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偵察兵老電影還叫什麼名稱
《偵察兵》是北影廠1974年拍攝的黑白故事片,這是文革開始以後該廠的第一部故事片,由攝影出身的李文化導演。
該片上映後,受到《人民日報》和某些高層的批評,說其故事情節虛假;但沒有停映,也沒有聽說還有其他名稱。
名叫《偵察兵》的老電影還有一部是1953年北朝鮮拍攝的。於1954年由中央電影局東北電影製片廠譯制後在國內上映。
Ⅱ 70年代北影廠三朵金花,渾然天成的美貌紅遍全國,如今境況如何
前言
如今的娛樂圈一直都在不斷向前發展著,涌現出來了一大批新生面孔,而大家的關注點也漸漸放到這些新人的身上,不少曾經輝煌一時的藝人們都漸漸被大眾遺忘。畢竟歲月不饒人,那些早年間活躍的演員們,現在大都已經丟失了完美的容顏,也很少會活躍在這個圈子裡,雖然現在這些前輩們都沒有了多少熱度,但是他們早年間的光芒被定格在了時光里。
「三朵金花」
70年代的時候,被譽為「北影廠三朵金花」的三位女演員成為了所有人心目中的女神,在那個年代,沒有美顏濾鏡,更沒有整容技術,所以每一個人都會將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展現出來。
後來的張金玲還在各地舉辦過自己的畫展,都獲得了不錯的效果。雖然張金玲早早地就退出了演藝圈,但是她找到了自己的樂趣,並且在自己熱愛的領域中有著不錯的成就,簡直活成了人生贏家!
結語
如今「三朵金花」都有著不同的發展方向,但是很幸運的是,每個人都在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且在自己熱愛的領域有了一定的發展,她們都為自己製造了精彩的人生,也相信她們的晚年生活可以有非常多的美好回憶!
Ⅲ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的電影版本
兩部《許茂和他的女兒們》是根據周克芹的小說改編攝制而成,據說在當時的八十年代,由於導演與原著者之間對劇本有分歧,結果產生了中國百年歷史上的一大奇跡,八一廠與北影廠同時開機製作同一部電影,幾乎是同時上映;八一廠選擇了王馥荔、斯琴高娃主演,而北影廠則選擇了李秀明、張金玲、楊在葆主演,確實在當時的電影界熱鬧了一番。
北京電影製片廠的版本較為忠實於原著,以四姑娘許秀雲的命運為主線,展示了在特定環境下人們心中的痛苦糾纏和各種復雜的矛盾帶給人的影響。
八一電影製片廠的版本將原著悲劇情節的中心由四姑娘許秀雲移到了許茂身上,對主要人物的個性、心理活動重新進行的加工,強化了影片的思想性和社會性。影片在選景、構圖等方面採用水墨畫的寫意風格,並表現出具有濃郁的四川地域特色。
Ⅳ 老電影,《許茂和他的女兒們》中。李秀明,王馥荔,誰演的許秀雲好
老電影《許茂和他的女兒們》有北影廠和八一廠分別拍的兩個版本。
北影廠版本的《許茂和他的女兒們》中,是由李秀明演的許秀雲。
八一廠版本的《許茂和他的女兒們》中,是由王馥荔演的許秀雲。
李秀明在《許茂和他的女兒們》中的確呈現了精彩表演,天生的「苦相」也正好符合劇中人設。
而王馥荔的表演,分寸感掌握得恰到好處,內心戲的展現也層次分明,並不遜色於李秀明。只是李秀明版許秀雲搶先一步進入觀眾視線,所以給大家一種先入為主的感覺。但就個人而言,更欣賞王馥荔清新淡雅的表演,與小說中的許秀雲更加貼近一些。這是與八一廠專門把小說原作者周克芹也請來參與劇本的改編有關。
Ⅳ 80年代八一廠6位最帥男影星,如今命運不盡相同,有人一生無後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是我國影視業發展的一個鼎盛時期。
在那個物資並不富裕的年代,我國各大影廠產出了很多經典作品,給當時人們的生活增加了很多色彩。
八一電影製片廠涌現出了一大批男演員,他們憑借威猛帥氣的外貌和不俗的演技,成為了那個年代的當紅小生。
被人們所熟知的朱時茂、陳佩斯、唐國強等知名演員,都是當年八一廠的「門面」。
多年後再回看,他們當年的英俊瀟灑,到現在也已經褪去了幾分,他們的人生境遇也是截然不同。
如今已經過了幾十年,讓我們一起看一看當年八一廠的當紅小生如今的生活狀況如何吧!
