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版的巴黎聖母院
連無聲片在內有十多個版本,各自情節取捨改編不同,另外,有的以悲劇結尾,有的以大團圓結尾。
㈡ 電影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也就是鍾樓怪人吧?
在1999的 音樂劇巴黎聖母院 中
Daniel Lavoie 飾 Frollo
如果是1956那片老片《巴黎聖母院院》
Alain Cuny 飾 Claude Frollo
㈢ 電影《巴黎聖母院》有幾個版本
連無聲片在內有幾十個版本,你所說的是這一部:The Hunchback (1997)
㈣ 求《巴黎聖母院》的一個電影版本,不是1956年的,是80到90年代又拍的那個。
[11.12]電影下載(BT)--巴黎聖母院 (上譯版)[DVD轉RMVB429MB]
[img]http://bbs.17yy.com/1100261217/36_566_1100239176.jpg[/img]
【英 文 名】 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
【義大利文】 Misteri di Parigi, I
【中 文 名】 巴黎聖母院(1956)
【出品年代】 1956年12月19日 ( 法國 )
【出品公司】 帕尼塔利亞電影公司/巴黎電影製片公司
【發行公司】 美國聯合藝術家電影公司/法國克西諾電影公司
【編 劇】維克多·雨果(小說原著)/讓·奧蘭奇
【類 別】 劇情/愛情
【MPAA級別】 芬蘭K-16/美國PG
【導 演】 讓·德蘭諾
【主 演】 吉娜·羅洛布里吉達
安東尼·奎恩
阿蘭·克尼
讓·德耐特
羅伯特·何辛
【文件格式】 RMVB
【文件大小】 428MB
【影片長度】 118Mins
做種三天
[url=http://bbs.cninuk.net/viewthread.php?tid=94998&highlight=%B0%CD%C0%E8%CA%A5%C4%B8%D4%BA][color=#333333][b][親傳][巴黎聖母院(鍾樓怪人)][名著改編][VCD-RMVB][252M][迅雷HTTP(MU)][/b][/color][/url]
㈤ 巴黎聖母院原版電影演員表
樓主,是不是英文版的
角色 演員
查爾斯·勞頓 Charles Laughton
...... Quasimodo
塞德里克·哈德威克 Cedric Hardwicke
...... Frollo (as Sir Cedric Hardwicke)
托馬斯·米切爾 Thomas Mitchell
...... Clopin
莫琳·奧哈拉 Maureen O'Hara
...... Esmeralda
埃德蒙·奧布萊恩 Edmond O'Brien
...... Gringoire
阿倫·馬歇爾 Alan Marshal
...... Phoebus
Walter Hampden
...... Archdeacon
哈里·達文波特 Harry Davenport
...... King Louis XI
Katharine Alexander
...... Madame de Lys
George Zucco
...... Procurator
Fritz Leiber
...... Old Nobleman
Etienne Girardot
...... Doctor
Helene Whitney
...... Fleur de Lys
米娜·格貝爾 Minna Gombell
...... Queen of Beggars (as Mina Gombell)
Arthur Hohl
...... Olivier
科特·伯伊斯 Curt Bois
...... Student
George Tobias
...... Beggar
Rod La Rocque
...... Phillippe (as Rod LaRocque)
Spencer Charters
...... Court Clerk
Kathryn Adams
...... Fleur's Companion
Diane Hunter
...... Fleur's Companion (as Dianne Hunter)
Sig Arno
...... Tailor (as Siegfried Arno)
Lionel Belmore
...... Judge at Esmeralda's Trial/Clergy in Play
(uncredi
Earl Clyde
...... Festival Juggler (uncredited)
Edmund Cobb
...... Soldier (uncredited)
