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老電影數字秀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老電影數字秀

發布時間: 2022-02-22 16:46:50

Ⅰ 《偉大征程》文藝演出採用了哪些演藝科技

CG技術、AR技術;即時攝影投放屏幕和太空連線;4000餘支燈具……陳維亞告訴記者,此次演出使用大量最新演藝科技,是一場光電高科技盛宴。

一、CG技術、AR技術

「很多歷史影像資料清晰度不夠,在1:6超常規比例的演出現場主屏幕播放時很可能模糊不清,因此要提前對所有影像資料裁剪並進行高清化處理,難度極高。」文藝演出副總導演沙曉嵐說,「此外,現場視頻還運用計算機動畫(CG)技術和增強現實(AR)技術。使電視機前的觀眾可以看到現場觀眾看不到的震撼效果。」

在呈現抗美援朝激戰場面的情景合唱與舞蹈《戰旗美如畫》中,舞台翻屏呈現45度傾斜的山頭影像,用舞台技術將演員穩定在傾斜的屏幕上,並與屏幕影像互動。「這一幕綜合運用了多媒體、威亞、AR、燈光、音響等各方面技術,從而合成了視覺亮點。」沙曉嵐說。

二、即時攝影和太空連線

「各種影像的畫面同步呈現技術非常復雜,所有畫面都要與舞台表演高度吻合。」沙曉嵐介紹,本場演出通過即時攝影技術,使演員在舞台的表演通過LED屏實時展現,並呈現膠片老電影的特效。此外,在5G技術支持下,三位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從太空發來祝福,成為演出的亮點之一。

沙曉嵐介紹,目前國內演藝科技早已不限於某項技術的創新,而是在集成方面實現突破,把聲、光、電、網等技術,與表演、拍攝緊密結合,進而實現藝術呈現創新,產生令人震撼的效果。

三、4000餘支燈具全部國產

沙曉嵐介紹說:「以前我們大多使用進口燈具。近年來隨著我國演藝科技的高速發展,中國生產的演藝燈具無論是技術標准、光源功率,還是燈具防護等級,都有了大幅提升,不但能滿足本國演出市場需要,而且已暢銷海外。本場演出所用的4000多台燈具完全國產。」

《偉大征程》焰火燃放時長288秒約15000次點火

6月28日晚,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文藝演出《偉大征程》在國家體育場盛大舉行。演出現場,絢麗的焰火在「鳥巢」上空盛放,大放異彩。

記者采訪了《偉大征程》焰火總設計師蔡燦煌,他表示,此次焰火表演的設計以時間維度作為創意的核心,採用了五星、紅船、數字「100」「1921-2021」等特效造型,配合晚會的整體流程,進行4次焰火表演,焰火燃放總時長288秒,約15000次點火。

