠好,我們無錫有個映山河,就叫它《二泉映月》吧。』就這樣,《二泉映月》流傳了下來,而它也被看作是作是作者一生嘔心瀝血的藝術結晶。《二泉映月》以一種抒情式的音樂語言,向我們描繪了月映惠山泉的景色和作者那無限深邃的感情。全曲共分為六段,經歷了五次變奏。 在曲子開端是一段引子,它彷彿是一聲深沉痛苦的嘆息,彷彿作者在用一種難以抑制的感情向我們講述他一生的苦難遭遇。彷彿在樂曲開始之前,作者已經在心中默默地說了好久了,不知不覺地發出這聲嘆息,樂曲如同一個老藝人,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徘徊,流浪,而又不甘心向命運屈服。他在傾訴著在所處的那個時代所承受的苦難壓迫與心靈上一種無法解脫的哀痛,他在講述著他辛酸悲苦而有又充滿坎坷的一生,毫不掩飾地表達出作者心中的真摯感情。第四段到達了全曲的高潮,我們彷彿可以聽到阿炳從心靈底層迸發出來的憤怒至極的呼喊聲,那是阿炳的靈魂在疾聲呼喊,是對命運的掙扎與反抗,也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昂揚的樂曲在飽含不平之鳴的音調中進入了結束句,而結束句又給人一種意猶未盡之感,彷彿作者仍在默默地傾訴著,傾訴著,傾訴著…… 可以說,這首曲子無論是在創作還是演奏上,都充分地表達出了作者心中的真摯感情,它不僅在國內深得人民喜愛,也在國際樂壇上獲得了很高的評價。它以它深沉、悠揚而又不失激昂的樂聲,撼動著千百萬人的心弦……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對該曲的評價:「我應該跪下來聽……」那是1978年,小澤征爾應邀擔任中央樂團的首席指揮,席間他指揮演奏了勃拉姆斯的《第二交響曲》和弦樂合奏《二泉映月》(改編),當時,小澤征爾並沒有說什麼。 第二天,小澤征爾來到中央音樂學院專門聆聽了該院17歲女生薑建華用二胡演奏的原曲《二泉映月》,他感動得熱淚盈眶,呢喃地說:「如果我聽了這次演奏,我昨天絕對不敢指揮這個曲目,因為我並沒有理解這首音樂,因此,我沒有資格指揮這個曲目……這種音樂只應跪下來聽。」說著說著,真的要跪下來。他還說:「斷腸之感這句話太合適了」。同年9月7日,日本《朝日新聞》刊登了發自北京的專文《小澤先生感動的淚》。《二泉映月》自此漂洋過海,得到了世界樂壇的贊譽。
編輯本段二泉映月
——阿炳《二泉映月》賞析 作者:蕭前勇 在中國音樂史佔有重要地位的阿炳(1893—1950),其個人遭遇是十分不幸的。他原名華彥鈞,小名阿炳。他幼年出家做道士,青年時當過吹鼓手,中年時害眼疾無錢醫治而失明,從此流落街頭,靠賣藝糊口。他在黑暗和貧困中掙扎了幾十年,嘗盡了人世間的辛酸。他在飢寒交迫中度日,但卻人窮志不窮,面對惡勢力的欺凌和淫威,他從不卑躬屈節,而總是與之抗爭,對之聲討。在音樂藝術上,他總是廣取博採,勤學不輟,深深直根於民族民間的音樂土壤,從而使自己的吹拉彈唱無所不精,創作上也有所建樹。由於上述種種情況,使阿炳的樂曲和琴音民族風格濃郁,並且很自然的帶有一種憂郁憤懣的情調和擰折不彎的大丈夫氣概。這些,也許就是《二泉映月》所以能廣為流傳,經久不衰的原因,也正這首樂曲感人的魅力所在。 《二泉映月》自問世以來流傳至今。在中國社會各階層的男女老少中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愛;在國外也有廣泛的影響。著名日本指揮家小澤征爾曾在北京聽二胡演奏家姜建華演奏《二泉映月》,聆聽中,頓生斷腸之感,不禁黯然淚下。 新中國成立後,曾由中央音樂學院音樂研究所派出音樂史家楊蔭瀏、曹安和等同志去無錫對阿炳的音樂作品進行了錄音、記譜、整理,並由有關部門出版、廣播。