Alan Copeland
...... Choirboy (uncredited)
Harry Cording
...... Soldier on Horseback (uncredited)
Jack Curtis
...... (uncredited)
查爾斯·德雷克 Charles Drake
...... Bit (uncredited)
Ralph Dunn
...... Soldier (uncredited)
James Fawcett
...... Festival Ball-walker (uncredited)
Peter Godfrey
...... Monk (uncredited)
亞歷山大·格拉納赫 Alexander Granach
...... Soldier (uncredited)
查爾斯·霍爾頓 Charles Halton
...... Fisher the Printer (uncredited)
Rondo Hatton
...... First 'Ugly Man' Contestant (uncredited)
Otto Hoffman
...... Deaf Judge (uncredited)
Cy Kendall
...... Nobleman signing Petition (uncredited)
Victor Kilian
...... Esmeralda's hangman (uncredited)
Mike Lally
...... Beggar (uncredited)
Elmo Lincoln
...... (uncredited)
Ray Long
...... Festival Skeleton Dancer (uncredited)
Angela Malmos
...... Helene, first to see Quasimodo (uncredited)
Frank Mills
...... Townsman (uncredited)
Paul Newlan
...... Quasimodo's Flogger (uncredited)
Nestor Paiva
...... Man In Street When Gypsies Arrive (uncredited)
Jack Perrin
...... Extra (uncredited)
Russ Powell
...... Second 'Ugly Man' Contestant (uncredited)
Dewey Robinson
...... Butcher (uncredited)
Norbert Schiller
...... Saturn (uncredited)
Ward Shattuck
...... Festival Juggler (uncredited)
Alan Spear
...... Festival Contortionist (uncredited)
Gisela Werbisek
...... Grandmother (uncredited)
㈥ 【緊急】電影《巴黎聖母院》
法國版的音樂劇《巴黎聖母院》對我來說,是一個奇跡,奇跡在於整個52首歌曲(包括序曲和終曲),全都如此優美,值得反復去聽——並不是所有的著名音樂劇都能給人這種感覺。而另一個傳奇在於,其它音樂劇中,我從來沒有見過穿插如此多的現代舞,簡直可以說,舞蹈和音樂的比重近乎各佔一半。這些都讓《巴黎聖母院》看起來新鮮和吸引人。
《巴黎聖母院》比較流行化,這裡面有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就是,音樂劇本身算不算一種流行音樂?很多人對音樂劇不感冒反而是由於它的「曲高和寡」——盡管音樂劇和歌劇或是芭蕾舞劇比起來應該屬於大眾文化。在我看來,對比傳統音樂劇,也就是百老匯或者目前可以說就是韋伯的音樂劇,更加「通俗」的《巴黎聖母院》,能夠成功的原因,就是摒棄了那些音樂劇華麗、龐大、歌劇一樣的表演氛圍,而好像搖滾樂隊一樣大多數歌曲用吉它和鼓作主要樂器,這樣就沒有傳統音樂劇中熱鬧和夠分量感的音樂,更側重於音樂本身的旋律和感情,也就自然更容易入耳,它聽上去與其說像音樂劇,更像一張法國情歌歌手的個人敘事性專輯,盡管不太可能成為音樂劇的主流,但是作為另類的新鮮的音樂,已經足夠了。
當然,這並不是說《巴黎聖母院》完全拋棄了交響樂團和深厚的演唱技巧,只是這些都限制在表現主題的比較狹小的范圍,而這些為數不多的點綴又正是使整個劇能夠表現出一種史詩的滄桑和沉重的部分。
《巴黎聖母院》與傳統音樂劇不同的地方還在於,傳統音樂劇的故事往往是比較簡單的,所以歌曲穿插在其中,把故事情節緩慢地表演出來。而《巴黎聖母院》因為原著的關系,整個故事比較復雜,無法詳細表達出來,所以,整部劇中,一首歌就要概括一段時期內發生的事情,顯得非常匆忙,每段故事的前因後果幾乎完全是一帶而過,如果不了解原著,就根本看不懂每一場發生的故事,甚至連時間地點都搞不清楚。這樣的匆忙一直到第二幕才開始變緩,故事已經進行了大半,愛斯梅拉達在獄中就成了後半段主要的故事部分。
