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里邊有錦衣衛和採花大盜宋三的穿越的那個叫什麼名
那叫鳳三,冰凍奇俠
⑵ 任達華演過的一部電影和女主角稱雌雄大盜,最後都死了留個小孩子下來 請問那位知道片名啊
我是一個賊 Wo shi yi ge zei (1995) IMDb:0114967 導演:敖志君 劇情梗概: 天立(任達華)被富商雷有財害得走投無路,為要拿回自己應得的公積金,天立甘願鋌而走險,綁架雷的女兒芷蘭(邱淑貞)。探員陳森(尹揚明)接管這案件,天立往取贖款時更被森追捕,森錯手誤殺了一名途人,為求自保,他竟嫁禍天立,使之成為殺人通緝犯,而出人意料的是,在相處的幾天中,芷蘭同情天立的不幸遭遇,竟願意與天立一起走上不歸路,成為一對令黑道聞風喪膽的雌雄大盜。 演員表: Vincent Wang ..... Chan Sam 任達華 ..... Ko Tin-Lap 邱淑貞 ..... Lui Chi-Lan 苑瓊丹 ..... Nurse 其他外語片名: Legendary Couple 國家/地區:香港 參考資料:http://www.allmov.com/movie/26379/main.html
⑶ 任達華演的電影片里叫雌雄大盜這個片名叫什麼
與邱淑貞主演的《我是一個賊》
詳情:http://ke..com/link?url=_3Nqd_
⑷ 暴力電影故事之《雌雄大盜》
經過 「沉默的50年代」,到了20世紀60年代,美國好萊塢暴力黑幫電影出現了大變化。大變化的主因是美國社會出現了嚴重的分裂,左派興起,反對傳統以及反對種族主義的運動此起彼伏。美國電影人也開始趁著這股潮流,開始挑戰電影審查制度。其中著名導演庫布里奇與希區柯克表現得異常活躍。
庫布里奇1962年將一部美國俄裔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長篇小說《洛麗塔》改編成了一部電影。這部還被譯為《一樹梨花壓海棠》的電影,其內容主要是繼父對未成年繼女的慾望。內容如此大膽,可以想到,必定遭到了社會一些人士的猛烈抨擊。
希區柯克在1960年拍攝了一部對後來驚悚電影影響深遠的影片,名叫《驚魂記》,又名《精神病人》。希區柯克當時為了能夠通過審查,在浴室發生兇殺的過程中,不停地快速剪輯,極力避開電檢法中 「禁止凶器傷害身體」 的規定,從而讓這部電影順利上映。希區柯克的做法也給後來的導演處理棘手的審查找到了一條出路。
不過,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暴力電影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不再糾纏於外在,而是逐漸開始強調心理活動。如果說從前電影里濫施暴力,殺人搶劫為了錢財,那麼從那時開始,電影里的殺人犯罪,更多的是一種心理變態的表現。這種變化,其實與美國60年代出現的反思傳統有極大的關系。美國人開始更注重個體感受,更加關照自我。二戰烽火遠去,社會豐厚富裕的物質生活讓新一代思想變得大膽和獨立,曾經50年代時的「國家至上」主義被個人主義所取代,左翼思想雖然依然被政府嚴格控制,但已經不是洪水猛獸,麥卡錫不得人心的主義大家都已經看穿,原來天下烏鴉一般黑,只是顏色有的可能更深,有的可能淺一些罷了。
1966年正式廢除《海斯法典》,電影分級制設立,暴力電影迎來了新的黃金時代。1967年,《雌雄大盜》上映。這部暴力電影,用現在的眼光看,並不算是一部非常血腥暴力的電影,甚至有些橋段顯得孱弱和做作,但是在當時,它非常轟動。因為,觀眾早已厭惡了審查制度下,裝模作樣、虛假做作的黑幫暴力電影。