自此,《二泉映月》更煥發出了他勃勃生機和動人的光彩:他先後被改編成小提琴獨奏、民樂合奏、民樂重奏、旋樂四重奏、西洋旋樂合奏、二胡與樂隊、高胡與豎琴等演奏形式,無不絢麗多彩,各得其趣。此曲後來又被搬上銀幕,成為電影《二泉映月》的主題音樂。 為什麼這位盲藝人的二胡曲會如此引人注目,視之為我國民族樂曲的瑰寶呢? 首先,阿炳的坎坷人生和悲慘境遇,正是舊社會勞苦大眾的一幅縮影,自然會引起人們對他的關注與同情。阿炳威武不屈,忠誠愛國的品格和氣節,表現了一種民族的氣度和精神,令人佩服。阿炳的《二泉映月》等音樂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風貌,透露出一種來自人民底層的健康而深沉的氣息,必然會引起人們心靈深處的極大共鳴。 其次,《二泉映月》音調和中國江南一帶的民間音樂及戲曲音樂等有著很深的淵源聯系,給人以十分親切之感。它的曲式結構為循環變奏體。通過變奏的手法,即句幅的擴充、縮減,結合旋律音域的上升或下降的手法,讓音樂層層推進和迂迴發展,從而塑造出單一而集中的音樂形象,給人的印象特別深刻。它的旋律發展,使用了中國民間的樂句首尾銜接,同音承遞的旋法,使音樂呈現出行雲流水般的起伏連綿的律動美感,彷彿是道不完的苦情話,流不完的辛酸淚,給人以「嘆人世之凄苦」,「獨愴然而涕下」之感。另外,樂曲的藝術美感還表現在於深沉中含質朴,感傷中見蒼勁,剛柔並濟,動人心魄。這樣富於民族風格、民族氣派的二胡曲怎能不使人為之陶醉,百聽不厭呢? 再則,這首樂曲體現了注重情深、著意傳神的法則,發人聯想,令人回味。如果將他比之於歌,則決非王摩詰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之類的重要描景之作,而倒有杜甫詩歌中那憂國憂民的嘆息,李白詩歌中《蜀道難》之感慨,屈原詩詞中那怒不可遏的呼喊聲。比之於繪畫,決非清代「四王山水」,而倒有揚州八家之犀利、堅挺的鋒芒。決非《平湖秋月》一類的陶情之作,而倒有貝多芬「月光」奏鳴曲中所蘊涵之憤然心緒。 《二泉映月》這首樂曲的標題,也使學者們常常為之爭論。在江蘇無錫市的西郊,有江南名山惠泉山。山上的一泓清泉,經唐朝「茶神」陸羽品嘗,評為「天下第二泉」。阿炳失明前後常常去這里流連,他對故鄉的山水充滿著深情。然而,面對那月光雖明,世道卻暗,泉水雖甜,人世卻苦,水面雖平,人間不平的現實。他心中月兒凄冷,泉水愴涼。於是便借景抒情,融情於景,傾訴辛酸,遂取名為《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問世以來,奏家蜂起,各展其長,異彩紛呈。對樂曲的理解也不盡相同。但一切演奏家都把握了「形神兼備,寓神於形」這一表現原則,從而給聽者留下銘心刻骨的深刻印象。《二泉映月》的「神」是什麼呢?在於其孤獨者的心境,夜行者的傷感,不屈服的性格和對光明的希望。
編輯本段填詞作品
二泉映月 ——根據華彥鈞先生二胡曲填詞 劉周
心似泉水冷, 蕭蕭風吹月獨明;人世間,酸甜苦辣盡,到頭總如月影空。昨夜無月,嘆泉水淙淙溺儂心;想弦月曾經,凄凄慘慘照愁人。功名富貴如煙花如煙散,落人亡似飄蓬。多少孽冤,此生處處盡遭逢;奈何有恨,歷遍滄桑還是恨。堪怨月圓豪門宴,月缺月半生柔情;粼粼波光載美色,粉黛玉體陳。一回望月一回明,不識人間有崢嶸;只問風月憔悴損,豈憐淪落餓死人;我今有淚對月下,淚落泉中無處尋;經年往事才回首,數語難盡,月兒彎彎泉中空,欲上天入地總無門。誰憐我月經風雨,風雨蹣跚月朦朧;仰天難見月色明,低頭惟覺泉水冷;春冷夏還冷,秋冷冬亦冷;泉冷不知天下病,月寒未解老與貧;從來興衰浮沉,善惡終報應。