朱時茂1954年出生在山東,他在家中排行老六,而且還不是最小的,可想而知他家裡有多少孩子。
在他還沒成年的時候,父親就因病去世了,而這一大家子的吃飯都成了問題,所以朱時茂小時候的日子並不好過。
母親為了一家人的生活吃了很多苦, 而小小的朱時茂把這一切看在了眼裡,他下定決心讓母親過上好日子。
在那個年代,當兵是一個很好的出路,尤其是能成為部隊的文藝兵。
於是,16歲的朱時茂選擇報名參軍,並且進入到了福州軍區的話劇團,成為了一名部隊的文藝兵。
朱時茂從一個零基礎的演員,在軍區話劇團一路摸爬滾打,逐漸在話劇的舞台上變得如魚得水。
他的長相本來硬朗帥氣,再加上在舞台上的從容,很快朱時茂就有了小小的名氣,而舞台也給他帶來了很深厚的表演功底和經驗。
1975年,朱時茂被北影廠的導演水華相中,他出演了人生第一部電影《西沙兒女》。
但種種原因之下,這部影片沒能完成拍攝。
所謂是金子總會發光,1981年朱時茂被謝晉導演選中,他出演了影片《牧馬人》中的「老許」,他一舉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當紅小生。
朱時茂的名氣越來越大,收入也越來越多,但他從不亂花錢,還經常給家裡的老母親寄錢。
1983年,朱時茂被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同時他還與相戀20年的范旭霞走進了婚禮的殿堂。
事業家庭雙豐收的朱時茂,又在舞台上遇到了自己的好搭檔—陳佩斯。
兩人作為搭檔,從1984年開始連續多年登上春晚的舞台,他們表演的小品《吃面條》《羊肉串》《拍電影》等等一直流傳至今。
1992年,朱時茂和范旭霞也迎來了愛情的結晶,他們的兒子朱青陽出生。
朱青陽從小就身體虛弱,朱時茂為了給兒子治病,走遍了全國的各大醫院,他的演藝事業也因此受到了影響。
妻子為了能讓朱時茂不這么累,選擇帶著朱青陽到美國治療,讓朱時茂專心於熱愛的演藝事業。
後來朱時茂變成了偶爾拍電影,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做導演上。
雖然他指導的戲,並沒有像自己出演的影視作品和小品那樣受歡迎,但不會有人否認朱時茂的才華。
朱青陽長大在外留學,學成歸國之後也步入了影視行業。
2014年,在朱時茂的幫助下,朱青陽導演的電影《蝶.蓮花》上映,收獲了一眾觀眾的贊賞。
如今的朱時茂已經68歲了,盡管他早已不是當年那個滿面稚氣的當紅小生了,但他偶爾還會出現在綜藝節目中。
現在的他與青梅竹馬的妻子已經恩愛53年,兩人的感情從未出現過矛盾,兒子朱青陽如今也是事業有成。
朱時茂這位老藝術家現在的生活,可謂是幸福美滿!
陳佩斯和自己的「黃金搭檔」朱時茂是同年生人, 而且他小時候的生活,一點不比朱時茂好過。
陳佩斯的父親陳強是一名文藝工作者,小時候的陳佩斯就經常看父親的表演,他從小也想像父親一樣從事文藝演出。
可後來 社會 的動盪,險些讓陳佩斯的演藝夢破碎,在他15歲的時候,就跟隨父親去到了內蒙古插隊勞動。
他在沙漠地區的兵團里度過了四年,期間陳佩斯幾次報考總政話劇團,但種種原因都沒有錄取他。
1973年,在演員田華的推薦下,陳佩斯考入了八一電影廠的劇團,成為了一名真正的演員。
由於陳佩斯長著一張「壞人臉」,所以在劇團里他經常出演一些小配角,但他從不抱怨,而是專心自己在舞台上的表演。
多年的舞台經驗積累,為陳佩斯以後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80年,他和父親陳強合作了電影《瞧著一家子》,這部影片獲得了文化部的優秀影片獎,他也因此有了一些名氣。
之後的幾年裡,陳佩斯出演了多部優秀影視作品,其中1981年他參演的電影《法庭內外》,又一次斬獲優秀影片獎。
1982年,他在電影《夕街照》中出演主角二子,被金雞獎最佳男主角提名,他的演技再次得到了認可。
從1984年開始,他和朱時茂成為了春晚舞台的常客,他們兩人在春晚的舞台上,為觀眾留下了無數經典作品。
除了小品,陳佩斯也沒有放下在影視作品上的發展。
1988年,他憑借出演影片《少爺的磨難》,獲得了小百花獎的最佳男主角;他在影片《京都球俠》的出色發揮,斬獲了百花獎的最佳男配角獎。
他在事業上大展宏圖的同時,也收獲了自己的愛情和家庭。
他和妻子王艷玲經人介紹相識,兩人結婚後,王艷玲成為了陳佩斯的經紀人,1989年兩人的兒子陳大愚出生。
從2001年開始,陳佩斯又開始了自己的話劇事業,《托兒》《陽台》《老宅》等等都是陳佩斯創作的優秀話劇。
陳佩斯除了熱衷於表演事業,他還涉足了導演事業。
2015年,由他自導自演的電視劇《好大一個家》登上央視一套,這部電視劇贏得了觀眾的喜愛。
而陳大愚也跟隨了父親的腳步,成為了一名優秀的文藝工作者,2021年,父子倆還共同主演了電影《頂牛》。
到今年,陳佩斯也已經68歲了,盡管當年他並不是靠顏值成名,而他把自己的才華都獻給了他所熱愛的演藝事業。
現在的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話劇表演上,有時候陳大愚還會和父親共同出演話劇。
祝陳佩斯老師的事業順順利利,身體健 健康 康!