在《巴黎聖母院》中,演唱者和舞者是分開的,演唱者沒有過多肢體語言,幾乎很少表演。而舞者幫助歌手錶達想表達的思想,並烘托氣氛。比如表演軍官腓比斯同時愛上了兩個女人的內心掙扎時唱著《心痛欲裂》,身後有四位男舞者瘋狂舞蹈,非常貼切地表達了他進退兩難的心情。還有加西莫多喜愛的三隻大鍾,他把它們擬人化,這時舞者在每隻鍾上舞蹈,把鍾賦予人性。
《巴黎聖母院》對原著做了相當的改編,省略了原著一些細節,比如愛斯梅拉達的身世,國王對暴動的干涉等內容。不過仍然尊重原著,人物主要性格都沒有改變,並進行了一定現代感的深化。但最主要的是,盡管《巴黎聖母院》的布景和服裝沒有用富麗堂皇的裝飾,甚至不是中世紀的哥特風格——相反它非常現代,卻很好的把握了原著的感覺。原著中用了相當多的分量去描述巴黎聖母院本身,音樂劇抓住了這一點,因此它並不僅僅只是講述了一個愛情悲劇的故事,還包括了關於大時代變遷和人性壓抑禁錮的內容,而這三者又是在劇中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大時代的動盪可以在第一幕開首的《大教堂時代》和第二幕開首的《弗羅倫薩》中找到。兩支相同旋律的曲子講述了中世紀的興盛和衰亡。《大教堂時代》中作為整個故事敘述者詩人甘果瓦唱道:
大教堂撐起信仰的時代
世界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
人類企圖攀及星星的高度
鏤刻下自己的事跡
而第二幕的《弗羅倫薩》是甘果瓦和副主教孚羅洛的對唱:
大船紛紛航行
尋找前往印度的航道
馬丁路德將重寫新約
一個分裂的世界正在破曉
小終會戰勝大
文學的地位也將取代建築
學校課本會戰勝教堂訓誡
聖經摧毀教堂而人會殺死上帝
關於人性的部分,主要體現在吉普塞人首領的幾段講述流浪人民企求聖母仁慈卻被殘酷鎮壓的歌曲,以及孚羅洛與慾望苦苦掙扎的段落。孚羅洛在痛苦煎熬中唱著:你會毀了我,你會毀了我。身邊的巨石向他移動,擠壓他,他推開,巨石再次擠壓,他再次奮力推開。那歌詞就在這種掙扎里絕望地一遍遍重復:你會毀了我,你會毀了我。
關於愛情的歌曲自然更是以優美抒情見長。不論是軍官腓比斯和未婚妻百合對唱的《鑽石的眼眸》,還是腓比斯、孚羅洛與伽西莫多合唱的《美麗佳人》,或是愛斯梅拉達與百合合唱的《君似驕陽》,都相當動聽。而錄影帶版本的伽西莫多由加拿大歌手卡魯扮演,那種嘶啞渾厚的嗓音唱出對愛斯梅拉達感情的《愚人教皇》、《以我居所為家》和《舞吧,愛斯梅拉達》,特別是最後一首《舞吧,愛斯梅拉達》:
當時光流轉
有一天人們會在地底發現
兩具纏抱的骨骸
向整個宇宙宣告
伽西莫多如何深愛著
吉普塞女郎愛斯梅拉達
上帝將他造得如此醜陋
就是為了幫他(上帝)背負十字架
同樣還有他唱的《鍾》,他唱出三隻鍾敲響不同的含義,充滿了愛憐,最後卻孤獨而悲哀地說:這些永遠是在為別人而敲。
完全沒有玩弄嗓音技巧的平實,每一句歌詞都彷彿自內心發出,更是格外打動。
整部音樂劇道具設計也很獨特,比如愛斯梅拉達處以絞刑的時候真的被吊在半空,舞台上最重要的象徵巴黎聖母院的幾塊怪獸巨石由人在內部操縱移動(注意看會發現石頭的四面都有一個偽裝成裂痕的瞭望口)。還有最後孚羅洛的死,他應該是被伽西莫多從頂樓推下去摔死,但是舞台劇無法表現,所以設計成他從頂樓樓梯翻滾而下,作為背景的牆上每一個窗口在他滾下的時候燈光閃亮,最後撲倒在聖母院牆外。
總之,每一個細節都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去表現。
其實,說了這么多,最重要的還是:它好看,它好聽。根本上,這才是《巴黎聖母院》值得一看再看的原因。
㈦ 求好看的老電影,像巴黎聖母院那樣的
老一點的國外的。
魂斷藍橋。 傲慢與偏見。羅密歐與朱麗葉。
年代近一點的,可以《海上鋼琴師》 ,《魂斷威尼斯》,還有最經典《泰坦尼克號》
中國的很多老電影也很好啊,港片喜不喜歡,推薦國榮哥哥的~笑~~~
㈧ 求98年法語版的《巴黎聖母院》完整影片
1998法語版《巴黎聖母院》完整影網路雲鏈接:
《巴黎聖母院》是MichaelTuchner導演,安東尼·霍普金斯主演的電影。該片是1982年英美合拍版,於同年的2月4日上映,該片編劇是維克多·雨果。故事敘述一位從小被養在巴黎聖母院鍾樓的敲鍾人Quasimodo的故事,他天生身形與長相都異於常人,只能獨自在鍾樓上與世隔絕,直到他在一場嘉年華會上遇到了吉卜賽女郎Esmeralda,他的世界才逐漸開始不同。
㈨ 巴黎聖母院 電影
原聲 英文字幕 http://119.147.41.16/down?cid=&t=4&fmt=
㈩ 巴黎聖母院電影
56年的電影