以上內容參考澎湃新聞-總導演團隊詳解慶祝建黨百年文藝演出《偉大征程》三大亮點

Ⅱ 老電影里邊有惠花。秀姑。大雄哥。這個電影叫什麼

《雙鐲》改編於陸昭環同名小說作品,由黃玉珊導演,陳德容、劉小慧、郭晉安、陶大宇主演。

Ⅲ 雲上宮的婚紗照,一不小心把這些美好的想像都拍成電影成品了。這樣的婚紗照,你們喜歡嗎

昨天是電影表演藝術家上官雲珠(1920.3.2~1968.11.23)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日。上海電影家協會在網上發起「雲紀念」上官雲珠活動,不少影迷也在網上自發紀念上官雲珠百年誕辰。人們重溫上官雲珠的經典影片片段、劇照,她在《太太萬歲》里的那句經典台詞「我的身世太苦了,要是拍成電影誰看了都會哭的」,被看成她一生的真實寫照。
一個背影就有戲
上官雲珠,原名韋均犖,江蘇江陰人。她自幼喜歡京劇,18歲隨家遷居上海,為生計進何氏照相館任職,由此與影劇界人士接觸日頻,耳濡目染,對演戲萌發了濃厚的興趣。
上官雲珠1940年考入華光戲劇學校學習話劇,繼而加入新華影業公司演員訓練班學習。1941年,在藝華影業公司拍攝了她的處女作《玫瑰飄零》。接著,又參加了《國色天香》《淚灑相思地》《花月良宵》《鴛鴦淚》等當時非常流行的文藝片演出,開始在影壇上嶄露頭角。
上官雲珠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石川介紹,當時電影演員流行取藝名。著名導演卜萬蒼請她拍攝《王老虎搶親》時,覺得她原名不夠響亮,於是改名為上官雲珠。姓「上官」,因為當時有一個明星叫上官婉兒。
藝校學習經歷對上官雲珠的演藝生涯起到決定性作用,在這里她認識了很多影壇前輩,也結交了很多同輩。很多當時演藝界的名流、大牌導演都在這里任教,著名導演謝晉也在這所學校就讀,上官雲珠和他就是那時候認識的。
拍攝《舞台姐妹》時,大家討論誰來演商水花,謝晉一看劇本說,「這個就是上官雲珠。」不過,商水花並非影片主角,謝晉一度還擔心上官雲珠這樣的大明星看不上這種小角色。有一次,謝晉在上影廠碰到上官雲珠,有點不好意思地跟她講了這件事情。聽完謝晉對角色的口頭敘述,上官雲珠立刻說:「我接了。」當時她還沒有看過劇本。《舞台姐妹》中,上官雲珠只有短短幾場戲,卻成了電影史上的經典。
「我有一次問謝晉導演,怎麼評價上官雲珠的表演,他說,『上官演電影,鏡頭都不用給她正面,一個背影就能有戲。』」石川記得在《舞台姐妹》里,商水花一出場就是背對觀眾,靜靜地看著兩姐妹化妝,但從背影里,能感受到人物狀態。
秦怡也曾這樣評價上官雲珠的表演藝術,「她常常在一個眼神,一個轉身,一兩句話這種地方琢磨得很多,下的功夫很深。」
上官雲珠是中國電影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謝晉曾說,「她演了那麼多的電影,和蔡楚生、鄭君里、沈浮、黃佐臨、桑弧等中國現代最優秀的導演合作,這本身就是一種榮譽和機遇。」
黃宗江認為,「她(上官雲珠)最顯著的是有本色的美麗、艷麗、清麗,更有性格的多種變化,她演了少女、老嫗、淑女、盪婦、家庭婦女、革命女性……均能一一恰如其分。內外行多知,演員大體可分為本色演員與性格演員,能二者兼長的不多,女演員尤為難得稀有。」
從「姨太太專業戶」演到游擊隊員
為了不斷磨煉與提高自己的表演藝術水平,上官雲珠還經常出現在話劇舞台上,以擅演《雷雨》中的繁漪著稱。她在《風雪夜歸人》《紅旗歌》《日出》《上海屋檐下》《北京人》等劇中擔任過主要角色。她還在《曙光照耀著我們》《瑪麗娜的命運》《世界的心》《牛虻》等譯製片中擔任配音演員,她的詩歌朗誦,如《他在我們中間》等,也曾在群眾中產生過較大影響。
「她的表演除了靠天分外,也是在舞台上摸爬滾打出來的。」石川說。抗日戰爭勝利後,上官雲珠為中電二廠和文華影業公司拍片,在《天堂春夢》和《太太萬歲》中飾演重要角色,後進入昆侖影業公司為基本演員,這是她在人生和藝術道路上的一個轉折點。1947年,在影片《一江春水向東流》中飾演滿身珠光寶氣的「漢姦夫人」何文艷,演出了鄭君里導演所說的「三棱面」般立體的、活的性格,為業內人士認可,奠定了她在影壇的地位。
上官雲珠不滿足「姨太太專業戶」角色束縛,大膽突破自我、改變戲路,在《萬家燈火》中飾演傳統型的家庭主婦藍又蘭,通過細膩而又生活化的表演方式,把角色既善良賢淑又軟弱私立的矛盾性格有層次、有分寸地刻畫出來,使圈內外對她的演技刮目相看。