唐國強1952年出生在山東青島,他從上學開始就熱愛文藝演出,憑借他的努力,中學畢業後考入了青島市話劇團。
他成為話劇演員之後,在舞台上一直都是兢兢業業,每一次登台他都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表演。
唐國強在話劇團的五年裡,不僅成為了團里的主要演員,也為他日後的表演事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75年,唐國強被八一廠「借調」去拍電影,她出演了影片《海南風雲》,敲開了影視圈的大門。
1977年,他又出演了電影《走在戰爭前》,唐國強拍戲時不慎墜馬受傷,但他依然堅持把工作完成。
他的敬業精神很快得到了賞識,沒過多久就被調入了八一電影製片廠。
唐國強本來就長得高高大大,而且有著一張干凈的臉龐,在那個年代 ,他一度被人們稱為「奶油小生」。
在他演藝事業剛步入正軌的時候,他遇到了第一任妻子孫濤。
孫濤屬於高乾子女,反觀唐國強只是窮小子一個,孫濤的父母極力兩人的感情,但孫濤就是認定了唐國強。
1979年,唐國強憑借電影《小花》一舉成名,這部影片在政府獎、百花獎都有所斬獲,唐國強也因此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影視明星。
同年,他和孫濤也步入了婚禮的殿堂, 1983年,兩人的女兒唐莉出生,一家三口幸福的生活,還被評為「模範家庭」。
1985年,33歲的唐國強去到了北影進修,他畢業之後又轉戰電視劇,演藝事業又取得了進步。
但那幾年的唐國強忙於工作,經常忽略了和妻子孫濤的交流,聚少離多的生活讓兩人的矛盾越來越多。
後來唐國強又傳出和演員壯麗的緋聞,這更加刺激了兩人的感情,最終兩人於1989年離婚了。
但令人意外的是,在1990年,孫濤沒能承受住生活的打擊,選擇了離開人世 。
那一段時間里,唐國強意志消沉,是壯麗陪他走出了那段黑暗的日子裡,兩人在1993年攜手步入婚姻的殿堂。
婚後壯麗先後生下了兩個兒子,但她對唐莉也視如己出,有時候唐國強夫婦對女兒甚至比兒子還好。
家庭上的和諧,也讓唐國強的事業有了更好的發展,他憑借正派的長相,成為了出演偉人的御用演員。
那幾年唐國強的事業可謂是如日中天,電視劇、電影的邀約不斷,很多獎項賽事也都能看到他的影子。
所謂男人越老越有味道 ,歲月雖然在唐國強臉上留下了痕跡,但他的氣質可謂是越來越有味道。
如今的唐國強已經69歲了,他不僅出演影視作品,還參與了一些綜藝節目的拍攝,所涉足的領域越來越廣泛了。
現在的他早已不是當年的「奶油小生」了,但如今兒女雙全,妻子壯麗也一直陪在身旁,晚年生活很幸福了。
寶珣出生於北京的知識分子家庭,他的姓氏是愛新覺羅,也就是說寶珣是清皇室後裔。
他還有一個姐姐,是一名話劇演員,後來被培養成了一名專業的演員,出演了多部影視作品。
寶珣從小就喜歡文藝表演,他和姐姐經常去看演出,但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並不希望孩子將來成為「戲子」。
但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寶珣實現了自己的演藝夢想。
重拍版的電影《年輕的一代》劇組在招演員時,發現了面目清秀的寶珣,劇組給了寶珣一個足球迷的角色。
雖然寶珣在劇中角色不大,但憑借自己的顏值,他給觀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也愛上了演戲。
後來他進入了八一電影製片廠,還給唐國強配戲,在電影《海南風雲》中飾演了一個通信兵。
此後多年,寶珣在八一廠出演了多部影視作品,在《今夜星光燦爛》《花枝俏》《苦果》等作品中,都可以看見寶珣的臉龐。
寶珣很快在八十年代成為了紅極一時的影視明星,但在他事業最紅火的時候,他卻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由於父母給他們姐弟倆很大的壓力,父親甚至一度要跟他倆斷絕關系,於是寶珣和姐姐只能退出「戲子」的行列。
當時國內掀起了一陣出國潮,於是寶珣就隻身一人去往了新加坡。