導演阿瑟·佩恩的這部影片描寫了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以搶劫銀行為樂的一對情人到處作案、殺人如麻的故事。從原來的兩個人的團伙,最後發展成一個匪幫,就在女主人公 「邦妮」 和男主人公 「克萊德」 在他們的搶劫 「事業」 達到高峰之時,他們被追捕他們的警官設下埋伏,用機槍打的滿身是洞,死在作惡的路上。
這部電影中最有名的橋段有兩個。一個是 「雌盜邦妮」 五個人被警察圍剿時,女匪 「布蘭奇」 被子彈打中眼睛,血流滿面,男匪 「巴克」 被警察擊中頭部,臨死之前痛苦地在地上翻滾掙扎。另一個是「邦妮」和「克萊德」最後遭到伏擊,阿瑟·佩恩故意用慢鏡頭拍攝機槍子彈把這對強盜情侶打成篩子的慘狀,似乎非要給觀眾看到過癮不可。不過阿瑟·佩恩對於這樣的處理,有自己的看法,他說,之說以這樣干,就是讓人們反對暴力。這就像《紅海行動》中血腥戰斗鏡頭被一些人質疑,導演林超賢解釋時的說法一樣:這就是真實的戰爭,只有知道戰爭的慘烈,才會渴望和平。
這些鏡頭,徹底沖破了美國電檢法曾經的所有規范,毫無遮掩地直接送到了觀眾的眼中。雖然芝加哥30年代黑幫盛行時,真實的殺人遠比這更殘忍,雖然美國歷史上的犯罪案件遠比這更震撼,但是,觀眾是第一次在影院里看到如此真實殘酷的鏡頭,這樣的震撼,讓這部電影從上映的那一刻就註定會大賣。而此時,曾經所有的衛道士們再也不能靠著薄薄的幾頁法律條文就可以將暴力電影逐出影院了,電影人在電影里反映的暴力,似乎開始用報復的方法來回應曾經審查的荒誕。
⑸ 一部關於雌雄大盜的犯罪題材的美國電影
1967年美國電影《雌雄大盜》,又名《邦妮和克萊德 / 我們沒有明天 / 搶錢夫妻》
劇情簡介
本片根據美國歷史上著名雌雄大盜邦妮•派克和克萊德•巴羅的真實經歷拍攝。
1930年大蕭條中,邦妮•派克(費•唐娜薇 Faye Dunaway 飾)在得克薩斯州達拉斯市西小鎮的母親家中看到克萊德•巴羅(沃倫•比蒂 Warren Beatty)正在偷自己母親的汽車。克萊德對邦妮一見鍾情,向她炫耀自己曾因持械搶劫入獄,並當著她的面搶劫了鎮上的小超市。二人從此結伴浪跡天涯,以打劫為生,轉戰德克薩斯、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和奧克拉荷馬州,並拉上了負責修車的莫斯(邁克爾•波拉德 Michael J. Pollard 飾)和克萊德的弟弟巴克•巴羅(吉恩•哈克曼 Gene Hackman 飾)及其妻布蘭奇(埃斯特爾•帕森斯 Estelle Parsons 飾)結成巴羅幫,名噪一時。
本片獲1968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女主角、男配角,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導演、最佳影片和最佳劇本八項提名,並獲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埃斯特爾•帕森斯)和最佳攝影獎。
⑹ 描寫採花大盜的電影或電視劇有哪些
落花坡情仇
⑺ 電影中主角是個採花大盜,自己的親妹妹愛上了自己,最後被殺死在墓地的電影是什麼電
落花坡情仇
http://video..com/v?word=%C2%E4%BB%A8%C6%C2%C7%E9%B3%F0&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1024
⑻ 六十年代電影有哪些
老電影是一種情懷一種回憶,它帶著屬於它的年代感見證著時代的成長。老電影就像一瓶拉菲,年代越久遠越濃厚,每次的觸碰都帶來異樣的驚喜。今天我們就開一瓶六十年的拉菲,來品嘗一番它帶來的味道。
1、龍門客棧