《麗人行》中她扮演一個深受凌辱的貧苦女工,准確地刻畫了在敵寇凌辱和夫權歧視雙重壓力下底層勞動婦女的悲慘凄苦。上官雲珠個子嬌小,和人們通常印象里女工「粗壯」的外型不符。第一次到《麗人行》片場的時候,她穿著裁剪精緻的旗袍,旗袍上帶有自己手工縫制的滾邊花紋,被人質疑,這樣的上官雲珠和「女工」形象差了十萬八千里。一氣之下,上官雲珠回去換了身衣服,重新出現在片場宣布,「你們說我演不了,我就演給你們看看」。事實證明,上官雲珠成功了。
在《希望在人間》中,她飾演教授妻子陶靜寰,一個書香門第的知識婦女,與抗日報國的丈夫同甘共苦,生死相依。這一年,她只有29歲,卻鮮活塑造了一個深明大義、忠誠賢良的中年知識婦女形象。
「上官雲珠身上有三個特點:第一,有天分;第二,不服輸;第三,肯吃苦。」石川介紹,最開始,上官雲珠拍攝《王老虎搶親》時遭遇了換角風波,不服氣,也促使她毅然決然走上演員這條路。很多老影人都對她這種性格印象深刻。張瑞芳曾這樣評價上官雲珠,「她看起來很秀氣,可她是很豪爽的,挺講義氣的,也是個強者,她的成就都是自己奮斗出來的。她體驗人生有自己獨特的地方,不同角色、各種人物都演得比較深刻。」
「她的外型和個性有很強的反差。聽影壇前輩說她的性格很剛烈,心直口快,看到什麼不平事就要說出來,而且說話速度比較快。」石川說。
1955年,上影廠拍攝《南島風雲》,講述1943年海南島抗日武裝某大隊撤離山區根據地的故事。當時,黃宗英向導演白沉推薦上官雲珠,「她的戲很好,好多年沒有角色」。上官雲珠盡管接受了主演的任務,但十幾歲就在上海生活,沒有見過游擊隊,跟著攝制組下了幾天生活,一直找不到感覺。白沉靈機一動,決定請當地部隊幫助「假戲真做」。有一天,他們模仿游擊隊在樹林里行軍,突然槍聲大作,甚至有手榴彈在樹林里爆炸,所有演員都嚇蒙了,上官雲珠也跟著大家一起跑。到了一棵大樹下,突然聽到有人說「今天的演習就到這里」,那一瞬間,她對人物的感覺就來了。
在《南島風雲》中,上官雲珠「成為」了一名英姿颯爽、老練果敢的女游擊隊員,把歷經千難萬險的革命女戰士符若華演繹得讓人信服,完全看不到她以往擅長的「千嬌百媚」。這是她在表演藝術上一次新的拓寬與突破。正是由於她忠於藝術,敢於挑戰,才可以從容地塑造性格迥異的各種人物形象。
上官雲珠的兒子韋然認為,「通過追尋母親的人生腳印,以及她的藝術探索之路,漸漸明白,她的成功,絕不是吹出來的氣球,而是拼盡性命刻苦追求才達到的高度。」
因為她在《烏鴉與麻雀》中的出色表演(飾演忍辱負重的華太太),1957年她獲得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評獎個人一等獎。1962年,她獲得文化部評選的新中國影壇「二十二大明星」之一的榮譽。
上官雲珠曾任上海市政協第一、二屆委員和第三、四屆常務委員,上海電影家協會(時名中國電影工作者協會上海分會)常務理事。
在上海,可以找到她生活的足跡
2005年5月20日,上官雲珠銅像在其家鄉江蘇省江陰市長涇鎮落成揭幕。2007年11月9日,上官雲珠紀念館在其故居江陰市長涇鎮開館。當時,謝晉、秦怡、牛犇等上海影人都參加了這項活動。
2005年,在紀念世界電影誕生110周年、中國電影誕生100周年活動中,上官雲珠被評為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電影演員」之一。
上官雲珠紀念碑於2001年3月10日在上海福壽園落成,如今,在上海的很多地方還可以找到她生活的足跡。
「上官雲珠最早隨家人租住在西成里40號,也就是現在的馬當路,之後住在長樂路236弄18號的慶福里。和程述堯結婚後,又搬到復興路147號,現在為柯靈故居紀念館,當時柯靈住2樓,上官雲珠住3樓。」石川有夜間散步的習慣,有一個降溫的夜晚,他經過了建國西路641號建安公寓,望著4樓黑漆漆的窗戶,那裡是上官雲珠最後的寓所。「想起上官雲珠,總是有些遺憾。她去世比較早,留下的資料很少,在上海電影博物館里,也未能給她專門做成一個展區。」石川說。
無法線下舉行紀念活動,也有影迷建議,能否為上官雲珠辦一個線上專題影展?今年也是湯曉丹誕辰110周年、白楊誕辰百年,許多上海影人都在今年迎來重要紀念日。為此,上海影協曾在去年商議為這些老影人舉辦線下影展,但受到疫情影響,只能暫時取消這些計劃。
石川介紹,按照知識產權保護50年的限定,上官雲珠的老電影膠片版權都已經進入公版,可以在影院放映,但這些老電影的數字播映權比較復雜,並不在一家單位手上。「線上影展涉及到版權問題無法解決。不過,在cctv6的網站上可以檢索這些老電影觀看。我們也在安排,等疫情結束後,下半年盡量為這些老影人在特定影院做紀念影展,滿足觀眾的觀影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