寶珣剛到新加坡時,日子過得相當艱苦,為了生活,他只能四處打工賺錢,洗車、服務員甚至是保姆,他都做過。
後來他轉戰商業,經過多年的打拚才有所成就,現在的他成為了一家國際投資公司的董事長,成為了一名富商。
雖然關於寶珣現在的生活消息少之又少,但是他孤身一人在外打拚取得了成功,相信他的生活也一定是幸福美滿的。
盡管寶珣和姐姐在事業發展最好的時候退出了影視圈,但他們當年在熒幕上留下的影片,到今天再看,依然值得回味。
巫剛1960年出生在山東青島,父母都在文工團工作,從小的生活環境,也讓他對表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可後來由於 社會 的動盪,父母都離開了熱愛的舞台,巫剛也因此過了一段苦日子,好在後來 社會 平息,他們一家的生活才有所好轉。
盡管巫剛喜歡表演,但父母怕他像自己一樣受到折磨,於是便把巫剛送到海洋公司工作。
巫剛在單位中雖然表現很好,但畢竟他的心思不在這上面,工作時經常出現一些問題,於是父母才同意他去演戲。
1979年,巫剛考入了解放軍藝術學院,而在學校中,他認識了妻子趙英,兩人畢業後被一同分配到了八一電影製片廠工作。
巫剛來到八一廠之後,把自己的演技展現的淋漓盡致。
1984年,巫剛出演了《駱駝草》和《黑蜻蜓》兩部影片,他憑借高大的身材和一臉正氣的長相,開始出演不同風格的角色。
很快,巫剛就成為了八十年代的當紅小生,成為了無數人追捧的影視明星。
1988年,他和趙英結婚了,兩人住在單位分的小房子里,日子雖然苦了點,但是很甜蜜。
當時巫剛的事業正處於上升期,兩人便決定先不要孩子,趙英為了照顧家庭,放棄了演藝事業。
可那時候拍戲不像現在,一兩個月就能拍完,在當時一部影片至少要拍半年的時間。
巫剛長時間忙於工作,經常忽視在家的趙英,聚少離多的生活也讓兩人的矛盾越積越深,兩人的感情也是越來越淡。
2003年,兩人15年的婚姻走向了破裂,兩人沒有孩子,離婚之後也沒有什麼牽掛了。
離婚後的巫剛更加投身於自己熱愛的演藝事業了,各種題材的電視劇、電影,都可以看見他的身影,甚至他還出演了美國電影《變形金剛4》。
有人說巫剛和前妻的感情破裂是因為長時間的分離,還有人說是巫剛有了新歡。
在巫剛離婚不久後,就傳出了他和不婚不育主義的陳瑾走到了一起,只是兩人從來沒有承認過。
如今的巫剛已經61歲了,但他依舊活躍在熒幕上,他還在自己熱愛的演藝事業中發揮著余熱。
而他和陳瑾有時候還會被拍到一起出街購物,兩人相互陪伴也已經走過了多年。
巫剛可以算得上是一個老戲骨了,雖然到現在都無兒無女,但他按照自己的方式瀟瀟灑灑地走過了一輩子!
1950年,金鑫出生在上海市,從上學就熱愛表演的他考入了上海戲劇學院的表演系。
1977年,金鑫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後,被分配到了上海人民藝術劇院,成為了一名專業的話劇演員。
他在劇團的幾年時間里,積攢下了很多表演經驗,為他日後的演藝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81年,金鑫被調到了八一電影製片廠,同年,他出演了電影《路漫漫》。
金鑫憑借出色的演技和硬朗的長相,一舉奪得了八一電影廠的最佳男演員,他也因這部影片收獲了愛情。
他在劇組中和八一廠「廠花」相識,兩人因戲生情走到了一起,很快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後兩人生下了兒子金銘雁。
婚後,他和妻子沒有放棄熱愛的演藝事業, 金鑫後來出演的影片《布穀催春》和《老闆哥與電妹子》都獲得了文化部的優秀影片獎。
金鑫出道幾十年來,塑造了很多優秀角色,但他為人低調,很多觀眾只記得戲里的角色,而不知道金鑫是誰。
金鑫就是這樣的人,他只專心於塑造角色,從不關心名與利。
而她和妻子攜手幾十年,從來沒有出現過任何感情問題,夫妻二人在圈中早已成為了一段佳話。
金鑫的兒子金銘雁早已經留學歸國,成為了一名合格的導演。
如今的金鑫已經70歲了,他和妻子偶爾還會出現在熒幕上,生活中更多的時間就是父親二人散步、做飯,生活可謂是幸福美滿。
祝福老戲骨金鑫老師身體 健康 !