該部影片上映於1961年4月,至今在豆瓣的評分有8.9分。大概講述的是武士三十郎來到一個小鎮,看到兩家惡霸在為爭奪地盤精彩爭斗,弄得民不聊生。三十郎決定設計造成兩方拚鬥坐收漁翁之利的故事。整部影片看下來,不論是攝影、配音還是表演都很棒。放到現在也是能收獲大票房的影片。並且這部劇不像那個時代的日本黑白武士片那麼嚴肅,而是帶有美國西部的游俠成分和喜劇色彩。所以才會被萊昂翻拍成荒野大鏢客。經典中的經典。
⑼ 求問一下誰知道一部80-90年代大陸地區上映的古裝:比武招親老電影
花碧蓮逼婚 (1993)
簡介:故事發生在我國古代。花振芳(馬鳳良 飾)告示天下,比武招親。誰若打敗女兒花碧蓮(李琳 飾),就許配其為妻。各路英傑紛紛與花過招,均被花打下擂台。花碧蓮決定帶侍女金花(徐琳 飾)雲游江湖、走訪天下。一日,她倆遇見風流倜儻的江南笫一劍駱宏勛(賈平 飾)。欒彪(王響偉 飾)久聞花碧蓮色藝雙絕,一直暗自追蹤窺視,正待解衣寬頻的花碧蓮誤認偷看者為駱宏勛,飛身出門與之交手,後冰釋前嫌。欒彪唆賀世賴(李斗 飾)滋事至花受傷暫居欒家,乘機向花提出成親要求。但花早已對駱一見鍾情,後知駱已訂婚,花仍不絕念想。欒彪見狀,心生歹意....駱母有意招花碧蓮為兒媳,但花碧蓮還是和駱宏勛交上了手,駱宏勛賣個破綻,刺破花的袖口,花父實踐前言,允駱宏勛娶花碧蓮為妻。
⑽ 推薦幾部像雌雄大盜類型的電影,歐美6.70年代的好看電影
邦妮和克萊德中文名稱:邦妮和克萊德
英文名稱:BonnieAndClyde
別名:雌雄大盜,我倆沒有明天
導演:阿瑟·潘ArthurPenn
主演:吉恩·哈克曼GeneHackman吉恩·懷爾德GeneWilder沃倫·比蒂WarrenBeatty費伊·達納韋
上映:1967年08月04日
劇情簡介:
阿瑟·潘(ArthurPenn)導演的《邦妮和克萊德》(BonnieandClyde),無疑是亡命者公路電影的經典之作。這部電影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成。BonnieParker和ClydeBarrow是一對雌雄大盜,在30年代橫行德州,持槍搶劫銀行,最後為警方擊斃,是聳動一時的社會新聞。而阿瑟·潘在1967年所拍的這部電影,用的手法亦頗受爭議。他們搶銀行在電影中被正當化為向當時社會秩序挑戰的行為。30年代美國全國籠罩在一片不景氣的低潮下,失業率急劇攀升,銀行關門,股市崩盤,許多人生計發生問題。當國家機器不能夠保障個人生存時,社會大眾開始對現有的秩序懷疑。Clyde在一間空屋前面看見一家人駐足觀望,依依不捨,詢問之下才知道這原是他們的房子,後來因為付不起貸款被銀行沒收了。激於義憤,Clyde對屋門前銀行的封條開了一槍,而決定開始搶銀行。影片的背景雖是30年代,但其中所表達對現存體制和國家機器不滿的情緒,正好與60年代末美國社會反戰反政府的氣氛相吻合。
評論:
影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故事背景在30年代經濟大蕭條期,他們倆人不但結伙搶劫銀行,甚至殺害不少無辜,走上命喪槍下的不歸路。
在導演阿瑟佩恩(ArthurPenn)的獨特美學營造下,全片散發著濃郁的懷舊色彩,末場的慢動作槍殺鏡頭,更如同一場凄美的死亡祭典。讓人緊張的同時,不知道自己對主人公是恨是愛。
當年首映時,被衛道者及評論界罵得體無完膚,不過它不但沒在攻擊中倒下去,反而變成熱門影片,賺進了大把鈔票,也使得年輕人的服飾與思潮都趨向仿效30年代的式樣。
本片還有一項特殊風格,即是將喜劇感和恐怖味熔合一爐,那種浪漫而詼謔化的犯罪過程十分逗趣,但漸漸地卻導入恐怖與血腥的死亡陰影里,奧立佛史東的「閃靈殺手"便受其影響。
曾獲1967年,第40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攝影兩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