清輝刺破遮月雲,愁腸瀉地,風吹雨打盡。古今事,一樣糞土掩悲容。泉響擊空明,逐水逝去水還生;人願一輪常滿盈,百年人異月同;消磨潘,不辨黃泉仙境。敗柳殘紅可飛升,留得一天恨,看破老死心。 附記:「二泉映月」乃華彥鈞先生二胡曲,余謂二泉映月,泉者冷也,月者寒也,所以冷眼看世界焉。因為之詞,以輔是曲雲爾。 註:儂,指我 王明生評析:華彥鈞(阿炳)先生創作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是享譽全世界的經典名曲。這首詞的成功之處主要在於作者對原曲精神的理解——即「泉者冷也,月者寒也」,二泉映月喻意「以冷應冷」,就是以冷峻之心直面冷酷現實。全詞既如泣如訴,又大徹大悟;既哀怨凄婉,又憤怒抗爭;既執著於浮沉,又超脫於名利,對世界的觀察直接冷峻,對人生的感悟透徹淋漓,傷而不悲.能提能放。 譬如:「功名富貴如煙散,花落人亡似飄蓬」可謂如泣如訴;「清輝刺破遮月雲,愁腸瀉地,風吹雨打盡」可謂哀怨凄婉;「古今事,一樣糞土掩悲容」可謂大徹大悟;「歷遍滄桑還是恨」可謂憤怒抗爭。更有「月兒彎彎泉中空,欲上天入地總無門,誰憐我月經風雨,風雨蹣珊月朦朧」使人頓感無助,孤苦仿徨,不知所從;「仰天難見月色明,低頭惟覺泉水冷,春冷夏還冷,秋冷冬亦冷,泉冷不知天下病,月寒未解老與貧」使人益覺凄冷,盪氣回腸,如霜似冰;「留得一天恨,看破老死心」,使人陡增滄桑,無限惆悵,百感交集。 原載《天有霓裳》
希望能採納~!

㈧ 找一部老電影,鄉村題材,主人公50最左右拉二胡特好聽,影片二胡音樂貫徹全部,結局時,主人公在老闆墳前

《二泉映月》

㈨ 小女孩跟一個老頭的電影

應該是電影《二泉映月》 (1979)導 演:嚴寄洲
編 劇:鄂允文 劉保毅 榮磊
主 演:鄭松茂 張勇手 陶玉玲 馮恩鶴 邵華 (更多)
上 映:1979年
地 區:中國大陸
顏 色:彩色
類 型:劇情片
劇情:無錫民間藝人阿炳從小喪母,隨父華雪梅出家當了道士。華雪梅是絲竹名手,阿炳隨父刻苦學藝。父親去世後,他數年如一日,學會多種樂器,成了出色的樂師,人稱「小天師」。賣唱老藝人鍾師傅受李老虎欺侮重傷卧床,女兒琴妹無力還債,阿炳毅然陪琴妹上街賣唱,被李老虎的爪牙沖散,阿炳被趕出道院。他進了鼓樂班,因不願為李老虎演奏而丟了飯碗。他尋找鍾師傅和琴妹,但已人去屋空。他四處流浪,多年後在太湖邊與琴妹意外相逢。原來鍾師傅已故去,臨終前囑咐琴妹要與阿炳相依為命。升為警察局長的李老虎強迫他倆為自己演奏,遭到拒絕後,狠毒地批地打瞎阿炳的雙眼,搶走琴妹。從此阿炳成了沿街賣藝的瞎子藝人,技藝愈加純熟,《二泉映月》誕生了,受到人們喜愛。李老虎砸了阿炳的琴弦,把他趕出無錫城,琴妹不堪受辱,投河自盡。解放後,黨和人民請阿炳開演奏會,灌唱片,音樂學院請他當國樂教授。阿炳無比激動,來到琴妹的墳前祭奠,拉起《二泉映月》,傾訴衷腸。 這部反映江南民間音樂家瞎子阿炳的故事,是帶有悲劇色彩的正劇。全片的基調,幽麗、秀逸、沉鬱、雋永,平易流暢,不事雕琢,它是一幅深沉凝重的水墨畫,是「真善美」與「假惡丑」的對峙。 影片力求擺脫概念化,把阿炳作為一普通的民間藝人、一個具有樸素的民族意識的剛正的流浪者來該劃,重現了歷史上的阿炳。 影片作為一部音樂傳記片突出體現了具有濃郁的江南風格的音樂特色,清麗、柔婉的音韻貫穿始終,動人心弦。影片還將音樂與主人公的命運交融在一起,既有力地烘託了人物,也展示了音樂家的超人技藝。 該片獲文化部1979年優秀影片獎。 1980年白夫今獲文化部「青年優秀創作獎」 1979年國慶30周年獻禮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