過去多年之後,再回過頭去看當初的小生,已經變成今天的老戲骨了。
雖然他們沒有當年的英俊瀟灑,但用最好的演技,給我們創作出了許多優秀的經典影視作品。
現在很多明星流量很大,但他們之中很多人,都缺少當年的那份敬業與真誠。
藝術家們雖然年齡大了,但他們永遠都值得後輩去學習。
每個人選擇的路不同,所以會有各自不一樣的人生,不管曾經他們如何對錯,到如今都已經往事如煙。
祝福老一輩藝術家們!
文| 數據線
編輯|阿喧
圖源網路,侵刪
張馨茹:嫁給歌王張帝,成了閨蜜的後媽,相差33歲的感情如膠似漆
14年了,拿錢大鬧謝晉葬禮的劉曉慶,實現照顧他妻兒的承諾了嗎?
80年代珠影廠7朵金花,再回首容顏不再,她們的生活現狀如何了?
Ⅵ 老電影主人公有四丫頭的這部片子叫什麼名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四姑娘名字是許秀雲。
同名電影有兩部,分別是八一廠與北影廠拍攝。
Ⅶ 八一電影製片廠和北京北影廠是一回事嗎
當然不是。
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是中國唯一的軍隊電影製片廠,位於北京市豐台區六里橋北里, 佔地面積392.1畝。1951年3月,以總政治部軍事教育電影製片廠名義開始籌建,1952年8月1日正式建廠,命名為解放軍電影製片廠,1956年更名為八一電影製片廠。
北京電影製片廠創建於1949年,1948年北平解放後,中國共產黨中央人民政府十分關懷人民電影事業的成長,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接收了原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中央電影企業公司第三電影製片廠,並從延安及各革命根據地抽調了一批從事電影工作和文藝工作的幹部,於1949年4月20日成立北平電影製片廠,同年10月1日改名為北京電影製片廠。
Ⅷ 一部史詩大片,為何被封存山洞12年,原型多數壯烈犧牲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們能看到的主要電影主要都是由長春電影製片廠、上海電影製片廠以及八一電影製片廠還有北影廠拍攝,與此同時,一些年輕的電影廠也陸續籌建,其中有代表性的是珠江電影製片廠和西安電影製片廠。
為了能在全國迅速打開局面,珠影廠和西影廠都立足集中力量拍攝一部轟轟烈烈的史詩大片,其中西影廠在這段時間拍攝的代表作是《桃花扇》,而珠影廠的代表作則是《大浪淘沙》。
奇怪的是,珠影廠拍攝《大浪淘沙》用時三年多,耗費人力和資源無數,但這部電影在1965年攝制完成後卻被封存在山洞裡12年無法面世,直到1977年才重見天日,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本文就聊聊《大浪淘沙》背後的故事。
一、故事原型
《大浪淘沙》主要人物是四兄弟顧達明、靳恭綬、余洪奎和楊如寬,他們背井離鄉走到一起,結拜為兄弟共同到濟南求學尋找真理。在濟南他們結識了進步女青年謝輝和劉芬,在老師趙錦章的教導下逐漸接受革命思想。
1927年兄弟四人和謝輝劉芬一起趕赴武漢加入大革命浪潮,在這里他們出現了分化,楊如寬參軍,余洪奎投奔了在國民黨任高官的老師薛建白,靳恭綬四人考入軍校。
馬日事變中,余洪奎暗殺趙錦章,靳恭綬顧達明死裡逃生回到武漢,楊如寬對革命失去信心回家謀生。在七一五事變中靳恭綬和顧達明殺死余洪奎為趙老師報仇,隨後革命青年和工農一起參加了秋收起義。
故事的核心是四兄弟、兩位進步女青年和兩位老師,這些角色和事件均改編自革命幹部朱道南的自傳《在革命的洪流中》。
在原著中,朱道南、謝拙民、楊榮林是來自山東棗庄的三兄弟,他們痛打惡霸學生被土匪威脅生命被迫背井離鄉到濟南上學,地主的兒子孫之斌由於全家被土匪仇殺滅門也跟著他們一起離開家鄉。在濟南上學時,他們結識了進步學生白慕翰和進步女青年劉輝,也開始參加革命活動。在一次革命聚會中他們遭遇軍警抓捕,緊急時刻一個來自山東曲阜的黑臉大漢公今壽救了他們,幾個人成為形影不離的同伴。
1927年朱道南五兄弟和劉輝一起被組織派往武漢考軍校,楊榮林由於第一次沒考上自尊心受損參加了北伐宣傳隊,孫之斌在街上偶遇做生意的姨夫也告別同學們轉去經商。其餘四個人考上了軍校,朱道南、公今壽和謝拙民轉到長沙分校接受分校書記趙柔堅的領導。
在馬日事變中,趙柔堅被敵對分子餘五一殺害,朱道南三人殺死餘五一逃出學校回到武漢,繼而和劉輝一起被編入二方面軍軍官教導團,該團在參加南昌起義的路上被繳械,隨後南下廣州,成為廣州起義的主力軍。
電影《大浪淘沙》的故事只改編到南昌起義之前,並對原著里的人物進行了重組。
公今壽成了主角靳恭綬,朱道南和謝拙民合並成顧達明,楊榮林和一部分孫之斌結合組成了楊如寬,餘五一和另一部分孫之斌結合成了余洪奎,趙柔堅和白慕翰結合成了趙錦章。
16歲的劉輝則分成了兩個人物,年輕的劉芬和出身書香門第的謝輝。
至於薛建白,他大部分的戲份均為虛構,片中趙老師的夫人宋大姐則取材於趙柔堅的愛人胖大姐。
二、改名風波
電影拍攝計劃定下來了,但該片卻遭遇了兩起改名風波。
影片一開始由夏衍定名為「浪淘沙」,劇組在這個名字前面加了一個字成為《大浪淘沙》。
筆者認為,《大浪淘沙》這個名字言簡意賅直奔主題,是一個很難得的好名字。
主角靳恭綬名字改得更多,電影里最早就是採用的原名公今壽,但飾演者於洋覺得姓公叫起來「老公老公」的不好聽,所以他建議改成今公壽。但百家姓里沒有姓「今」的,於是直接改成了金公壽。
《大浪淘沙》的拍攝得到了時任中南局書記陶鑄的大力支持,因為陶鑄當年也參加了廣州起義,該片里幾位主角的原型都曾是廣州起義主力二方面軍教導團的戰士,該片的後半段實際寫的就是教導團當年的 歷史 ,因此陶鑄對該片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
問題是,陶鑄後來被打倒,有人借題發揮,說「金公壽」里的「金」和「壽」合起來就是「鑄」,這是為陶鑄喊冤。而該片在1977年上映時陶鑄還未平反,因此為了不影響原來的配音,劇組將「金公壽」改成了「靳恭綬」。
三、拍攝花絮
珠江電影製片廠為了這部影片可謂下了血本,他們除了在全廠進行招募和考試,找出了飾演顧達明、楊如寬、趙錦章和劉芬的演員,其他主演他們都是從其他兄弟影廠聘請的。
來自北影廠的於洋擔綱主演靳恭綬,劇組之所以將靳恭綬列為主角,應該是看中了他堅決的革命態度和直爽的性格,這樣比較容易出彩。
在原著中,靳恭綬是一個黑臉大漢形象,膀大腰圓的於洋非常適合這個角色,他在劇組里整整拍攝了三年,中間有一場戲是馬日事變中靳恭綬用手扳開鐵柵欄,拍攝這場戲時於洋用力過猛導致視網膜出現問題當場失明,他只能住院休養等身體好了再回來拍戲。再加上本身劇組也是拍拍停停,因此靳恭綬在片中的形象就是一會兒胖一會兒瘦。
飾演謝輝的是來自上影廠的王蓓,這也是她拍攝的最後一部影片。
飾演反派余洪奎的是來自於湖南話劇團的劉冠雄,當時導演到話劇團找他時,劉冠雄的上級還進行了阻攔,理由是劉冠雄出身不好,不適合拍革命題材電影。導演告訴他,劉冠雄要飾演的角色在片中就是一個地主家的兒子,後來背叛了革命,是一個反派。劉冠雄的團領導一聽就高興了,當即表示:那他合適,他很合適。
劉冠雄在劇組中和於洋一開始形影不離關系很好,但影片拍到中段,四兄弟要分道揚鑣,於洋開始怎麼看劉冠雄怎麼不順眼,連他在宿舍看書都要批評幾句,兩人的狀態也帶到了戲里,也不知道是戲影響了生活還是生活進了戲。
四、封存十二年
由於很多老同志都經歷過那段 歷史 ,難免在觀看影片時會提到一些個人看法,有些看法值得肯定,比如片中有四兄弟歃血為盟的橋段就被刪掉了。有些無法當時決定的修改意見還要進行討論和審查,因此該片拍攝進度極慢,從1962年劇本完成到一直到1965年才整體拍攝完成。
但是,等到該片准備上映時形勢出現了變化,陶鑄指示,先別上映了,估計甭管拍得好不好都難逃毒草厄運,算了,還是封存起來再說吧。
於是,該片所有拷貝都被送到了位於陝西臨潼的三線倉庫封存,這一封存就是12年,直到1977年,《大浪淘沙》終於重見天日得到了上映的機會,而且觀者如潮。很多人都以為這是一部新影片,根本不知道其背後還有如此曲折的故事。
五、原型的結局
筆者一開始喜歡《大浪淘沙》是因為該片的故事性很強,個人的命運融入時代的洪流,這種題材永遠都不會過時。
而且,該片的一些細節也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趙老師給懵懂的靳恭綬做思想工作時說的話「我母親病了,想找你借點錢抓葯,我妹妹失學了,交不起學費,想找你幫幫忙......」,
然後趙老師又帶著靳恭綬去看碼頭上工人們的悲慘命運,告訴他什麼是革命,為什麼要革命。
不得不說,在看到這個片段之前,筆者對於「革命」二字的理解也和靳恭綬一樣淺薄和懵懂,但聽了趙先生的話立刻豁然開朗恍然大悟。
後來,筆者知道了該片的幾位原型居然全是老鄉,其中朱道南甚至在筆者所在的小學當過老師,於是筆者立刻對該片有了更大的興趣,也對片中人物的命運產生了好奇心。
影片中老四楊如寬心灰意冷回到了家鄉,實際上他的原型之一楊榮林並沒有走,而是參加了廣州起義,之後在海陸豐的戰斗中犧牲。
顧達明的原型之一謝拙民,靳恭綬的原型公今壽,他們的結局命運在公開資料上查不到,想必也在戰斗中獻出了生命。
劉芬和謝輝的原型劉輝,參加廣州起義時只有18歲,起義失敗前夕她和戰友們在街頭阻擊敵人進攻,五六個人包圍了她,劉輝拉響手榴彈和敵人同歸於盡。顧達明的另一個原型朱道南將劉輝寫給母親的最後一封家信帶回了山東。
一幫來自山東棗庄的青年,犧牲在遙遠的廣東,如果不是朱道南倖存下來,也許他們的事跡和他們的名字都將淹沒在 歷史 長河中。
《大浪淘沙》不光是一部史詩大片,也是一座紀念碑,永遠紀念那些曾經拋頭顱灑熱血的青年們。
Ⅸ 他是《許茂和他的女兒們》許茂,李秀明張金玲劉曉慶是他「女兒」
No.1
不知你知道不知道,中國電影史上曾有過這樣一段不可思議的「奇觀」:1981年,北京電影製片廠和八一電影製片廠「互不相讓」,同時攝制同名電影《許茂和他的女兒們》,並且幾乎同時上映,這在世界電影史上也是一件極其少見的事情。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是根據著名作家周克芹獲得茅盾文學獎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的。為什麼兩家電影廠會同時拍攝一部電影呢?一是周克芹的小說特別精彩,北影廠(王炎執導)與八一廠(李俊執導)爭拍;二是不同的導演與原著周克芹之間對劇本有不同的理解,結果就產生了這段不可思議的「奇觀」。
為了贏得先機,兩家電影廠不惜動用當年一些最當紅的演員特別是女演員來飾演戲中角色,除許茂分別由著名老演員李緯和賈六(本名賈世魁)飾演外,北影版由李秀明、張金玲、劉曉慶、李鳳緒、楊在葆、張連文、管宗祥出演,八一版則由田華、王馥荔、斯琴高娃、周宏、趙娜、馮恩鶴、村裡等出演。可以說,兩部影片幾乎囊括了當時中國影壇最紅的一群演員。
北影版比較忠實於原著,以歷經波折的四姑娘許秀雲(李秀明飾演)的命運為主線,展示了當時特定環境下人們心中的痛苦糾纏以及各種復雜的 社會 矛盾所帶給人的極度影響。八一版則將原著悲情中心從四姑娘移到許茂老漢身上,側重演繹了他如何艱難養育九個個性與命運完全不同的女兒,最後因內心承受巨大的痛苦而走上悲劇的故事。
總體來看,兩個電影版本都彌漫著一種難以自拔的悲劇色彩。不過,北影版感覺比八一版調理得好,故事情節打理得井然有序,不像八一版那麼手忙腳亂缺乏條理。
從上映後的實際影響看,北影版也遠遠大於八一版。除故事情節打理得好之外,北影版與動用了當時著名的「北影三朵金花」——李秀明、張金玲、劉曉慶不無關系。
上世紀八十年代,「北影三朵金花」是非常有名的,可謂紅遍全國。之所以李秀明、張金玲、劉曉慶三人能成為「三朵金花」,一方面歸功於她們的才華和演技,另一方面則是她們的機緣。那時候,她們第一次觸影,分別是《春苗》《渡江偵察記》和《南海長城》,直到現在,這些電影還都是頗為知名的經典影片。
至於2012年湖南電廣傳媒聯合其他公司拍攝的《許茂和他的女兒們》電視劇版,則是後來的事。
No.2
剛剛過去的10月25日,是《許茂和他的女兒們》主演、著名表演藝術家李緯誕辰100周年的紀念日,在此,我們向李緯老藝術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地懷念。
李緯,1919年10月25日出生於河北石家莊一個鐵路職員家庭,原名李志遠,祖籍江蘇省常州市。1937年18歲那一年,他應電影導演孫瑜之邀,進中央電影攝影場參演個人第一部電影《中華兒女》,開始其電影生涯。1940年,擔任中華劇藝社演員,同年與白楊、金焰等共同出演電影《長空萬里》。
李緯18歲開始從藝,一生主演和參演了50多部影片,他的表演實誠、質朴、接地氣,不管是正面人物,還是反面人物,都塑造得栩栩如生,能揭示出各種人物的精神氣質和性格特點,被譽為「銀幕千面人」。
在李緯參演的50多部影片里,最為讓人興趣濃厚的是1948年他在《小城之春》里扮演的小資情調的知識分子章志忱,《我這一輩子》中性格倔強剛烈的兒子海福、《飛刀華》中武藝高強的雜技藝人華少傑、《舞台姐妹》里陰險狡詐手段狠毒的戲院老闆唐經理、《許茂和他的女兒們》里忍辱負重的農村老漢許茂、《沒有航標的河流》中漂流在蕭水上的放排人盤老五、《菊豆》中性無能而又有虐待狂傾向的染坊老闆楊金山等等角色。他的表演往往能令人拍案叫絕,是當之無愧的表演藝術家。
尤其是到了上世紀70年代後期,大多與他同齡的男女演員因為年事已高都陸續息影,他卻以自己的高產高質繼續活躍在中國影壇,陸續參加了電影《大刀記》《從奴隸到將軍》《藍色檔案》《許茂和他的女兒們》《阿Q正傳》《沒有航標的河流》《漂泊奇遇》《車輪四重奏》《少爺的磨難》《山林中頭一個女人》《無情的情人》《菊豆》《當代小俠》,以及電視劇《神禾塬》《風雪夜歸人》等的拍攝。
幾十年來,李緯獲獎無數,如第1屆中國電影表演學會榮譽獎、第14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表演榮譽獎、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特別榮譽獎等。
No.3
李緯的夫人為上影廠著名演員張鶯,她1948年開始拍電影,曾出演《婦女春秋》《再生鳳凰》《生命交響曲》《金錢夢》《筆中情》《今天我休息》等電影。
1950年,李緯與張鶯因共同出演電影《生命交響曲》相識,第二年,兩人又在電影《只不過是愛情》中扮演一對戀人,正是通過這部電影,兩人因戲結緣,從銀幕上的情侶成為了生活中的夫妻。後來,兩人又同在《霧海夜航》和《護士日記》中飾演夫妻,在《藍色檔案》中也有合作。也就是說,他們這對夫妻在銀幕上曾有至少五次合作,且大多數都是飾演的夫妻。
與同時代的女演員相比,與丈夫相比,張鶯在事業上沒有大紅大紫。到了上世紀80年代初,張鶯漸漸離開銀幕,當起了電視劇製片人,只是遇到合適的角色,她才有可能客串一下。這樣做的好處,是她有更多的時間照顧丈夫和家庭。也正是因為她的付出,李緯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角色當中去。
李緯的家族可以說是一個演藝之家。李緯在家裡八個兄弟中排行老二,他其中的兩個弟弟李農和李志輿都是著名演員,三兄弟被稱為「滬上影壇三兄弟」。並且,他的侄女、李志輿的女兒李芸也是80年代走紅的美女明星。
李緯的弟弟李農原名李志農,曾先後參演過《渡江偵察記》《紅日》《珊瑚島上的死光》《楚天風雲》《風流千古》《上海屋檐下》等電影。
李緯的另一個弟弟李志輿是上海戲劇學院教授,影視、話劇演員,曾主演《苦惱人的笑》《巴山夜雨》《勿忘我》《井》等影視劇。並且李志輿的第二任妻子洪融也是著名演員,曾參演過《年青的一代(重拍)》《東港諜影》《兒子、孫子和種子》《城南舊事》等的拍攝。
李緯的侄女李芸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曾主演、參演了內地第一部瓊瑤電視劇《在水一方》以及《西廂記》《塵緣》《魯氏兄弟》《天使與魔鬼》《倫敦啟示錄》《審記備忘錄》《天使與魔鬼》《若男和她的兒女們》等電影以及《溫柔陷阱》《重案六組》《乾隆王朝》《霧非霧》《玫瑰花開》等電視劇。
90年代中期,李緯突患中風,在病床上一癱就是11年,飽受病魔折磨.不過,直到去世前,他的思路依然敏捷,他說:如果不是由於中風癱瘓,完全可以一直演下去。
2005年8月21日10時,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李緯因病在上海徐匯區中心醫院去世,享年86歲。
再一次向李緯老藝術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地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